渝东南土家族传统民居通常由八字朝门、厅堂、火铺房和卧室、吊脚厢房等建筑空间单元组成。草圭堂平面图如图3.1所示。
3.1.1 八字朝门
朝门是土家族民居中非常明显的入口识别标志。土家族人通常在其院坝前设置一朝门,一方面出于风水的考虑,认为其是藏风纳气、驱吉避凶之地,在正屋厅堂风水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应设置一朝向“吉”方向的山门;另一方面,朝门也可以防匪防盗。土家人把“朝门”视作其脸面,主人家的文化地位、经济条件、权势都可以通过朝门看出来,所以朝门在土家民居中的设计是非常讲究的。
草圭堂有大、小两个朝门。草圭堂朝门平面图如图3.2所示。大朝门临近小溪,颇具土家特色,檐角出挑,青瓦覆盖,远远望去,仿若一座凉亭。小朝门在一进院落至二进院落的廊道最左侧,由于年久失修,小朝门早已不复存在。
草圭堂现存的大朝门高4.4 m,由6根柱子支撑,为穿斗式结构,入口处有12级高低不一的石台阶。在门洞中间立2根柱,再分别在其前面左右两方45°方向立2根柱,形成一个“八字”,谓之“八字朝门”。前面左右两柱与中间两柱直接装上木隔板,不开门,只是开一个可以观望的窗洞,有生人来访时,主人在窗洞处观望,合适开门时再打开正门。再在中间两柱的后方立两根柱,于是形成3柱2骑的屋架形式。草圭堂朝门左立面图如图3.3所示。草圭堂的朝门还采用极具土家特色的牛角挑,使山门看起来轻盈灵活。草圭堂朝门的效果图如图3.4所示。草圭堂的朝门朝向很是讲究,通常土家族民居的朝门都设置在正屋的前方,而草圭堂的朝门却设置在院坝的右前方,其缘由是朝着山门方向的那座,山上有一个洞,寓意后羿射日。草圭堂实景照片如图3.5所示。
图3.1 草圭堂平面图
图3.2 草圭堂朝门平面图
图3.3 草圭堂朝门左立面图
图3.4 草圭堂朝门效果图
图3.5 草圭堂实景照片
3.1.2 厅堂 如果是规模较大的土家族民居,通常由几进院落组合而成,前面几进的明间就会做成过厅、敞口厅。草圭堂的过厅(图3.6)位于一进院落正中央两道封火墙之间,五开间,总宽15 m,总进深7.5 m,通高5.9 m,体量上高大庄严。中间三开间通敞为一过厅,两侧稍间用木板壁分隔成4个辅助用房。过厅的前后均不设墙体[1],使一二进院坝连为一体,空间宽敞通透。过厅上不设望板,可以直接看到屋架形式,地面铺就方正的青石,排列整齐美观(见图3.7、图3.8)。
图3.6 草圭堂过厅平面图
图3.7 草圭堂过厅室内实景
图3.8 草圭堂过厅实景照片
过厅的屋架非常有特色,同时使用了两种结构形式(图3.9)。为了获得开敞大气的室内空间,中间两榀屋架采用了4柱抬梁式结构,而旁边装木板壁的两榀屋架依旧采用了土家族传统的5柱2骑穿斗式结构。土家族崇尚简朴,一般采伐原木直接用作柱子,并不做加工,因此传统土家族民居的柱子一般采用圆柱,而且依照林木生长特性下大上细。而作为酉阳土司修建的别苑,一进院落过厅中间的8根柱子处理手法要讲究得多,都是通过切割打磨加工成四方形的方柱,而且4个楞边都精心地进行了倒圆处理,这在土家族民居建筑中极为少见。这8根方柱的直径也是整个草圭堂中最大的,直径近300 mm,显示出当年其主人的高贵地位。
土家族民居通常分为正屋和厢房两部分。正屋基本单元一般由4榀屋架组成,由此形成“一明两暗”的三个开间,正中的明间沿后两个柱距处用木板壁隔开,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前面的称为“堂屋”,后面的称为“道房”, 把神龛设在分隔的木板壁上。堂屋是进行宗教活动、社会活动、家庭活动的主要空间,土家人祭祀祖先、举办红白喜事都在堂屋;甚至干农活、家人聚会吃饭、接待宾客有时也在堂屋进行。[21]因此,堂屋是宅院中等级最高的单体建筑,是宅院最为重要的空间。不但在空间体量的处理上要力争高大严整(通常是宅院中最高的建筑),而且不同于过厅的敞三间式的做法,正房明间和次间、堂屋和道房之间都有墙体分隔,这样使得堂屋空间变得高而窄,令人从心里产生敬畏感。堂屋的大门处通常出檐1 m左右,设一凹廊,这里是土家族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纳凉、休息的地方,在后面廊道空间会进一步阐述。檐廊空间是进入堂屋的过渡空间,也可衬托出堂屋的空间重要性。堂屋都为砌上露明造,顶部不装楼枕、楼板,下部不铺设地板,因为堂屋被视为“上接神灵,下接地气”的地方,堂屋内供有神龛及历代祖宗的排位,不能随便在祖先头上动土,地面一般素土夯实或者铺设石板。土家族传统民居堂屋大门方位非常重要,一般会看风水开在最佳朝向上,如果实在因为地形没法满足,通常会在庭院外墙设一朝门来调整方位。堂屋门的形式通常有两种:双开门和六合门。堂屋不仅在空间上是土家族民居的核心,在精神上更是土家民居的中心。因此,土家人在堂屋中会有很多禁忌,例如:禁止在堂屋动土,以免伤祖先灵气;禁对着神龛直睡,此乃死人之状等。
(a)草圭堂过厅抬梁构架实景照片
(b)草圭堂过厅穿斗构架实景照片
(c)草圭堂过厅抬梁构件剖面图
图3.9 草圭堂过厅的两种木构架(www.xing528.com)
草圭堂现存的有一个中堂和两个横堂,中堂和横堂为了区分出主次关系,在空间尺度、装饰细节、位置分布处理上体现出了较多差异,如表3.1所示。
草圭堂三个堂屋的地面均采用素土夯实,用瓷片镶嵌出蝙蝠、卷叶草等纹样,屋顶不设望板,可以直接看到屋架的全貌,凸显出堂屋的巨大尺度。草圭堂的神龛(图3.11)目前设置在中堂右侧的横堂②中,龛额下方书“陇西堂”,左右两侧刻楹联:“能人辈出尽绿时势造英雄由武德唐宗,瓜瓞云乃轻矩口□箕裘徒艳庚同老子”,镂雕马、鹤、麒麟、鹿、卷草、祥云等图案,结构紧密而精美,雕刻繁缛精细。草圭堂的中堂大门(图3.10)为六合门,由6扇隔扇组成,平时只开中间两扇,其余用门闩拴住,遇到红白喜事需开敞整个厅堂的时候,就把6扇隔扇全部打开。中堂的大门中间2扇是全木板的构造,其余4扇隔扇均是上部镂空的花隔扇,雕刻有如意、卷草纹等象征吉祥的花纹,后面门窗隔扇装饰一节中再详细描述。
表3.1 中堂和横堂的空间对比
图3.10 中堂大门实景图
图3.11 草圭堂神龛
3.1.3 卧室和火铺房
关于卧室和火铺房,前面已经提到过是在堂屋两侧次间的中柱位置用木板隔成前后两个空间,前面的空间为火铺房,后面的空间作为卧室。卧室火铺房位置示意图如图3.13所示。火铺房是土家人平时生活交流非常重要的一个空间,烹饪、吃饭、取暖、聚会、待客等活动都在火铺上围绕进行。武陵山区气候潮湿,所以在火铺房内架空300~400 mm的高度铺设木地板(俗称“地楼”),在中间挖一个坑,用条石围砌而成,再在坑中间置一铁三脚架,上面架锅煮饭。土家人平日里都在火铺内烹饪,火坑旁放一小矮桌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饭。土家人通常也把茶罐、茶杯放在火坑旁,这样随时都有热水喝。火铺房内的火是常年不灭的,也象征家族香火不灭。火铺房内由于常年烟熏,通常会把屋内板壁熏得乌黑锃亮,这样虽然会遮住房屋俊美的容颜,但另一方面也使屋内梁、柱、枋、板壁等屋架构架免受虫蛀之灾,经年耐久。同时,看土家人的火铺四壁烟熏程度,就可以大致看出房屋的年龄。
在火铺屋上部铺设木条或竹板,可通风透气,同时由于下部生火产生热气,可在条楼上悬挂熏制食品或放置需烘干的粮食(图3.12)。
图3.12 火铺房内景照片
通过火铺房,就到达了土家人的卧室空间,这里与火铺房一样离地300~400 mm架空铺设木地板。土家民居出檐深远,卧室又不开窗,常年比较昏暗。土家人平时都待在火铺房,只是入夜睡觉才进入卧室,因此卧室是非常私密的空间。
图3.13 卧室火铺房位置示意图
3.1.4 吊脚厢房
在土家族民居中,吊脚厢房是区别于其他民居且极具特色的空间。由于特殊的山地气候环境和特殊的山地地形,形成了吊脚厢房这样独特的建筑空间。一方面武陵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地气候,雨水多,云雾多,空气潮湿,为了避免房间潮湿,加强通风,形成干栏式建筑;加之当地多蛇、野兽等出没,为了安全起见,最终形成了吊脚楼的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山地特色,地势起伏多,平地相对来说较少,土家族民居就将正屋建在经人工平整过后的小块平地上(甚至有的正屋都无法保证全落地,而是有部分出吊);而厢房由于多垂直正屋,没有足够空间落地,往往出挑形成吊脚楼,土家人也称“龛子”。如果只吊一边厢房,通常“吊东不吊西”,为的是不遮挡阳光好晾晒谷物,俗称“钥匙头”。如果左右两边都有厢房,则正房留老一辈人住(不够可添“人间”)。按照土家传统方位习俗,“右长尊,左幼卑”,又因“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右边的厢房通常留给儿子居住,左边的厢房(即西厢房)就演变成“女儿家”的闺房。
图3.14 草圭堂瓜子垂造型
草圭堂的整体朝向为坐西朝东,一进院落是具有典型土家特色的双龛子三合水庭院,二进院落厢房不吊脚。一进院落左边吊脚厢房长5.7m,宽4.8m,高8m;共有4间房间,其中一间为地下室。厢房坐落在石料石基上,高出院坝平面,全部采用木结构承重做吊脚,底部还用木板将吊脚空间封闭起来;在吊脚的背面用砖石堆砌,充分展现出大户人家对建筑极强的防御性能的要求。屋顶为歇山屋顶,制作精巧,采用牛角挑挑出檐部分,整体造型轻盈,舒展向上。吊脚楼外设一悬挑走廊,称“转千子”或“走马廊”,站在转千子上,颇有登高望远的意境。转千子栏杆较朴素,为简单的直棂栏杆,栏杆的柱顶以“瓜子垂”收头(图3.14)。吊脚空间作为储藏室,转千子可用来晾晒粮食,厢房空间作为居住空间。草圭堂左厢房如图3.15所示。
一进院落右边吊脚厢房相较于轻盈的西厢房来说更加沉稳,左右两厢房就像一个大哥哥和一个小妹妹一样依偎在父母身旁。右边吊脚厢房长16.5 m,宽5.7 m,高8 m;共有12间房间,其中6间地下室,6间厢房。右边吊脚厢房吊脚部分用巨大条石堆砌,最大的条石宽可达0.5 m,长可达4 m。厢房部分除了面朝院坝的一面是用木结构,其余朝向外部的两面均是由砖堆砌而成的,这些都进一步体现出草圭堂具有极强的防御性能。在装饰上,还用石料做成各式各样精美的花窗,檐廊栏杆用砖堆砌出一定的节奏感。同样,吊脚部分作为储藏室,檐廊可晾晒粮食,厢房空间作为居住空间。草圭堂右厢房如图3.16所示。
图3.15 草圭堂左厢房
图3.16 草圭堂右厢房
[1]后面现存的砖墙为新中国成立后增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