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夯扩桩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分析

夯扩桩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分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邯郸市某实际工程为例,结合上述两项标准及静载荷试验结果,探讨了夯扩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综合评价该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为fspk=144kPa,这一取值从各曲线线形、各点最大沉降量及各点极限承载力等方面考虑都是较为合理的。(四)结语由于夯扩桩复合地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技术,利用载荷试验确定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既要依据又不能拘泥于现行的规程及规范,应结合P-s曲线的线形、最大加载量、最大沉降量综合确定。

夯扩桩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分析

王志军

(一)概述

夯扩桩(又称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具有施工方便、造价低、可就地消化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渣、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提高投资效益等优点,该技术自1989年开始研究,近几年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不断完善,已在河北省多个工程中应用。1997年,河北省颁布了DB13(J)10-97《柱锤冲孔夯扩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2002年,该技术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对于以土为介质的地基来说,由于其区域性差异很大,不管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地方标准,都应结合当地的经验灵活运用,并及时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将其用于新的工程,使该技术不断完善,设计和施工更加经济合理。

本文以邯郸市某实际工程为例,结合上述两项标准及静载荷试验结果,探讨了夯扩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二)工程概况

拟建建筑物为一栋6层住宅楼,砖混结构,属二级建筑物,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由于该场地持力层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的需要,设计采用了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冲扩桩材料就地取材,使用拆除原有建筑物的建筑垃圾,以碎砖为主,桩径600mm,桩长为3m,间距为1.414m,呈正方形布置,共布置单桩640根。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20kPa,该场地土层由上至下描述为:

第(1)层:杂填土,以粉土及粉质粘土为主,含砖屑、灰渣等,结构松散,厚度为0.8~1.5m。

第(2)层:粉土,褐黄色,稍密,湿—很湿,含木炭云母碎屑,具振动析水现象,夹多层粉质粘土薄层。该层厚度为1.3~2.3m,属中等压缩性土。

第(3)层: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局部软塑,含氧化锰,夹粉土及粘土薄层。厚度为2.4~3.3m,属中等压缩性土。

第(4)层:粉土,褐黄色,稍密—中密,湿,含炭、云母碎屑,夹粉质粘土薄层,底部夹浅灰色粉质粘土[即第(4-1)层]。厚度为1.7~2.8m,属中等压缩性土。

第(4-1)层:粉质粘土,褐黄色—浅灰色,可塑—软塑,厚度为0.0~1.3m,属中等压缩性土,局部为高压缩性土。

第(5)层:粉土,褐黄色,稍密—中密,湿,含云母碎屑,夹粉质粘土薄层,厚度0.5~2.3m,属中等压缩性土。

第(6)层: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含有机质、青砖瓦片,偶见小姜石,夹粘土薄层。底部夹灰黑色硬塑状态的粘土薄层。层顶埋深9.4~10.5m,属中等压缩性土,局部为高压缩性土。

第(7)层: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硬塑,含姜石及氧化铁,夹多层粘土薄层,层顶埋深12.5~13.0m,属中等压缩性土。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三)静载荷试验结果及分析

为检测该工程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该工程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共做3个点,载荷板采用面积为1.96m2的圆形钢板(直径d=1580mm),反力系统为堆载,试验方法为慢速维持荷载法,最大加载量为300kPa,分8级施加,试验时成桩时间均已超过60天。各点的P-s曲线如图1所示。

表1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汇总表

图1 各测点净载试验的P-s曲线

从图1中的P-s曲线可以看出,最大沉降量超过或接近JGJ79-2002中规定的极限荷载,即载荷板直径的6%,但未达到DB13(J)10-97中规定的10%。可以认定这3个点已接近或达到极限承载力,即该工程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应定在最大加载量300kPa左右是合理的,按JGJ79-2002考虑,这3个点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295、290和300kPa。且3点均有较明显的第一拐点,结合试验曲线,用下面的3种方法确定该工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www.xing528.com)

1.规程DB13(J)10-97中的相对变形法

规程DB13(J)10-97中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本值)可取S/d=0.010~0.015所对应的荷载。

当取S/d=0.010时,取值如下:

fa1=150kPa,fa2=135kPa,fa3=100kPa,平均值为fspk=128kPa,极差超过了平均值的30%。

当取S/d=0.015时,取值如下:

fa1=190kPa,fa2=170kPa,fa3=150kPa,平均值为fspk=170kPa,极差未超过平均值的30%。

2.规范JGJ79-2002中的相对变形法

规范JGJ79-2002中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取S/d=0.012所对应的荷载。

当取S/d=0.012时,取值如下:

fa1=170kPa,fa2=150kPa,fa3=130kPa,平均值为fspk=150kPa,极差未超过平均值的30%。

3.上述结果分析及本文建议值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如下几个问题:

(1)规程DB13(J)10-97中的相对变形法,S/d的高限和低限对应的结果相差太大(128和170kPa),即其规定的S/d=0.010~0.015范围偏大,且取高限时结果明显偏大,超过了最大加载量(本工程为极限荷载)的一半。

(2)规范JGJ79-2002中的相对变形法,规定取S/d=0.012所对应的值,但就本工程而言,笔者认为,该标准对1、2号点是合适的,而对于3号点,该标准所对应的点明显小于其第一拐点,且考虑到地基极限承载力300kPa,因此对于3号点取值偏低。

(3)本文建议1、2号点可按S/d=0.010取值,即fa1=147kPa,fa2=135kPa,对于3号点,考虑到其拐点对应的荷载较大且该点最大沉降量较其他两点小,可取fa3=150kPa,各点的特征值均未超过其极限承载力的1/2。综合评价该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为fspk=144kPa,这一取值从各曲线线形、各点最大沉降量及各点极限承载力等方面考虑都是较为合理的。

(四)结语

由于夯扩桩复合地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技术,利用载荷试验确定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既要依据又不能拘泥于现行的规程及规范,应结合P-s曲线的线形、最大加载量、最大沉降量综合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