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8月22日《人民日报·华东写真》刊出了一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摄影专题:“踏着父辈足迹走——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记行”(见插图)受到了读者和报社领导的好评。
但这组照片的见报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这个题材曾由于采编双方的过失,差一点给毁了。因此我今天要把这个过程写出来,或许会对在一线从事摄影报道的作者,与在幕后从事版面工作的编辑相互之间加强联系、加深了解有所启发。
大家知道,今年是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早在去年年底中央就发出通知今年要隆重纪念,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的一部分,我也早早地规划了今年在《华东写真》摄影专版开辟“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系列专题。系列专题从今年5月开栏,按一月见报一个专题的速度进行,到8月15日发表刘念海同志拍摄的“长征英雄今安在”专题,先后刊出四期。系列专题选登的内容都还算有特色,因此,这组系列专题也算是《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的特色专栏吧。
这系列专题题材的选取,一是凭我平日对历史、对各地情况的了解而向各地作者约的稿,二是靠随时掌握各地纪念活动的动态,一旦发现有好的、有特点的题目就抓住不放。
7月24日,人民图片网收到江西于都传过来的一组图片,讲的是开国元勋子女7月23日“长征”到于都的事。这正是我所想要的题材,可是照片拍得太差,文字也只交代了元勋子女在于都活动的情况,连元勋子女有哪几个参加都没有交代。但毕竟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信息,于是,张斌马上给作者打电话,要他补充情况,补传照片,但由于作者视野太低,没有从“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这个高度去看问题,而是从“开国元勋子女到于都”这个层面看问题,所以除了补上几个元勋子女的名字外,其他就没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正当我们为失去这个好题材而懊恼不已时,8月15日,我很偶然地与福建《三明日报》摄影部主任周志鸿就一则稿子的事通了个电话。当我说完正事后,周志鸿说了一句:前些日子我给图片网发了一个稿子,是讲“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从宁化出发”的,你看到否?我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连忙问什么时候上传的,她说是7月21日。我连忙打开网库找到这组照片,我看了这组照片,第一眼感觉就是要比于都这组照片拍得好得多,文字说明也写得比较到位。更关键的是,在电话中让我知道了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是宁化启程,然后到瑞金、于都,再经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最后到达三大红军会师地点——甘肃会宁这一比较全面的信息。
这一情况的获得令我信心倍增,但也令我很懊恼。因为现在我想做这个专题的话,存在着好多难点:宁化第一个较好的稿子失去了,于都第二个较差的稿子放弃了,而元勋子女当时也该到了云南、四川一带了,远离华东了。多年新闻工作的经验告诉我,在误了宁化、于都这两个点以后,这专题要做就得做元勋子女走闽、赣、湘、贵、云、川一路的了,因为如只做华东的闽、赣两地的话就失去时效性了。但要做全程的,我到哪里去找这些照片呢?这几年我在华东各地搞了很多摄影活动,华东地区的骨干作者一般都认识,所以发生在华东的新闻,我们需要照片的话,一般也都能搜寻到。但华东地区以外的情况,可谓人生地不熟,鞭长莫及了。
正在我着急的时候,还是周志鸿帮了我。她说她采访时记下了带队的张秘书长的电话。于是我拿了她提供的电话号码找到了张秘书长,得知元勋子女当时离开云南到达四川成都了,张秘书长欣然答应了我的诉求,并让负责新闻的赵先生与我联系。
打完电话后我就深深地舒了口气。
8月18日,我就收到了赵先生发过来的10幅照片。虽然这些照片是由随队工作人员拍摄的,很不专业,但其中也有好几张照片是很有纪念价值的,比如刘伯承之子刘太行与小叶丹后人在当年彝海结盟纪念碑下合影的照片。于是,我选用了其中的三幅。加上周志鸿拍的宁化的四幅和于都的一幅(后来补传的),瑞金一幅(后约的),一共九幅照片编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专题。
显然,现在见报的这组照片要比当时如果及时获取了宁化的照片,于都的照片又不是很差的话,再补上瑞金的照片编辑而成的专题,要生动得多、有分量得多。因为1935年的“彝海结盟”是长征路上最有戏剧性、故事性的事件之一,如今两个当事者的后人再次相遇,就是很有卖点的新闻。现在这个专题正是由于有了这张照片带头,整个专题立马有了精、气、神(尽管这张照片拍得很业余)。
虽然,由于我的努力(当然真正起作用的是周志鸿),“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这个专题作为华东版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主打专题推出来了,而且也取得了比假如在7月底推出时要好得多的效果,真有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味道,但我始终不讳言,我率领的这个团队在这件事情上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失误。
明明在7月21日就有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这个题材的照片上传,我却一点都不知道,连张斌为这稿子与于都作者几次通电话时,也没人提示过我。我一查编辑记录,显示的是实习生编的。实习生没有政治概念,没有版面概念,所以她没有觉得这组稿子有什么特别的分量,于是没有逐级向上报告。对于一个实习生,我也不能怪她什么,要怪就怪我对我的团队的管理不到位。
同时,我通过这件事更加深深地感到记者的新闻素养在关键时刻的作用之大。试想,如果不是周志鸿采访作风细致,留下了团队负责人电话的话,哪还有这组专题的发表?我恐怕只有“望路兴叹”了。如果是换了别的记者,会去这样留下一个只在当地停留一天的活动负责人的电话吗?所以,你不得不佩服周志鸿身上表现出来的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应有的专业素养,包括她对题材的把握,也包括她对采访细节的重视。
听完这段故事,大家是否觉得,当前严重的问题是不是应该教育作者和编辑,如何有效地去提高新闻素养、提高政治敏感、提高拍摄水平?
尽管这组专题见报的带头照片用的是随队工作人员拍的刘太行的照片,出于对周志鸿的感谢,我还是把周志鸿的名字署在第一位。
为了能让更多的同仁理解我文章中提到的关于“作者视野高低”的说法,我将于都的作者、周志鸿和我写的最后见报的文字说明三则文稿附后。
开国元勋子女在长征出发地于都参观新农村
7月23日下午,于都县梓山镇欧阳屋社区锣鼓喧天、唢呐齐鸣。开国元勋子女们一到于都,就来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欧阳屋社区参观,虽然天气炎热,但客人们仍然兴致很高。
“这是我们的村庄规划效果图……”梓山镇镇长袁上森向客人们介绍起了新村的规划,开国元勋子女们饶有兴趣地问这问那。听说来了贵客,群众都热情地前来,邀请客人们到家里去坐坐。这家拿来了刚出土的新鲜花生,那家送来了香甜醇浓的米酒,肖大妈干脆剖好西瓜,端到客人们面前为其解暑,客人们都感动不已。(www.xing528.com)
第二天上午,开国元勋子女们来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东门渡口,重温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关切地向讲解员了解当时的情况。随后,他们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和毛泽东旧居——何屋。
“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在福建宁化迈出第一步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月21日,19位新中国开国元勋子女及随团家属到达福建三明市宁化县,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三明市宁化县是此次“情系长征路——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开国元勋子女从这里迈出重走父辈长征的第一步。他们重走长征路,追忆历史,缅怀先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此次活动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共同发起的。
宁化县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1930年1月,古田会议后,毛泽东率红四军从古田出发,经过连城、清流、明溪、宁化向江西广昌进发时,在宁化的崇山峻岭中,在马背上吟出的《如梦令·元旦》词。土地革命时期,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叶剑英、张闻天、胡耀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发动下,宁化成了红旗如画的红土地。当时宁化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粮源、财源、兵源保障最有力的地方,被誉为中央苏区的“乌克兰”。72年前,长征出发时,宁化全县人口只有13万多,而参加红军的就有1.3万多人,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参加红军。在湘江血战中,宁化籍红军损失惨重,到达陕北后,只剩下58名。到了建国时,只有28名活了下来。
红色之旅成员有:罗荣桓之子罗东进、朱德的女婿刘铮、秦邦宪之子秦铁、彭德怀侄女彭钢、刘伯承之子刘太行等及家属。团长由罗荣桓之子罗东进担任,顾问是著名军史专家、长征史专家陈宇。
据悉,此次活动行程万里,途经11个省、区。沿途将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并向革命老区捐赠物品等。
踏着父辈足迹走——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记行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有19人参加的“情系长征路——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无疑是众多纪念活动中最有特色的一项。
7月21日,19位开国元勋子女及随团家属到达福建宁化,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红军长征时,第一支向于都集结的部队是从宁化出发的,所以“重走长征路”活动选择宁化为第一站。
土地革命时期,宁化成了红旗飘扬的红土地。当时的宁化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粮源、财源、兵源保障最有力的地方,被誉为中央苏区的“乌克兰”。72年前,宁化县只有13万多人,而参加红军的就有1.3万多人。
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宁化的崇山峻岭中吟出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元旦》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当天,元勋子女来到毛主席诗词碑前,重温父辈们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辉煌岁月。
离开宁化,元勋子女来到江西瑞金。瑞金是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色首都。在瑞金,元勋子女参观了“一苏大”、“二苏大”会址,到叶坪、沙洲坝追忆红色政权存在的历史根源。然后西向折到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河边,倾听滔滔于都河水对72年前那段历史的诉说。
离开于都,元勋子女翻越五岭,走湘江、过贵州、踏云南,于8月10日“抢渡”金沙江,来到四川境内。一路寻访幸存的老红军,寻找当年战场遗址,行程紧张而充实。
元勋子女接下来还将走过二、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将于今年10月到达三大红军会师地——甘肃会宁,走完当年父辈的长征路。
罗荣桓之子罗东进、朱德的女婿刘铮、秦邦宪之子秦铁、彭德怀侄女彭钢、刘伯承之子刘太行等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我写的文字说明是以周志鸿的文稿为蓝本的。
2006年9月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