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摄影实务:提高摄影记者的基本素质

新闻摄影实务:提高摄影记者的基本素质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摄影记者的基本素质摄影记者首先是新闻记者,应具备作为合格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但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要求相对一般文字记者更高一些。2008年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这一突发事件让摄影记者们措手不及,而盖蒂图片社的摄影师李锋拍摄了一张被他称为“十年后留得住的照片”。

新闻摄影实务:提高摄影记者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 摄影记者的基本素质

摄影记者首先是新闻记者,应具备作为合格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但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要求相对一般文字记者更高一些。一位称职的摄影记者应该能胜任从突发新闻到图片故事,从摄影棚摄影到体育摄影的拍摄任务。职业化程度的提高在要求摄影师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使了摄影记者的细分,近几年为报纸拍照的摄影记者和为杂志拍照的摄影记者已开始“分道扬镳,各为其主”了。社会上还出现了专门为媒体拍摄某一类图片的自由摄影撰稿人,如人物、时尚、建筑家居团购等。无论是哪一类摄影记者,都是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传递信息、沟通资讯;为了满足特殊的职业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一、基本素质

(一)强健的体魄

如果说记者是体力工作者,那摄影记者就更是要加倍依靠身体素质的体力劳动者。新闻随时随地发生,摄影记者需要随时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应付繁杂的工作,所以好的身体是必要条件。

为什么要在基本素质这一章节最先谈“体魄”呢?当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什么事都做不成。

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和成都市体育局对成都市民的体质进行了一次调查,专家把生活最没有规律、同时锻炼时间较少的记者进行了比较点评,检测发现,记者中身体最好的是电视台的摄像记者,然后是报社的摄影记者,因为他们扛摄像机、背摄影包跑上跑下,活动量大;接下来才是活动量较少的文字记者,最差的是活动最少的夜班编辑。

摄影师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极端的情况下甚至有生命危险,卡帕在西西里岛从飞机上和伞兵一起跳下,在诺曼底跟随士兵一起冲上海滩,最后他在越南触雷而死;报道过西班牙内战和二战的大卫·西蒙在1956年拍摄苏伊士运河战争时身亡,还有许多新闻记者在报道冲突中丧生。当然,冲突和战争并不是新闻摄影的全部,日常的一般性新闻也并不总是危险的,但常常是非常辛苦的。摄影记者接到读者的爆料就要赶到现场,扛着沉重的照相机在整个城市来往奔波;春夏秋冬天天如此,风里来雨里去,饮食不规律、作息不定时,遇到重大的新闻事件更是要抓紧时间报道现场,既要拍照还要写稿,精神高度紧张,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好好休息,没有健康的身体是很难承受这样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

(二)精湛的摄影技术

熟练使用照相机是摄影记者的基本技能。1981年里根遇刺时,马格南摄影师萨尔加多在1分钟内用全手动相机拍摄了76张照片,相机成为他眼睛的延伸。现在数码相机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仿佛只要按快门就够了,有人说猴子拿着照相机都可以拍出好照片。不可否认机关枪式的连拍扫射的确可以保证拍摄的成功率,但是连拍带来的庞大文件量使得后期的工作十分麻烦,而且相机的快门是有寿命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快门的使用。

在传统暗房时期,摄影师自己必须会暗房技术,这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洗出想要的图片。数码时代也是如此,新闻摄影师必须与时俱进,随时学习新的设备和技术。

(三)敏锐的洞察力

一些网络论坛上的摄影达人常常教导初学者:“用什么相机并不重要,主要是看取景器后面的大脑。”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对事物有灵敏的嗅觉,能预见事情的发展方向,好的眼力和独特的视角往往是好照片的必要条件。

在摄影记者云集的大场面,比如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皇室婚礼等,图片可能千篇一律,容易雷同,但独树一帜、另辟蹊径的图片则能大放异彩。

2008年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这一突发事件让摄影记者们措手不及,而盖蒂图片社的摄影师李锋拍摄了一张被他称为“十年后留得住的照片”。李锋说:

“8月18日男子110米栏预赛,当我完成分派的拍摄工作后,我登上了鸟巢看台的顶端。最初设想拍摄的画面是,刘翔跑过带有五环标志的跑道,照片底部是欢呼雀跃的观众。但是刘翔出场后的一系列反应,让我感到刘翔的状况不太好,所以从他一出场,我就一直在拍摄他的各种状态的画面,但我绝对没有想到他会因伤退赛。当刘翔在万众瞩目中突然黯然退场时,我敏感地发现了通道口那道神奇的光影分界,当刘翔从阳光走进阴影的瞬间,我毫不吝惜地按下了连拍快门。其实这是一张很简单的照片,但照片中蕴含的寓意和气氛也许暗合了国人的复杂心理,所以才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mg109

图5-1 李锋 摄 万众瞩目,黯然退场(出自http://news.sina.com.cn/c/p/2009-03-02/163217319345.shtml)

作为一位新闻摄影记者而非专业体育摄影记者,应该怎么拍摄北京奥运会?时代特征、意境气氛和北京奥运会的独特性是李锋最为关注的。众所周知,刘翔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时代符号,本届奥运会无论刘翔是否夺冠,都将在国人心中留下重重的一笔。所以他决定拍一组以刘翔为视觉符号的组照。刘翔比赛中的照片自然也是组照构思的内容之一。

绝大多数的摄影记者都举着“大炮筒”挤在跑道尽头的摄影位置,还为狭小的位置寸土必争。李锋选择了一个几乎拍不到运动特写的位置,他想拍的,是一种符号性的影像。“离开的时刻最能说明问题。”他的思路自始至终都十分清晰,在关键的那一刻一切水到渠成。

(四)人文关怀的精神

当我们审视那些能持久流传下来的大师级作品,他们的照片依旧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人心所向并始终不变的东西,那就是深切的人文关怀。不论他们涉足的是哪方面的题材或领域,他们都是人性的见证者,作品背后透射出的是他们对生命、对自然的关注与敬畏,对人类社会的疑惑与担忧。不论他们是用礼赞的手法,还是反讽的方式,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对和谐美好的向往,对真善美的顶礼,这是决定摄影作品内在质量的重要因素。

正是这种内在因素所起的作用,使我们即使是在多年后的今天观看大师们的作品时,仍能感受到当年他们的情绪、情感心愿历久弥新,仿佛他们就站在我们对面讲述着人类不变的憧憬,那种心灵上的震撼已远远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作品艺术性的外在形式。这一点也许是现代摄影人应该注意体会的地方,它也许可以安抚我们过多追求表面化东西的浮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透过表面现象反映本质。

平时,我们所说的作品的内涵来自哪里?就来自于我们的人文关怀情结在作品中的折射,画面表面内容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面背后所要呈现的是什么。有内涵的作品才有感染力与持久的影响力。在各种摄影杂志和比赛中我们看了不少的摄影作品,那些单纯讲求光与影等外在摄影技术手段的作品,看的刹那,很吸引眼球;但过不多久,一概记不起来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这就是所谓的“糖水片”。只有那些有内涵的作品,才会使人心有所动,过目不忘,甚至会使画面久久萦绕在脑海中,仿佛与画面共呼吸一般。

(五)善于交流(www.xing528.com)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摄影记者要和他们打交道,很多时候要和被摄者有必要的沟通、交流,优秀的摄影师总是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具有传奇色彩的卡帕走到哪都大受欢迎,不论男女老少,在战场、赌场、高端的沙龙、好莱坞的片场他总能交到朋友,他的新朋友给他提供拍摄的便利,提供冲洗胶卷的暗房还有美酒。

在拍摄图片时,我们要大胆和别人交流,不要总是偷偷摸摸地拍摄,如果你和被摄者建立了和谐、信任的关系,拍摄会容易很多,如果不方便交谈,面带善意的微笑拍摄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俗话说“巴掌不打笑脸人”。

摄影师吴惟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经验:“先交朋友后拍照。”这是吴惟走进胡同十几年,拍过数量可观的老北京故事的简单“诀窍”。拍过纪实类照片的人都知道,扛着一个大相机走进真正过日子的人们中间,别人不是爱答不理,就是避而远之。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天子脚下养成的心态,任何时候都是一副爱谁谁的范儿。“先交朋友后拍照”这个拍摄原则让吴惟完成了《胡同百姓》、《胡同艺人》、《胡同百家》老北京摄影系列三部曲。

img110

图5-2 吴惟 摄 胡同百姓(出自蜂鸟网)

当年,这话也是吴老镜头里的人物——一位北京老爷子告诉他的。从那以后,为拍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个场景,都要数次造访。等和他们混成了朋友,一切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难怪看吴老的照片,就觉得里面的人都那么随意和亲切,完全没有镜头前的摆布和故作姿态。每次拍完一组照片,回家后冲洗出来,吴惟一定会专程把照片送上门去。一来二往,已经弄不清楚是为了拍照交朋友还是为朋友拍照了。而吴惟说自己是个很不会跟陌生人搭讪的人,这样一个说着外地口音普通话的人,还拿着专业相机,怎么被那些老北京接受的?

“原来我不会讲话,笨嘴拙舌,那怎么办?没办法,必须跟人沟通。”吴惟说:

img111

图5-3 吴惟 摄 胡同百姓(出自蜂鸟网)

有一次到西四北二条,有几个老人在聊天,我就靠近跟着聊。他们问你拿相机干吗,我说拍着玩呗。当时有一个老头说,他是故宫博物院退下来的,做砖雕的。我支起相机拍了一张。老头摆手不让拍。不让拍就不拍,硬勉强也不好。我当天不拍了,记住门牌号,第二天再来。找他聊天,给他讲,我说我想拍老北京的故事,留下些历史。他是搞砖雕的,(以前)有谁给他拍照片啊?我给他讲我的打算,他一听,就说,你这事儿挺好。我建议你先交朋友后照相。这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太对了!不这样做拍不好,很多东西是抓拍不到的。我拍了这么多东西,真正抓拍的10%都不到。大部分通过认识以后,交朋友,熟了,跟他商量,根据他的兴趣和爱好,再拍。拍好了,赶快冲洗,赶快送去。他们都说,这么快啊,很惊讶,比照相馆都快。我说我自己做的。其实这一个片子没多少钱,块儿八毛的。但是得到了什么?诚信、信用。相信你了,以后再要拍什么就容易多了,隔阂没了,我就按照这句话,一直坚持到现在。

(六)深厚的知识底蕴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每天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要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摄影记者不同于科学家,只要精于某一科的研究就够了,而杰出的科学家通常多才多艺,爱因斯坦袁隆平会拉小提琴,正所谓“艺多不压身”。摄影记者接触的对象极为广泛,采访报道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角落,三教九流、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都要知道一些。套用一句俗语,我们说“摄影记者的肚是杂货铺”,什么都得懂一点。2008年四川地震的采访中,我们看到,满嘴京腔的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当地灾民的时候,被访者显得很拘谨、缺乏配合,双方都有些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而四川当地的记者和憋着四川普通话的记者采访灾民时,他们真情流露、表情自然,不住地向记者诉说。你也许会说,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还要学方言?这是十分必要的,几句乡音会发挥很大的功效,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云游四方的罗伯特·卡帕会讲多国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尽管都带着一股匈牙利风味,但是没人会计较这些,这也是为什么卡帕可以行走世界的原因之一。在采访中,要善于寻找把双方感情联系起来的“桥梁”,也就是寻找共同语言,它可以是双方共同熟悉的人和事,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是双方相似的经历,也可以是打动双方感情的某一实物。

当然,经验和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慢慢积累来的。在平时的拍摄中,我们应该善于倾听,善于学习,不断总结,以期获得更好的采访效果。

(七)优秀的文笔

语言文字能力可细分为语言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能力指在采访过程中与被采访对象和其他人沟通的能力,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同时文字表达能力是摄影记者的一项重要才能,很多任务可能由摄影记者自己单独完成,缺乏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很难胜任摄影记者的工作的。好马配好鞍,好的图片同样也要搭配优秀的图片故事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摄影报道。如果你能“图”能“文”,两手都硬,在新闻报道中,和文字记者相比,摄影记者就占有明显的优势。

(八)时刻做好准备

一些报道突发新闻事件的摄影师,总是能在最快的速度内将自己的摄影包打包完毕,并且确信带上了所有必要的装备,因为他们有一份清单,上面列举了各种各样、林林总总的装备,它确保你不会在到达现场后,发现忘记带充电器或者漏掉闪光灯这些尴尬事情的发生。

2010年9月22日,美国摄影师杰·费恩拍摄到闪电直接打在自由女神像上的惊人照片。为了拍摄闪电打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58岁的费恩当日冒着暴风雨在曼哈顿的巴特利公园城守候了将近两个小时,摆好相机拍了80多张照片,最终在晚上8点45分等来了这一罕见时刻。

img112

图5-4 费恩 摄 闪电击中自由女神像(出自百度图片库)

费恩说:“我一直关注着天气预报,因此知道暴风雨就要来了,我觉得可能会有机会。我赶到拍摄地点做好准备后,天上一共闪了81道闪电,最后才有一道闪电打中自由女神。看到这一幕后我感到非常震惊,能拍到这样的照片只能说我走运。这是我见过的首张闪电打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据悉他为了拍摄这一幕已经等候了40多年。

可见,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决心,时刻保持着旺盛的职业热情,即使穷尽毕生的精力,也要拍到想要的图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