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三刀的方国珍
方国珍是黄岩人(今浙江临海县),他家世代为水上人家,并以贩卖私盐为生。史书说他“身长七尺,貌魁梧,面黑体白,坚毅沉勇,力逐奔马”。
元末,浙江沿海地区多灾多难,烽烟四起,英雄辈出。元朝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浙海上出现了一伙海盗,他们以蔡乱头为首。元朝派兵追捕,黄岩一带的人民吃尽了苦头,经常被指控为蔡乱头的同党而遭殃。方国珍有一个姓陈的冤家,也乘机诬告他是蔡乱头的同党,方国珍一怒之下将姓陈的杀了。元兵前来追捕,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和哥哥国璋、弟弟国瑛、国巩等入逃到海上,聚集了几千人,劫夺海运,扣留元朝官吏。
■1540年,王直在广东私造双桅大船,从事走私活动。
□1540年12月,西班牙人奥雷连纳开始顺亚马逊河的探险航行,1541年8月,抵达河口。
元朝廷听说方国珍作乱浙江,大为惊恐,立刻派遣大军讨伐。结果不但不能取胜,反而损兵折将,连领兵将领朵儿只班也被方国珍部下活捉,方国珍命令朵儿只班上奏元朝廷,封他做了定海尉。方国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黄岩,继续招兵买马,势力越来越大。手里有了军队,方国珍便一次又一次要挟元朝,要政府给他加官晋爵,双方讨价还价,关系反复无常。以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方国珍一直玩弄着两面派手法,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方国珍雕像 9-3
自从河南安徽出现红巾军大乱后,元朝为把守长江口,招收水军。方国珍一向多疑,他想朝廷整顿水师就是对付自己,自己岂能受制于人,索性再次造反。他定计杀了元将泰不花,攻陷浙江台州,放火烧了江苏太仓。元朝廷此时面对四方义军蜂起,已疲于应付,只得采取以毒攻毒的计谋,对杀人放火的方国珍再次招安,任命他当了浙江省参政。元朝廷命他急攻张士诚。方国珍出兵,七战七捷,让张士诚吃了许多苦头。
后来,他投降朱元璋,被授任为福建行省平章。同时他继续接受元朝封职,并不断由海路运粮食接济大都。方国珍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从至正八年(公元1358年)起,三次降元,又三次反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兵攻入浙东,他投降朱元璋,并帮助其抢劫粮运,在推翻元朝的武装斗争中起了一定作用。
■1559年12月25日,王直被明廷处死。
□1559年,书画家文征明卒,终年89岁。文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他的学生形成“吴门派”。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方国珍被任命为资善大夫、广西左丞相,但不得实官,仅食禄而已,赐第应天(今江苏南京)。后病死于此。他死后朱元璋亲自设祭。(www.xing528.com)
人物小传 朱元璋
方国珍小海盗船与元军海战图 9-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字国瑞,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朱元璋是一个出身微贱的皇帝,也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争议最多的皇帝。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的祖籍本是江苏沛县,家里几代人都以种田为生。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两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他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公元1361年)受封吴国公,龙凤十年自称吴王。
■1628年9月,郑芝龙接受明朝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
□1628年,陕西百姓因灾荒、赋重,相继起义,高迎祥称“闯王”,为首领。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朝的残余势力后,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31年(1368—1398),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31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朱元璋为明朝制订了包括《大明律》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典章制度来约束众臣。他还非常注意减轻民间普通百姓的负担,在主政期间,基本上实现了轻徭薄赋,同时多次救济灾民。但同时,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末宦官专权。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