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 - 凌烟阁功臣图:尚书蒋国公屈突通

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 - 凌烟阁功臣图:尚书蒋国公屈突通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屈突通,长安人。据史书记载,屈突通是库莫奚族,北方鲜卑人的一支,和后来的契丹比较接近。后来到了杨广时代,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多如牛毛,而西北又是重灾区,屈突通被杨广任命为关内讨捕大使,剿灭了许多叛军。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众叛亲离的光杆司令屈突通活捉了。武德末年,召屈突通回朝,任命他做刑部尚书。屈突通也算是秦王府的老臣,所以自然也是李世民阵营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 - 凌烟阁功臣图:尚书蒋国公屈突通

尚书左仆射蒋国公 屈突通

屈突通(557—628),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屈突通这人,先得分辨一下氏族,如果想当然说他姓屈,那没什么可怀疑的,但是,其实他姓屈突。隋唐时候外族人特别多,很多人模拟汉人名字,一时很难分辨,比如隋朝大将贺若弼,名字看着很正常,但如果知道他姓贺若,那就怎么也不正常了。语音这东西,变化太快,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祖宗几百年前究竟如何发音,更别说那些异民族的祖先了。但有些可以猜想,比如汉语中没有复辅音,所以,洋人名字中常有格兰、布鲁之类,其实不过是gl-、bl-的音译,想必屈突也与之类似。据史书记载,屈突通是库莫奚族,北方鲜卑人的一支,和后来的契丹比较接近。

凌烟阁上有外族人并不奇怪,唐朝的兼容并蓄本来就是令人惊讶的,但比较奇怪的是,屈突通是一名降将。按说凌烟阁上降将也不少,魏徵本来是保李建成的,尉迟敬德本来是刘武周的人,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都差点要过李世民的命。但和他们不同的是,屈突通是隋朝的悍将,而且曾经给唐军带来的打击绝非魏徵、尉迟敬德可比。屈突通的父亲就是北周的刺史,隋文帝杨坚取代了北周之后,屈突通便深得杨坚重用。他有个兄弟屈突盖,都以刚正严明著称,以致民谣说:“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后来到了杨广时代,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多如牛毛,而西北又是重灾区,屈突通被杨广任命为关内讨捕大使,剿灭了许多叛军。等到李渊起兵的时候,屈突通也就很自然地被放在了抵抗唐军的重要位置上。隋大业十三年(617),李渊率兵包围河东,屈突通则在河东死守,时间一长,唐军内部意见也出现了分歧。这时候,唐军可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本来打算攻下河东直指长安,现在屈突通在河东赖着打不下来,那是不是绕过他先打长安?好在李渊手下还算人才比较多,最后打定主意,李渊自己带人去打长安,留下刘文静、段志玄慢慢磨屈突通。结果,长安方面的隋军比较菜,屈突通还在死守,那边李渊入关,长安失守了。屈突通这里对付刘文静已经很难,再想回兵救长安是天方夜谭了。而李渊这时候显示出了对屈突通的极大兴趣,千方百计要把困兽犹斗的屈突通招降,派他的家僮前去游说,结果被屈突通杀了;派他的儿子去劝降,屈突通拿过弓箭就射。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众叛亲离的光杆司令屈突通活捉了。到这时,李渊对他的兴趣有增无减,不仅一点都不想杀他,还很温柔地说着“相见恨晚”。屈突通没辙了,于情于理都找不到再犟下去的理由,只好遥拜隋主,做了最后的告别,投降了唐军。李渊立刻封他兵部尚书,并派给李世民做行军元帅长史。(www.xing528.com)

此后,屈突通摇身一变,成了唐军的重要将领,参加了武德年间几乎所有的重要战役,并屡立战功,直到消灭了最后的敌人王世充之后,论功行赏,屈突通位列第一,负责镇守东都洛阳。武德末年,召屈突通回朝,任命他做刑部尚书。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名义上各个部的部长都是一个级别,但因为分工不同,实际上还是有差异的,比如吏部掌管用人的大权,相对来说分量就重,刑部则是个不很重要的部门。结果屈突通连刑部都不想去,说自己只是个武将,法律文书搞不懂,还是去工部管造房子吧。工部干了没多久,玄武门之变来了。屈突通也算是秦王府的老臣,所以自然也是李世民阵营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到此为止,屈突通上凌烟阁的条件一个不缺,更幸运的是,贞观二年(628)的时候,他死了。所以,贞观时期的各种政治斗争一概和他无关。对唐王朝和李世民来说,屈突通一生唯一的“污点”就是他曾经是隋朝的高级将领,然而这一点,用他后来的战功弥补是绰绰有余的,玄武门的参与之功完全是净赚,贞观朝的是非完全置身事外则一点都没亏,他没有理由不上凌烟阁。

题词是行草书写的“氛埃期必扫,蚊蚋焉能当”,用的是老杜《入衡州》中的诗句。当时湖南发生了军人的小型叛乱,附近的地方官正在处置,这两句诗中杜甫寄寓了早日平叛的希望,虽说和屈突通没什么关系,但用在他身上还是很贴切的,尤其是他入唐以前基本上就是一个高级捕快,到处平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