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这位大人,怎么说呢?恐怕应了那句话:没特点就是最大的特点。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秦王府中的老臣,后来又都做了大唐宰相,时至今日,“房谋杜断”差不多能当成语用了。按年龄算,房玄龄比李世民大了一辈;按资历说,除了皇上的舅子长孙无忌,他比谁都深。上了凌烟阁,在杜如晦之后也就罢了,连魏徵都挤到前面去,怪哉!
话说回来,凌烟阁上都是功臣,虽说从秦王李世民到唐太宗李世民,身边从没缺过房玄龄,可要是写个报告,说房玄龄到底有哪些功劳,这还真有点难。不是房玄龄什么都没干,也不是干得败多成少,只是他干的这些事很难加以归纳总结。李世民没当皇帝,房玄龄忙着帮他找人才,杜如晦就是他特地让李世民留下的。大唐刚刚建国,那些看不见又不可或缺的基础建设大多和房玄龄有关:大唐基本法律是他主持制定的,礼仪、行政制度的规范也有他的功劳,《晋书》的修纂也是他来领衔。这些事,别说当时,过个十年八年都不容易看出其意义来。好不容易大唐强盛了,李世民出去跟高丽打架,房玄龄又成了留下看家的,想混点军功都不行。(www.xing528.com)
历史上的房玄龄,真的不够风光。李世民的贞观皇帝做了二十三年,房玄龄给他做了二十二年的宰相,处理那些纷繁琐碎的行政事务,最后,他比李世民先走了一年。做的这些工作恐怕还不足以让他如此德高望重,别忘了李世民的君臣大戏,光有一个魏徵是不够用的。魏徵是负责开骂的,李世民是负责挨骂的——李世民最清楚,皇帝,简直不是人当的,累得要死要活,还得挨骂。光一个魏徵还好,光是挨骂也还好,有多少人偷偷地骂,有多少事粘粘地烦,没有心理咨询师给放松一下,神仙也受不了。于是,房玄龄就成了这个角色。当然,房玄龄没学过心理学,他用的不是现代手法,而是用的古朴的套路——挨骂。简单地说,李世民被魏徵气坏了,就把房玄龄逮过来一通骂,气也出了,情绪也调节了,各自该干啥干啥去。如果说繁琐的国务是房玄龄的本职,那这类挨骂就可以算他的兼职,而且做得照样出色。房玄龄不是光挨李世民的骂,跟他一起出现在凌烟阁上的重臣,至少有两位当面骂过他。更有八卦的故事,说他回家还挨老婆骂,而且老婆嫉妒,不许他纳妾。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就出面帮忙。李世民这样的英武之主,处理这种婆婆妈妈的事也很霸气,在房太太面前放上两样:一个大美女,可以收下;一杯毒酒,可以喝下。结果房太太比李世民还狠,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李世民傻眼了。不过房太太没死,因为李世民只是给她倒了杯醋吓唬人的。后来,人们就管嫉妒叫做吃醋。房玄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就有本事把人的脾气弄顺了、火气搞没了,从这个作用来说,历史上有很多弄臣也做得不错,但房玄龄跟他们的区别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富于政治智慧的好宰相,后来的史官柳芳评价他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做一个宰相,能够好到让人无从说他到底怎么好,那才是至德。试想,一千多年前的长安,一个数百人的庞大官僚体系朝夕运作掌管着帝国的生息,李世民是领袖,是决策者,而房玄龄则将这些秉性各异的官员有效地凝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贞观大业,这样的事业哪里是一般人做得了的?便能做,又有谁肯将自己的一生融化在这不显山不露水的平淡之中?所以,这凌烟阁房玄龄是一定要上的,上的时候还是当朝宰相。不过,作为演员表,由于房玄龄的角色比较隐蔽,所以就在魏徵之后了吧。但是,到底为什么在杜如晦之后,这还是一个不可理解的现象。后来,房玄龄是和李世民先后辞世的,房玄龄病危的时候,李世民也是重病缠身了,三十年的君臣之谊,最终依依惜别,史书的记载虽然简略,后人想来却不能不唏嘘感慨。至于下一代,情况就更不妙了,房玄龄给儿子分别取名遗直、遗爱、遗则,可惜孩子们并没有继承到房玄龄的品行,房遗爱以驸马的身份捅出了一个谋反的娄子,被长孙无忌判了个死罪。
题词中这两句杜诗“德高金茎露,正直朱丝弦”(“德高”诸本作“清高”),本来和房玄龄没什么关系,只借用其中的“德高”、“正直”来况喻而已。所用字体则模仿王羲之的小楷名帖《黄庭经》,笔法委婉含蓄而又平正柔美,和房玄龄的个性正有微妙的相通之处,取用这一字体,也可以看作是对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