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如晦:唐初的功臣,凌烟阁功臣图

杜如晦:唐初的功臣,凌烟阁功臣图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空莱国公杜如晦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杜如晦是李世民的主要谋臣之一,杜如晦上凌烟阁,是天经地义的事。李世民登基后,杜如晦和房玄龄共同担任宰相,贞观初年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制定又大多凝结了他的心血。只是好景不长,贞观四年末,杜如晦就因病去世,年仅四十六岁。杜如晦之死,令李世民万分悲痛,下令废朝三日,以示哀悼。泛论唐初的功臣,杜如晦可谓大功臣。

杜如晦:唐初的功臣,凌烟阁功臣图

司空莱国公 杜如晦

杜如晦(585-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杜如晦是李世民的主要谋臣之一,杜如晦上凌烟阁,是天经地义的事。他武德初年就入秦王府任参军,从最早的讨伐薛举,到后来东征刘武周王世充的战斗,杜如晦一直都是李世民身边的顶尖智囊。直至武德九年(626)的“玄武门之变”前夕,由于李建成忌惮他和房玄龄,才向李渊提议,将二人调离秦王府,这也是杜如晦唯一一段与李世民分别的日子。即便如此,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为谋划“玄武门之变”奔走穿梭于秦王府内外,关键时候,还让杜如晦化装成道士混入王府商议行动计划。李世民登基后,杜如晦和房玄龄共同担任宰相,贞观初年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制定又大多凝结了他的心血。只是好景不长,贞观四年(630)末,杜如晦就因病去世,年仅四十六岁。杜如晦之死,令李世民万分悲痛,下令废朝三日,以示哀悼。很久以后,李世民一次偶尔吃瓜,觉得味道不错,突然想到了已经去世的老部下,不禁悲从中来,拿着吃剩的半片瓜放到杜如晦的灵前,失声痛哭。杜如晦对李世民的意义,犹如郭嘉曹操的意义,尽管英年早逝,但李世民一生所有引以为荣的文治武功,全都有着杜如晦留下的印痕,他不上凌烟阁,谁还有资格上?(www.xing528.com)

泛论唐初的功臣,杜如晦可谓大功臣。既然是说凌烟阁,那就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排名问题,这个排名次序应该是李世民钦定的,为什么杜如晦在房玄龄之前?我们历来熟悉“房谋杜断”之说,他二人素来称“房杜”而非“杜房”,新旧《唐书》中除了极个别处之外,提到这二人必定是先房后杜。怎么一上凌烟阁就倒过来了呢?要说出身,杜如晦是京兆杜陵的大家族成员,房玄龄的清河房氏也不小。从他们跟随李世民的起点看,房玄龄比杜如晦早,而且开始时杜如晦差点被调走,是房玄龄向李世民强烈建议才留下的。要说“玄武门之变”,这两个人都是主要的策划者,重要性难分伯仲。至于杀李建成的那个上午他们究竟是否到场,史书记载不太一致,而且这些不同的记载中一般是二人同时出现或同时不出现,如果他们参与了,他们将是包括李世民在内的十来个人的先头部队中的两个,反正那个上午主要是去打架的,这两个文人就是去了也只是一种态度而已,真正的作用并不大。李世民登基之后,这两人是同心协力的好伙伴,都是宰相,说不上谁出力更多,要是按官职细分,房玄龄是尚书左仆射,杜如晦是尚书右仆射,制度上左比右还稍大一点。至于为李世民的服务年限,那就更不用说了,凌烟阁画像的时候,房玄龄还活着,杜如晦死了十多年了。横竖找不出杜如晦排在房玄龄之前的理由啊!那再找一些不上台面的理由,说杜如晦是李世民的亲家,他儿子杜荷娶了李世民的女儿城阳公主——还是不对,房玄龄也是亲家,他儿子房遗爱娶的是高阳公主,而且杜荷就在画凌烟阁的贞观十七年(643)出事了,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中(房遗爱后来也出事了,不过那是高宗时候的事了),要牵扯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也只会对杜如晦不利。唯一有点靠谱的理由是,李世民在做秦王时候曾经建了个文学馆,在其中设立了十八学士,也曾经叫阎立本为他们一一画像(李世民似乎有这个爱好),这十八个人中,杜如晦第一,房玄龄第二。要么是李世民真觉得杜如晦更有才,要么是沿用了这个惯例,反正凌烟阁上就这样“杜前房后”了。

杜如晦的题词是杜诗《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中的两句:“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书法署“仿台仙”,其实就是模仿书圣王羲之小楷名帖《黄庭经》。所谓“台仙”,据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书史》载,“又黄素《黄庭经》一卷,是六朝人书。绢完,并无唐人气格。缝有书印字,是曾入钟绍京家。黄素缜密,上下是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卷末跋‘台仙’二字,有陈氏图书字印,及钱氏忠孝之家印”。即《黄庭经》贴最早为黄素绢本,卷末的跋有“台仙”二字,所以刘源用以代指《黄庭经》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