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英华学术文选:英华教授治史特点分析

李英华学术文选:英华教授治史特点分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想趁此机会,谈一谈英华教授治史的几个特点。她据史实,主张有纯封建性的经营地主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地主,前者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已大量存在;后者则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又如《自耕农的兴替与地主阶级》一文,认为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是指耕种规模的狭小,而非土地所有权之谓,自耕农和佃农是均包括在内的。十年浩劫中,一些同志受迫害,她从不趁人之危,落井下石。

李英华学术文选:英华教授治史特点分析

李英华教授的论文集行将问世了。这是一件很值得庆贺的事!英华教授于1957年春自川来滇,执教云南大学历史系,与我同在中国古代史教研室。1982年又同时转入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室,一直分工合作,边教学,边研究。现在她虽已退休了,但对研究工作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时有创获。回顾过去,我们在教育战线上,已经并肩战斗了近四十年。我看到她在教学上精益求精,一点一滴地改进教学内容;在历史研究中,刻苦钻研,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索。她常常用自己探索所得丰富讲稿,因此她的课堂讲授富启迪而多新鲜。同时,她还针对史学界所讨论的问题,撰为论文刊布,以与百家争鸣。我再读那些论文,总觉得她的许多高见卓识,不仅争鸣时为人传诵,即对后之学者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曾一再敦劝她裒集成书,付梓印行。可是她逊谢末遑,直到最近才自选辑出十余篇。名曰《秉烛集》。

我想趁此机会,谈一谈英华教授治史的几个特点。

首先是她对史学理论的重视。数十年前,她曾出入于各种史观和理论,但都未能心悦诚服。及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乃找到最终的归宿。自我们相识之时起,我便感到她对理论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实在不可多得,这个特点从收入本集的论文中也灼然可见。

其次是她很强调治史必须通与专并重。虽然她专治明清经济史,但对其他专门史和断代史也是通达的。因此她不论开设专史课或通史课,都能令听者折服。她早年师事蜀中著名史家蒙文通教授,受到通与专的教益,毕生奉为圭臬。现在从她的教学和论著看来,可谓不辱师门矣。(www.xing528.com)

再其次是,英华教授极重理论,但不流于教条主义;极尊师教,但不囿于师说。这在她的教学和论著中也是很为明显的。兹就本集中举二三例。如《试论经营地主》一文,认为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经营地主是否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争论,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都各有所偏,应当更进一步分析。她据史实,主张有纯封建性的经营地主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地主,前者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已大量存在;后者则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者所起的历史作用颇有不同,应分别论之。这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例子,也是博通和专精很好结合的结果。又如《自耕农的兴替与地主阶级》一文,认为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是指耕种规模的狭小,而非土地所有权之谓,自耕农和佃农是均包括在内的。作者由此进而论述自耕农的发展变化和作用。这就很清楚明白了。再如《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剖析》一文,先对这一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作了详尽的论述,然后进而分析它在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不同作用及所以不同的历史原因。这又是一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通与专相结合的例子。这些论文都是发人之所未发,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佳作。

英华教授之所以能在教学和研究上作出令人欣羡的成绩是和她的为人分不开的。她的家累之重是常人不堪负荷的,然而她从不因之而影响工作。五十、六十年代,劳动、运动纷至沓来,她从不叫一声苦。她为人正派。十年浩劫中,一些同志受迫害,她从不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她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她从事研究和著述只是出于一个动机:求实求真。由于有这样的风格,所以能客观地评说论列,能“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李 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