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勐董北去,经过勐角,爬上翁丁大山垭口,然后一直下坡,一天路程就可以到达班洪。1959年6月,为即将召开的省委瑞丽会议做准备,县委派出由我带领的县委工作组到班洪进行调查研究。
一进入班洪地界,一个绿色的世界进入我的眼帘,映入我的脑海之中。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一山连着一山;在茂密的丛林中还藏着老虎、豹子、大象等野生动物。我仔细观察,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可分为几个层次。在大山的上半部是深绿色,那是真正的原始森林;半山腰为中绿色,那是曾经被砍伐和毁林开荒后重新长出来的再生林;山脚则是浅绿色或嫩绿色,那是毁林开荒种了几年后又重新丢荒一两年后长出的灌木林。
进入班洪大寨,我感到有些意外。26年前组织指挥成千上万人与英国侵略军进行战斗的指挥部,竟是一个73户的小山村,真是不可小看。这里气候比较热,主产旱稻、水稻、玉米、豆类等,还出产亚热带水果芭蕉、芒果、菠萝蜜等。没有商业、没有手工业;土地较宽,但水田很少;这里的人不种蔬菜。人均只有粮食400多斤,属于低水平。
但是,在政治上班洪大寨是个特殊的地方,它不是经济中心,但却是政治中心。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民族上层。班洪王子胡中华就住在这里,他的部下有大头人、中头人、小头人各6人(户);还有属官、伙头一大堆,其中伙头又分五个等级,即大伙头、二伙头、三伙头、四伙头、五伙头。这么多民族上层集中在这里,他们很少参加劳动,主要靠剥削各村寨劳动人民为生。(www.xing528.com)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贯彻“团结、生产、进步”的方针,各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1958年开展“民主补课”和“划分阶级”,一场重大的革命,废除了封建领主统治和剥削制度,多数头人开始参加生产劳动,并申请加入了由贫苦农民组成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今年初级社又转为高级社。
由班洪寨向西北方向走60华里,下一个坡,过一道河,再爬一座山,就到了南腊寨。这里是班洪区的经济中心,有一个小街子,五天赶一次,正好与勐董街相重。不过这个街子很小,位于一块坡度不大的巨大岩石上,来赶街的人稀稀落落,只有20~30人,卖的东西有凉粉、蔬菜、薯类、草烟、野菜等。但是在不远处另一个地方国营贸易商店门前却挤满了人,人们争相向公司出售自己的土特产品,有兽皮、鸡蛋、干笋子等等。他们左手接过收购员付给的钱,右手又交给公司的售货员,购买布匹、盐巴、火柴、铁农具等生产、生活用品。开始我有些纳闷,为什么自由市场上冷冷清清而国营商店门前却熙熙攘攘,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这是自然经济的特点。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民各家各户的产品基本上是自己消费,不太需要彼此交换,而他们迫切需要的盐巴、火柴、铁农具等工业品,只有国营商业才能提供。因此,这个市场的交易大部分发生在农民与国营商业之间,是一种以货币结算的以物易物。这种形式的贸易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促进生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把国营和民营商业都发展起来,对促进佤山经济繁荣将起到重大作用,可惜当地领导在这方面还缺乏认识。原来这里有边民互市和边境小额贸易,由于指导思想保守,执行政策过严,限制太多而被迫关闭了。班洪区唯一的一位汉族商人王正南由于顾虑重重而外迁了。这是令人遗憾的。
南腊今年开始试办合作社,现已办了5个社,入社农户近一半。最大的社有16户,最小的社6户。另一半农户还是单干和互助组。这一进步是很了不起的变化。因为在去年以前,这里还处于封建领主社会。现在各村寨不再是头人统治,一批农民积极分子开始成长起来,行使农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正在领导广大佤族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光辉大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