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我们省民边委工作组一行5人结束怒江之行,折返大理,取道丽江。在丽江停留两天,向丽江地委说明了去迪庆的用意(当时迪庆州仍属丽江地委领导);参观了丽江古城、黑白潭、五凤楼等景观。继续乘车西行,下了一个大坡,来到白汉场,从这里往北,跨过金沙江大桥,进入迪庆州境内,经过中甸县的桥头公社,就开始爬坡,爬了两三个小时,终于来到一个大平坝(高山平坝),一打听,这里就是小中甸,再往前走不远,又见一个大坝子,这就是大中甸。按云南的一般规律,凡是大坝子的地方,一定是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村落密布的地方。可是这里完全不同,大坝子是“荒芜”的草场,稀稀落落地散布着一些牛羊,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不见村落,也不见耕地。只在公路边有少许的耕地,但种植的都不是常见的农作物,而是一种类似小麦叫作“青稞”的作物,而且在夏天里才能看到,到了冬天什么农作物也不生长;在坝子上偶尔可以看到个别小村庄,村外面栽着一些高高的树桩,我们不明其用,可能是用来晒东西吧。
我们来到大中甸坝子靠近山边的地方找到了中甸县城。说它是县城,有点不像,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除了少数解放后新建的房屋外,大部分是藏民具有特色的居民住房。这种房屋用木片拼凑起来做屋顶,由于木片变形,显得参差不齐,风吹来嘎嘎作响,屋顶上压着石头,防止木片被大风吹跑。
我们游览县城时,正值傍晚,放牧人赶着大批牛群回家。这些牛(黄奶牛)不是集体的,因为集体的牛在这个季节里都放养在大山里,是不需要赶回来过夜的。今天看到的这些牛,一进村就自动各回各家,不用主人来找。牛一进门,主妇就把它们拴在门前,立即提来一只木桶,坐在牛屁股后面,两腿夹住木桶,用两手抓住牛乳头,上下来回拉动奶头,牛奶就像水流一般喷进木桶里。挤完奶后,把等在一旁早已喊叫着的嗷嗷待哺的小牛放过去,小牛猛力地吸吮母牛乳房中没有挤完的奶汁。然后让母牛休息,喂给它们青草饲料。
大家都说外地人到了迪庆高原都要得一种叫作“高原反应”的病,表现为头痛、头昏、气喘等,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据说有一次一个剧团乘汽车来中甸准备演出,刚到中甸,演员们都昏过去了。吓得司机连忙调转车头往回走,一直开到金沙江边,一个个又“活”起来了。这个故事说来有点夸张,但确有其事。我们5人都是第一次到这里,开始都没有什么特殊感觉。住下来后我逐渐体验出来,还是有些异样的感觉:快步行走和上坡时,感到呼吸有些困难,不得不张着嘴喘气;晚上很难入睡,感到胸闷气短,睡着了翻个身又被气喘弄得醒过来,总感到空气不够。
中甸作为云南省的一个畜牧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优势,但是由于“文革”的影响,指导思想僵化和一般化,一味强调农业学大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一是有目的地把大量牧场开垦为耕地,追求实现千斤县(每人有粮千斤),成为全国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表面上是先进了,但实际上种出来的粮食不是粮食,而是洋芋(按5斤洋芋折算1斤粮计算出来的)。大量的洋芋,既没有加工条件,又缺少运输工具,无法运到内地。结果长时间放在当地,人畜吃不完,出现大量霉烂,损失巨大。先进县变成了穷县。二是盲目搞建设。该县建了一个奶粉厂,要求牧民们把牛奶送到工厂来加工。藏民的大量牦牛在夏季都放在高山上,过去都是就地把牛奶加工成酥油再运下山来,现在要将牛奶用牛马驮着走几十里山路送到县城,既增加了运费,又影响了牛奶的质量(有些牛奶变酸变质了)。加工出来的奶粉数量有限(出粉率低)、质量不高,得不偿失。更严重的是将大量牛奶拿去制奶粉,造成酥油产量大大减少,全县酥油供应紧张,广大藏胞吃不上酥油,意见很大。这是一项脱离实际的失败工程。
离开中甸,我们准备前往德钦,沿着平缓的山区公路,我们又一次来到金沙江边,到了有名的奔子栏。这里是德钦县的咽喉,人员车辆进入德钦的必经之地,也是四川木里等县的重要通道和关口。由于雪山公路常阻塞,许多车辆和人员被滞留在这里。
我们从奔子栏出发,爬上了著名的白茫雪山,人们喜欢将这座山叫白马雪山。我觉得叫白马雪山更具有诗意和神韵,因为东有玉龙,西有白马,遥相呼应,隔江相望,更具神奇壮丽。从奔子栏到德钦县城的公路并不很长,但要翻过白马雪山就很艰难了。这条路每年只通车几个月(5月至10月),过了这个时间,从10月至下年5月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都是大雪封山,交通断绝。该县来往人员和物资,必须在大雪封山之前运进去或运出来。过了这个时间,从县城到各区乡都被封闭起来,与世隔绝。
我们这次来正遇上好季节,爬上雪山,大片奇特的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一座座山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好一派雪域风光。我们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观光,并徒步向山坡上爬去,想寻找雪莲、虫草等名贵药材,但一无所获,因我们都是外行,即便碰上了也不会识别。当我们的车子重新发动,向更高的山坡前进时,驾驶员张洪德同志感到自己的车子有点不对劲,好像出了什么毛病,爬坡无力,加大档还是前进吃力,车轮子在地上突突地响,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真奇怪!他下车检查,车子是好好的,感到莫名其妙。后来经大家分析,找到了原因,原来是空气作怪。这里是高山(海拔在4 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比平坝地区少40%),由于氧气供应不足,汽油燃烧不完全,产生的动力就小了。这是高山反应,连汽车也有高山反应,真是奇怪,但却是事实。
在高山上我们看到了一道风景线——4 500米雪线,在此海拔高度以下是青山绿水、草地如茵;在此线以上则是终年积雪,寸草不生;有些没雪的地方,山头是光秃秃的,只看见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头。严寒的气候把石头都冻裂了,有的变成了碎石和沙子;我们还看到在高山上放牧着一群群的牦牛,不见其他品种的牛。原来只有这种浑身长着长毛的牛才能在高山上生存。普通黄牛只能在4 000米以下生存。即便是牦牛也只能在夏天里到雪线附近吃草。随着季节变化,它们也得逐步下山,到了冬天,只能到河谷一带过冬。第二年开始它们又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逐步上山,然后又逐步下山,如此循环,年复一年。放牧人也随牛迁徙,但无须每天跟着牛跑,选择个低洼避风的地方搭建临时住房,整天用干牛粪作燃料烤火和做饭,大部分时间可以待在屋子里,有时出来巡视一下。不用担心牛吃庄稼,因为在这高山根本没有农作物;也不用担心牛走失,因为牦牛喜欢围着主人的房屋转,不会走得太远。(www.xing528.com)
白马雪山上的原始森林长得非常有规律,在海拔3 000米左右地带,生长着大片大片的杉木林;3 000米以上长着较矮的灌木林;3 000米以下则有大片的杂木林。这里的杉树笔直、高大、挺拔,是理想的建筑材料,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林,树枝上挂满着一些小叶片寄生草,远远望去就像一群披着薄薄绿色纱裙的仙女,亭亭玉立在山坡上,欢迎和等待客人的到来,真是美丽极了。
越过海拔4 270米的白马雪山垭口,我们开始往下走,走过许多弯弯曲曲的下坡路,来到了一个叫“雾露底”的地方,虽然还在山坡上,但云雾却不见了,真是名副其实的云雾的底线所在地。由此再往前走就是一片晴空,直到县城。
德钦县城海拔3 500米,比中甸县城高出200多米。气温也比中甸冷多了,虽然是夏天,还要穿棉衣。这里地势很陡,位于山坡上,是个典型的夹皮沟,周围群山环抱。房屋建筑也很简陋,像个小山村,但它却是全县的中心和枢纽。德钦县是三江并流地区,其中澜沧江和金沙江就流经该县境内。全县7个公社中就有6个分布在这两条江的两岸及山坡上。其中红山、云岭、燕门三个公社分布在金沙江的北岸。境内有10座大雪山把6个公社与县城分隔开来,各公社在一年中只有5个多月的时间与县城保持联系,大半年时间因雪封山而中断联系。这种特殊的困难条件,实属罕见。
德钦县城后面山头上有个高原气象站,海拔3 590米,只比县城高90米,可是当我们去参观时可费劲了。由于坡度较陡,攀登十分困难,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气,快要到达时,我已觉得头晕目眩、头重脚轻、浑身无力了。气象站后面还有座寺庙,叫“德钦寺”。泥菩萨在“文革”中被打掉了,但房屋还在,住进了一些老百姓。
1973年7月26日,我们从德钦返回中甸。虽然是走原路,但很不好走。由于几天前下了大雨,路上多处塌方,山头上不断有石头滚落到公路上,十分危险。有个地方正在滚石头,我们的车子只好停在危险区外等待。等了一阵,石头不滚了。我们下车来,几位同志上前搬开堵在路上的大石头,由我负责监视山头上的石头的动静,一旦发现石头开始移动,就立即大喊一声“快跑”,使他们成功地躲开滚石的伤害。当山头的石头再次稳定下来不再滚动时,再继续搬,搬完后迅速启动车子冒险通过。我们总算幸运地闯过了这一关。徐文龙同志开玩笑说:“我们车里不知是谁福气大,使我们躲过了石头,又遇上了好天气。”不过,谁也不敢说自己“福气大”。其实这不是“福气”,而是科学,我们利用的是时间差。因为石头从山头上滚下来要经过100多米的山坡才到公路上,石头滚得虽快也需要几十秒的时间,只要喊叫及时,逃跑迅速,就足以逃离危险区。
一路上看不完的雪山风景,正当我们眺望远景时,突然发现西边很远的地方出现一座高大的山峰,在云雾中隐约可见,顶端呈三角形,很像埃及的金字塔。山峰上布满了白雪,而山峰又隐蔽在白云中,白雪与白云混为一体,很难将二者加以区别。不过白云毕竟是流动的,过了一阵,白云终于散开,雪白的山峰终于脱颖而出,光彩照人,鲜艳夺目,像美丽的仙女露出真容,真是美极了。它是什么山?也许它就是人们向往的梅里雪山吧。可是好景不长,不一会儿它就钻进厚厚的云层里去了。
下午我们顺利返回到金沙江边的奔子栏公社。在这里我们重点调查了解当地解放前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有关情况。晚饭后到金沙江边散步,碰到几位四川来的女同志。问她们来这里做什么?她们说在四川德荣县工作,准备回成都探亲,因为那里山高坡大,不通汽车,走路太困难了,而且也不安全。绕道云南,从德荣出发,走40里路到奔子栏,搭汽车到楚雄,再转乘成昆铁路的火车,既安全又方便快捷。她们昨天就来了,听说桥头的公路塌方,车子走不通,只好住在这里等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