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江县农业合作化调查及改进措施

双江县农业合作化调查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年11月中旬,省委边委书记孙雨亭同志亲自率领边委工作组一行9人,到临沧地区边疆县调查了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意见和措施。双江县于1955年底1956年初全部结束土地改革,紧接着就开展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下半年已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1957年1月我们结束了双江的调查回到临沧地委。国华同志亲自到双江,帮助县委研究解决各项具体问题。

双江县农业合作化调查及改进措施

1956年11月中旬,省委边委书记孙雨亭同志亲自率领边委工作组一行9人,到临沧地区边疆县调查了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意见和措施。我和马培荣、罗大云3人为一组到双江;王志高、夏泰山、杨德厚、张子纯等4人为一组到沧源。孙雨亭和文治平同志坐镇双江和耿马。地委办公室主任李瑛同志陪同我们一起到双江。

和1955年相比,双江县城已发生了显著变化,那时还像一个普通农村,现在开始像个小城镇了,建起了许多新房子,开始形成第一条街,有了邮电所、新华书店、民贸公司等。

双江县于1955年底1956年初全部结束土地改革,紧接着就开展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下半年已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由于发展太快,工作跟不上,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加以解决。我们和县委研究后,决定由典型调查入手,由县委派出李子癉、马德贵二同志配合我们一起工作,先到山区大吉乡进行重点调查。这个乡为拉祜族汉族杂居,历史上两个民族的关系比较好,在80~90年前,曾爆发过两族农民共同反对汉族统治者的武装起义,后来被缅宁官府派兵镇压下去了。拉祜族头人被官府抓去杀害了。拉祜族人民在汉族人民的同情支持下,继续坚持斗争许多年,至今两族人民团结友好。这里的拉祜族人民过去信仰基督教,是基督教在双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传教士(拉祜族称之为“撒拉”)就有十多人,曾到过澜沧县糯福区或境外受过培训。但由于传教时间不长,群众信仰不深。解放后经过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更加淡漠了。现在连星期天都照常劳动生产,不去做礼拜了。有一位懂拉祜文的“撒拉”已被吸收到省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语文工作组工作。某些宗教上层仍想恢复宗教活动,要求允许他们传教、允许选拔牧师等。

在农业生产上,大吉乡发展潜力很大,可以开梯田的地方很多,但目前平均每人占有水田不到1亩,今后可以大开梯田,扩大耕地面积。另外,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也不错,有大片荒山可种茶叶,群众自己经营的副业还有十多种。该乡群众办合作社的积极性很高,已基本实现合作化;但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会计,有的社不会评工记分,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急需加以解决。

我们将大吉乡的情况向雨亭同志进行了汇报,他表扬我们能发现问题,提出很好的意见。

接着我们到了坝区景亢乡,是县城附近的一个傣族乡,和平协商土改刚结束就开始举办互助组和合作社。我和培荣同志到景亢寨调查,住在会计俸老三家,他积极热情地接待我们,他听说我二人是回族,专门提供我们大米蔬菜和炊具,由我们自己做饭吃。这个村工作基础较差,只有少数贫农希望明年办社,多数群众还没有办社要求。他们说还要再等一等,看看别村的合作社办得怎样,这个态度是可以理解的。随后我们到了闷乐寨,这里有16户人家办起了合作社,由一位很强的信用社主任担任社长,基本上是办得好的,办社第一年粮食增产一成多。但是也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来就办成高级社,过早地取消土地分红,结果造成部分富裕中农收入减少,有几户提出要求退社。

离开景亢乡,我们到了土锅乡,也是傣族聚居。不过这里的傣族有一项特殊产业,那就是烧制土陶器。这项技术不很复杂,他们把黏土挖回来,加水捣成泥巴,用牛或人反复踩踏,直到把泥巴踏得很细腻,然后用这种泥做成锅、盆、瓦罐等容器土坯,晾干后搬到村外一块平地上,全村各户做的土坯都集中在这块平地上堆集起来,先用草木灰覆盖,再放上稻草和木柴点火燃烧,连续烧上几天,熄火冷却。最后扒开厚厚的草木灰,各种陶制品就呈现在人们面前。这种由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制陶技术沿用至今,一成不变,确是一个奇迹。也许是因为它制作容易、价格便宜、经济实用,可用来煮饭、煮水、煮肉、煮菜等,煮出来饭菜比铁锅煮的饭菜更加美味可口,所以这一产业久盛不衰。(www.xing528.com)

土锅乡也实现了合作化,但存在问题也不少:一是经营管理不善,缺乏责任制。耕牛折价入社后,没有专人管理。有的用牛驮运物品,用完后鞍架还在牛背上就赶出去放牧,竟无人过问;有的把牛拴在屋里却忘记卸下牛鞍,如此的笑话很多。二是民族不团结。有一个傣族联合社,彝族反映受傣族的气,闹着要搬家。

离开土锅乡我们又到了另一个傣族乡——勐勐乡。这个乡的合作社也办得很差,有几个社办不下去已经解散了,有几个社减了产,社员收入下降,出现一片退社声。追究其原因,主要是“粮食三定”政策不合理,公余粮负担定的过重,而社员的基本口粮定得过低,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最后我们到了山区箐门口乡,这个乡有老社、新社和互助组三种类型,我们三人分头去调查,我去老社,大云同志去新社,培荣同志去互助组。所谓老社就是指1955年办的合作社,新社就是1956年办的社。我发现老社办得不错,1955年普遍都增产,而且增产幅度高达50%左右,90%以上的社员都增加收入,因而合作社比较巩固。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如队与队之间存在本位主义,不够团结;社干部与社员的关系不够融洽,有的社干部不参加劳动,指手画脚,指挥别人,自己不带头实干,社员对这些干部很有意见。但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通过正面教育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可以解决。

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合作社办得好不好主要看增产不增产,增了产合作社就巩固,其他问题就好办;减了产合作社就很难巩固,存在的问题就多,也难办。增产与存在的问题是互相制约的。增产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存在问题又有力地推动生产。因此,办好合作社首要的是抓好生产,同时不能忽视解决存在的问题。

1957年1月我们结束了双江的调查回到临沧地委。地委副书记刘国华同志、地委办公室和地委合作部的负责同志听取了我们的汇报,我们汇报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引起他们高度重视,第二天就采取行动。国华同志亲自到双江,帮助县委研究解决各项具体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