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越南古代史及与中国的联系

越南古代史及与中国的联系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历史上,柬埔寨和老挝都曾遭到越南多次的侵略。越南领土面积329600平方公里。越南和中国山水相连的地理环境,把中越两国的古代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越南的主体民族是越族,原是我国古代“百越”的一支。越南史籍《大越史记全书》,把它看作是越南人的第一个正统王朝。越南阮朝的《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虽没有把赵佗的“南越国”列为越南正统的一个朝代,但仍把它算作越南国史的范围。

越南古代史及与中国的联系

(一)

越南,是与我国山水相连的邻邦。越南的东部和南部为大海所环抱,隔着北部湾与我国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遥遥相望。越南北部与我国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中越边境线长1347公里。在中越边界上,大部分地区是崇山峻岭和低缓的丘陵地带。在中越两国边界上有两个最重要的通道:一个在我国广西友谊关(古称“镇南关”)与越南谅山之间;一个在我国云南河口与越南老街之间。这两条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中越两国人民交往的天然通途。

越南的西部和老挝、柬埔寨交界,越老边界线长约1650公里,越柬边界线长约930公里。在历史上,柬埔寨和老挝都曾遭到越南多次的侵略。

越南领土面积329600平方公里。山地约占57%,高原占31%,平原只占12%,是个多山的国家,人口8000多万。越南领土的轮廓是:中间细、两头宽,很像一个拉长了的S形。地理学家曾形容说:斜贯越南南北的长山山脉是条扁担,两头是两个大箩筐——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的谷仓。

有“越南的脊梁”之称的长山山脉,是我国横断山脉在中南半岛的延续。越南北方最长的河流是红河,它发源于我国云南省,全长1140公里。上游在我国境内,称元江,长640公里;经河口、老街流入越南境内,长约500公里,在越南北部山区的东南面,形成红河三角洲,面积约为15000平方公里。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部,在我国云南省境内称澜沧江,全长4500公里,流经缅甸(掸邦东境)、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南方,分成两大支流,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水乡泽国的湄公河三角洲,总面积4400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的面积为36000平方公里,比红河三角洲大一倍半。

越南和中国山水相连的地理环境,把中越两国的古代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

越南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根据1979年3月越南政府公布的《越南各民族成分名称的决定》,越南经过识别的民族有54个。这些民族按语言分类,分属于三大语系的7个语族:

1.汉藏语系——A.越—芒语族(越族、芒族等);B.傣语族(傣族等);C.苗—瑶语族(苗族瑶族等);D.藏缅语族(哈尼族拉祜族等);E.汉语族(华族、山瑶族)。

2.澳斯特洛亚细亚语系(Austro—Asiatie Languages,即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高棉族、孟族)。

3.澳斯特洛尼西亚语系(AustronesianLanguages,即南岛语系)亦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Malayo—Pollynesian Languages)——印度尼西亚语系(即马来语族,有嘉来族、埃地族、拉格莱族等)。

越南的主体民族是越族(又称京族),原是我国古代“百越”的一支。在我国商周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前8世纪),以中原的华夏族为主体,在现今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分布着许多古代民族。大体与中原的华夏族紧邻的主要有三大族系:分布在山东半岛到淮河流域一带的,是东夷;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的是羌氐(或称氐羌);分布在东南方的,是越,因其支系繁多,名称各异,故称“百越”。

早在商代(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越族业已出现在我国的土地上,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越族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00—前300年间),古越族分布在我国南部广大地区:在浙江省温州一带,是瓯越;在浙江省南部到福建省福州一带,是闽越;在广东、广西及江西省南部、湖南省南端的,是南越,也称扬越;在今广西西部和越南北部的,是西瓯、雒。

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越族的一支在今浙江一带建立了越国,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曾发展到很高水平。后于公元前333年为楚所灭。但是,越族并不是在楚灭越之后才迁徒到越南北部去的,可能是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属于“百越”支系的越人,即已分布在越南北方红河三角洲地区,如《汉书·地理志》所云:“自交趾(即指今日的越南北部——引者)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雒越(或作貉、骆),国内外史学者认为即今日越南主体民族——越族的先民。

(三)

在公元10世纪末叶以前,越南是中国封建王朝所属领土的一部分,历史上称作“郡县时代之安南”,或“北属时期的越南”。

中国古史籍中有许多关于我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帝王——炎帝神农氏、颛顼、尧、舜、禹等“南抚交趾”的记载。交趾(或做“交耻”),即指现在越南北部。

我国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把位于江西、湖南、广西一带的五岭以南,直至越南北部地区,统称为南越,是“百越杂处”之地。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时,据考证,桂林、南海、象郡则不在36郡以内,而是在秦统一南越后建立的。《后汉书·南蛮传》说得很清楚:“秦并天下,威服蛮夷,始开岭外,置南海、桂林、象郡”。

约于公元前221年以后,秦始皇开疆扩土,开始了掠取南越的战争。据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谓:秦“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及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史记》《汉书》所载,皆与之略同。

秦王朝发动的这场“开疆扩土”的战争,在第一阶段的战役中(约为公元前221—前214年间),遭到惨败,秦军统帅屠睢阵亡。到公元前214年,秦军在补充了人员以后二次发兵,才平定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南海郡约为当今广东省,桂林郡约为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郡则相当广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秦朝和南越地区的一位官吏赵佗,在中国南疆建立了一个“南越国”,它的领域大致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和越南的中部与北部地区。越南史籍《大越史记全书》,把它看作是越南人的第一个正统王朝。越南阮朝的《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虽没有把赵佗的“南越国”列为越南正统的一个朝代,但仍把它算作越南国史的范围。其他的如由赵佗建立的“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期在我国南疆的一个地方政权,臣服于汉。

据《史记·南越尉佗列传》记载,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沙丘,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天下苦于秦之暴政,群雄并起,中原大乱。是时,南海郡尉任嚣署理郡务,不久病危,召见龙川令赵佗,命代行南海尉职务,并嘱以后事:“谋据地自雄”。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任嚣病故,赵佗即“聚兵自守”,后乘秦王朝覆亡之机,击并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7年,自立为南越武王,都番禺(今广州市),国号“南越”,成为中国南疆的一个地方政权。

赵佗统治南越,不断向越南中部扩张势力范围,乃把象郡一分为二,改设交趾、九真二郡。交趾郡相当于越南北部,九真郡相当于越南中部地区。

公元前202年初,汉灭楚,刘邦统一中国,即帝位,建立了汉帝国。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刘邦派遣著名政治陆贾去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后经陆贾说服,赵佗始接受南越王封号,“稽首称臣,奉汉约”。

赵佗在南越当政70年(公元前207—前137年),把南越领地扩大,南抵越南中部,东至福建,北至湖南南部。赵佗死时已当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其子仲始已死,由孙赵胡继立。其后在公元前113年,南越丞相吕嘉反,攻杀太后、王及汉使者。吕嘉之反给汉武帝削平割据势力、统一南疆创造了机会。公元前112年(汉元鼎五年)秋,汉武帝发江淮以南10万大军,分四路征讨南越,水陆并进。公元前111年冬,汉军攻占南越首府番禺,俘吕嘉及新王赵建德;招降苍梧、桂林、瓯雒,最后削平了南越政权,统一了南疆。赵氏割据南越传5世,共97年(公元前207—前111年)。

汉武帝既定南越,分其地为九郡:南海、合浦、儋耳、珠崖、苍梧、郁林、交趾、九真、日南。前二郡在今广东境内;儋耳、珠崖在今海南岛;苍梧、郁林在今广西;交趾、九真、日南,在今越南北圻、中圻地区,约当秦时的象都所统地方。

三国时期(220—265年)的交趾

东汉灵帝(168—189年)末年,内有宦官弄权,外有黄巾军大起义,天下骚乱。是时,交趾太守士燮“保境安民”,避免动乱封闭边境,使南疆交趾地区维持了长达40年的安定局面(187—226年)。《三国志·吴书·土燮传》记载了这段历史。土燮为人“体器宽原,谦虚下士”,治交州40年,注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为促进这个地区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越史《大越史记全书》把土燮列为“士纪”,说国人爱土燮,呼之为“士王”,越南黎朝史官吴士连则说:“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功德岂施于当时,而有以远及后代,岂不盛也哉!”对士燮治交州的功绩,做出了应有的评价。

226年士燮死去以后,吴王孙权诏广州刺使吕岱征讨交州,尽灭士燮一门在交州的势力。孙权进拜吕岱为镇南将军。

两晋时期的交州(266—316年,317—420年)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了西晋王朝(266—316年),交州成为晋之领地。268—271年,吴末帝孙皓派军征交趾,打败晋军尽收其地,以陶璜为交州牧。《晋书·陶璜传》记载此事。吴时交州共辖8郡50县,其中在今越南境内有6郡43县;即交趾郡,汉置,辖县14;新兴郡,吴置,辖县8;九真郡,汉置,辖县6;九德郡,吴置,辖县6;日南郡,汉置,辖县5。日南郡由于林邑(占婆)已于汉末独立建国,占据其境大部分,故形同虚设。

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一天下,陶璜降晋。晋帝采纳陶璜的意见未减交州兵力,保证了交州的稳定。陶璜治交州前后共30年(271—301年),为维持交州的安定政绩显著。

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291—307年),诸王互相残杀,又出现了十六国地方割据政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317—420年)。由于中原政治上的混乱,便影响到南土交州,也处于动乱之中。

北朝时期的交州(420—589年)

420年,刘裕废晋帝建立宋朝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地处南疆的交州,相继处于宋、齐、梁、陈的所谓南朝的统辖之下。由于南朝统治者的腐朽,苛政虐民,不修边政,因而时常激起交州人民的怨愤,起义和暴乱不断发生。其中,以李贲暴动规模最大,曾据地称王,直到548年才为梁朝以陈霸先为前锋的远征军所平定。

晋时交州,由于把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故辖郡7,县53,其在今越南境内有6郡,47县:即交趾郡,辖县14;新昌郡,即吴之新兴郡,辖县6;武平郡,辖县7;九真郡,辖县7;九德郡,辖县8;日南郡,辖县7;日南郡由于林邑(占婆国)日益扩张,故已名存实亡。

隋唐时期的安南(581—618年、618—907年)

581年杨坚称帝建立了隋朝,取代了北朝。589年,杨坚灭南方的陈,结束了南北对立,中国又出现了统一的政治局面。602年,隋文帝以大将军刘方为行军总管,率军平定了交州地区的李佛子之乱。交州既平,隋又于605年远征林邑(占婆国),破其国,分其地为3州:即荡州、农州和冲州,不久又改为比景、海阳、林邑3郡。

在隋朝统治时期,把梁朝、陈朝所置之州皆改为县,在今越南境内设6郡,36县:即交趾郡,统县9;九真郡,统县7;日南郡,统县8;比景郡,统县4;海阳郡,统县4;林邑郡,统县4。后3郡为隋平林邑(占婆)后所置,但不到10年至隋末“中原丧乱”,林邑王范凡志收其故地复国。

隋朝仅存在37年就灭亡了。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大唐帝国。

唐初,在地方行政建制方面,改郡为州。在边疆地区为便于军事而置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在安南地区于622年,设交州总管府,624年又改为交州都督府。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交州都督府属岭南道。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又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以确保南疆的安定。称越南为安南自此始。唐代,安南都护府的都护由交州刺使兼任,治所为交州城(今河内)。其时辖境,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北面包括今云南红河、文山两区;东有广西一部分。唐在安南境内设12州:即交州、峰州、长州、爱州、欢州、汕州、福禄州、陆州、汤州、芝州、武峨州、武安州。(www.xing528.com)

经过隋末唐初的动乱,安南地区在唐王朝的直接治理下,社会日趋安定。安南地区各族人民吸收内地传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高度发达的封建文化,使经济得到发展,文化得到提高,社会得到进步。但由于官吏贪暴,巨族豪强压迫百姓,因而起义和暴动也不断发生。

(四)

五代十国时期的安南(907—960年)

唐末,藩镇割据,农民起义蜂起,天下大乱。据有兵权的朱温乘机于907年废唐昭宣帝,自立称帝,国号梁。从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原地区经历了5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每个朝代平均只有10年。五代时期出现的国家,大多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

在五代十国时期,地处南疆的安南,主要置于南汉政权(907—971年)的控制之下。但在当时分裂、割据,建立地方政权,已成为中国政治大倒退的逆流的形势下,这股政治逆流也强烈地波及了南疆。这时安南地方内部已经形成独立的条件:(1)安南地区在长达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已经实现封建化,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2)在安南地区已经出现了有势力、有影响、有号召力的新兴地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3)安南地方的主体民族——越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4)安南地处南疆、偏在一隅,远离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心,具有自成一体的、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正是由于在安南内部这些独立条件的形成和日益成熟,从而在中国分裂割据政权无力顾及安南的形势下,安南地方势力便从建立地方割据政权,而逐渐走上了建立独立国家的道路。

在五代十国时期,在安南由吴权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据越史记载,吴权为唐代安南都护府所辖福禄州的唐林县人,出身于豪强世家。938年,吴权从爱州举兵击杀安南节度使矫公羡,并打败南汉的救兵。939年春,吴权乃自立称王,仿效唐制建立封建国家机器,定都古螺,自立为国,越史称前吴王(939—944年)。但吴权虽称王,并未即帝位、改元。所以这是越南脱离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开始建立自主国家的第一步,在此以后便进入了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时期。

(五)

以上历史说明,在古代越南有1000余年是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各朝的统治下,是中国封建王朝治理下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中国的南疆。我们知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兼并,尤其是在2000年以前民族部落林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列宁曾经指出:“必须说明什么是兼并。社会主义者认为为什么和应当怎样反对兼并。不能认为凡是合并‘别国’领土就是兼并,因为一般说来,社会主义者是国情铲除国界和建立更大的国家的;不能认为凡是破坏Statusguo(现状)就是兼并……”,因为这是“对历史科学的基础概念的嘲笑”。(见《列宁全集》第22卷,中文版,第169页)列宁的论述,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封建王朝把越南纳入中国版图,进行千余年统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千余年的“郡县时代”,安南地区所通用货币,也是使用中国封建王朝的货币。在越南发现最早的中国货币,是法国人巴若1924—1930年在越北清化省东山县东山村发掘古墓群,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遗物,其中发现一大批汉朝五铢钱王莽钱。按五铢有两种,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和东汉(25—220年)时期的王莽钱,为西汉末年王莽在位时期(9—23年)所铸造的钱币秦汉时期,交趾(今越南北部)已纳入中国封建王朝的领土,五铢钱、王莽钱是汉代的钱币,已在交趾流通。可见,从秦汉至隋唐五代千余年间,在越南所使用的钱币,是中国各封建王朝所通用的钱币。到10世纪末,越南建立了独立国家以后,才开始铸造自己的钱币。

(六)

建立独立的封建王国时期的越南(966—1885年)

越南脱离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是由丁部领于966年建立的“大瞿越国”。944年吴权病逝以后,王位又几经更迭,至963年吴昌文(后吴王)死去之后,安南境内群雄(土豪)竞起,“管内一十二州大乱”,各据一方的土豪独立称长,越史称之为“二十二使君”时期,在连年混战中,使君之一的陈览的部将丁部领,在陈览死后于965年征服其他使君,统一安南,于966年自立称帝,国号“大瞿越”,定都华闾(在宁平州),号令天下。这就是越南人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这时,中国正是由赵匡胤建立了宋王朝(北宋,960—1127年)。丁部领为了巩固政权,遂向宋朝遣使通好。975年,宋太祖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自此,越南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藩属国,中越关系史也由此开始。

由丁部领建立的“大瞿越国”,仅存在14年(966—980年)便灭亡了,由黎桓建立了黎朝,越史称“前黎朝”(980—1009年)。黎桓,爱州人,受到丁部领的赏识为带兵武官,累进为“十道将军”,后以“黄袍加身”篡位称帝,定都华闾。宋朝为了保持南疆的和平与维护封建大帝国地位,于宋谆化四年(993年)2月,册封黎桓为交趾郡王。

宋景德二年3月(1005年),黎桓去世,诸子争位,后由诸臣拥立左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篡位为帝,结束了黎朝的统治,建立了李朝。由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966—980年),直至黎桓建立黎朝(980—1009年),这是越南建立独立自主政权的开始阶段,因而这两个封建政权动荡不定,都是短命王朝,一个存在了14年,另一个存在了29年。至李朝和陈朝时期,越南封建国家才走上巩固和发展时期。

李朝和陈朝统治时期的越南(1009—1400年)

李朝和陈朝,在越南历史上是统治时间最长的两个封建王朝,共维持了将近4个世纪的统治,是越南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时期。它仿效唐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封建体制,并带有自己的特点。

建立越南李朝的是李公蕴,北江古法人(今河山宁省东岸县),据越史说其先世为闽人。在黎朝龙铤当政时期(1005—1009年),曾任左亲卫殿前指挥使。1009年秋。篡夺王位建立了李朝(1009—1225年),改元顺天,大赦天下。李朝传9世,共216年,是越南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封建王朝。越南历代封建王朝都是仿效中国唐宋封建王朝的基本模式建立起来的,不过到李朝时期更加完善。可以说李朝统治时期的越南,是“中国式”的封建国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李公蕴当政以后,把国都从宁平山区的华闾城,迁到位于红河三角洲的大罗城,改称癉龙(今河内),使其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它对越南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李朝第三代国王李日尊(圣宗),于1054年改国号,将“大瞿越”改为“大越”。李朝的统治机构和官制,均效法中国封建王朝的建制而建立起来。中央朝廷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文武官员皆为九品。李朝废除丁朝的10道,划分全国为14路。为了巩固统治而加强法制,于1042年颁布《刑法》三卷,成为越南历史上第一部律书。李朝的兵制效法唐朝的府兵、宋之禁军和厢军而建立起来,实行征兵制。

李朝时期土地国有制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但土地开始买卖、典当。李朝统治者鼓励农业发展,开垦荒地,关心水利建设,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但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下,使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受到阻碍。李朝时期,在越南社会上尚有大量奴隶存在,其中多为“家内奴”。

在文化方面,李朝时期的越南尚无本民族的通用文字,使用汉字记事、写作。崇尚儒学、尊孔,于国都癉龙建文庙,四时祭祀。李朝于1075年首次举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吏,但科举之法尚无定式。李朝是越南佛教盛行时期,越史上有“百姓大半为僧,国内到处皆寺”之说。

在对外关系方面,李朝建立后的第二年便向宋遣使入贡,宋朝廷按宗藩关系册封李公蕴为交趾郡王,后又加封为南平王。与此同时,李朝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因而便首先对南方弱小的占婆王国(占城)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1020年、1044年和1069年),强迫占婆割地、臣服。紧接着,李朝统治者又利用时机,寻找借口,于1075年冬发兵10万,对宋朝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攻陷钦州(今广西宁山)、邕州(今广西南宁),屠杀10余万众。后遭到宋朝兵夫30万人的反击,宋军进入越南境内。这场战争历时一年半,在李朝表示降服后,宋军于1077年初北返,战争结束。

李朝末年日趋腐朽没落,1225年冬由陈日篡夺王位,李朝亡,越南开始了陈朝统治时期。由篡夺李朝王位建立陈朝的陈日,据越史说:“帝之先为闵人,四世祖来天长……以鱼为业”。如果说越南李朝(1010—1225年)是“中国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那么越南陈朝(1225—1400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越南封建王朝进入盛世时期。

陈朝为了维持“家天下”,而使“宰相则择宗室贤能”独占。陈朝为了避免争夺王位的内讧发生,而实行“上皇制”,即国王有子既长,即使承正位当国王,而父则退居北宫是为“太上皇”,但国家大事则多由“上皇”决定。陈朝通过科举选拔官吏,已逐渐完善了科举制。陈朝崇尚儒学,设立国学院,奉祀周公、孔、孟。还设立“国史院”,撰修国史。

在经济方面,陈朝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曾设劝农司、屯田使,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陈朝时期土地买卖已很普遍。社会上仍有大量奴隶存在。

陈朝时期,越南的民族文化已有新发展,越南人使用“字喃”书写的作品盛行起来。所谓“字喃”是“南国文字”之意,它是仿照汉字创造出来的,用来表达越南人的语言。“喃”字的出现,是越南民族意识增强的体现。

陈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军队建设,实行征兵制,并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士兵轮流回乡种田。在13世纪下半叶的30年间,陈朝打退了蒙古军的三次征伐。在恢复了国力之后,又相继发动了侵略占婆和老挝的战争。

陈朝末年朝政日趋衰败,外戚黎季睺专权,于1400年春黎季睺篡夺王位,陈朝亡,建立了十月朝(1400—1407年),国号大虞。据《大越史记》记载;“季睺字理元,自推其先祖胡兴逸本浙江人,后汉时来守汕州”。由于其祖胡廉为清化室尉黎训义子,遂改姓黎。黎季睺篡位得国称帝后,又改姓胡。胡季睺篡位不到一年,便让位于其子汉苍,自为太上皇听政,掌握实权。

胡季睺篡位得国,遭到明王朝的干涉,终于导致明成祖于永乐四年(1406年)派大军征讨胡季睺。永乐五年(1407年)5月,明军俘虏胡季睺及汉苍,胡朝亡。明朝占领越南将近20年(1407—1427年),终因遭到国内人民的反对和越南人民的强烈反抗而失败。

明军于宣德二年(1427年)12月撤退回国以后,翌年(1428年)正月,越南起义军统帅黎利统一国内,天下大定。4月15日黎利于东京(今河内)即位称帝,改元顺天,国号大越。但明朝一直不予册封,直至1436年明英宗才册封黎利之子黎元龙(太宗)为安南国王。由黎利建立的黎朝越史称后黎朝(1428—1527年)。黎朝共统治越南90余年,越南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力量又有新的发展。在黎圣宗统治时期(1460—1497年),黎朝进入盛世时期,“自负国富兵强,辄坐大”,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派兵侵占广西凭祥,使明朝南疆告警。在黎圣宗时期不仅侵扰中国西南边疆,还于1470年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占婆的战争,使占婆名存实亡。不仅如此,黎圣宗于1479年秋发兵18万入侵老挝,攻占王都琅勃拉邦,“获其货宝,虏其民”,把老挝洗劫一空,迫使老挝向越南称臣纳贡。

黎朝末年,朝政紊乱,废立频仍。1527年莫登庸篡位称帝,改元明德,在越南北方建立了莫氏王朝(1527—1592年)。反对莫氏的黎朝旧臣在清化建立了黎氏政权与莫氏对抗,越史称这一时期为南北朝时期(1527—1592年)。

统治越南北方的“北朝”莫氏政权,与1545年由郑检专权的“南朝”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直至1592年底郑氏军队占领东京(河内),基本上结束了割据局面。从此又开始了“黎氏为皇郑氏执政时期”,但是,这时镇守顺化的阮潢却打算建立自己的政权与郑氏对抗。后来阮郑两大封建主集团,终于在1627年爆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阮氏集团为了扩张势力,不断向南方发动侵略,不仅夺取了占婆的残余领土,而且还乘柬埔寨的衰落,在18世纪下半期把越南南方当时属于柬埔寨的国土(下柬埔寨)完全并入了越南的版图。阮郑之间连年不断的战火,使越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因而在18世纪越南从南到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西山农民起义(1771—1802年)。在1783年南方的阮氏集团在西山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1786年北方的郑氏集团也被西山军消灭,整个越南为西山军所控制。于是,西山起义的统帅阮氏三兄弟便对越南实行分治:阮文岳在归仁称帝,统治从广南到平顺的中央地区;阮文惠称北平王,在顺化统治北部;阮文侣称东定王统治南方。

正当西山政权的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势,互相倾轧,统治不断削弱的时候,逃跑到国外的阮氏宗族的代表人物——阮福映,在法国殖民者的帮助下,又卷土重来夺回他们失去的政权。

1802年6月,阮福映在南方的政权日趋巩固,乃宣布称帝,年号嘉隆,后经清政府同意,定国号为越南,以越南为国号自此始。阮福映即位以后乘胜北进,最后消灭了西山政权的势力,西山政权亡。

阮朝(1802—1885年)是越南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最后时期建立的,在这个王朝建立之初,虽然也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使人民休养生息,但总的说来,阮朝的统治腐朽没落,1884年6月,阮朝与法国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使越南最后沦为法国殖民地。

1887年,法国殖民者将越南划分为三部分——安南、交趾支那和东京,并与法国占领下的柬埔寨组成“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在越南安南地区保留了阮氏王朝傀儡政权。1893年法国侵占老挝,并把它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从1884—1954年的70年间,经历了法国对越南长达66年的殖民统治和日本对越南的5年占领(1940年9月—1945年9月)直至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越南人民才争得了国家的独立。

(原载《广东钱币通讯》1991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