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横跨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卢沟河(永定河),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早在战国时期,芦沟河渡口就建有浮桥,被视为燕蓟交通枢纽。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金废帝完颜亮定都燕京(北京市宣武区),设为“中都”,交通流量猛增,原有浮桥已经难以满足交通需求。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金章宗完颜璟下令改建为石梁桥,直到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始告竣工,初名“广利桥”,随后改称“芦沟桥”。芦沟桥“长212.2米,加上两端桥堍,总长266.5米。桥面净宽7.5米,连栏杆及挑出桥面的仰天石在内,最外边总宽9.3米。桥面当中稍有隆起,据实测,桥面中心高起93.5厘米,约合8‰的坡度,以便排水。两头桥堍为喇叭形,入口处宽32米,斜长28.2米。拱券用框式纵联式砌筑,外侧有单独的券脸石,为防止券脸石向外倾倒,有8道不通贯的横石条与券脸石相交砌。拱背上平铺厚20厘米的护拱石一层,并且挑出券脸石外15厘米,形成拱眉。石拱矢跨比约为1∶3.5,较为平坦,拱券石厚95厘米,拱石与拱石之间用腰铁相连。桥上石栏共269间,南面139间,北面130间。栏板平均高85厘米,呈上小下大截面。望柱高1.4米,柱头刻仰覆莲座,座上置形态各异的400余只石狮子。桥头有华表、碑记碑亭”〔1424〕。卢沟桥设有10座桥墩、11个桥孔,“桥石墩长尖形,迎水面有5米宽,4.5—5.2米的分水尖;每个分水尖顶,垂直安置一根约26厘米的三角形铁柱,以其锐角迎水,俗称‘斩龙剑’”〔1425〕。
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曾重建“卢沟桥”;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修建卢沟桥头的宛平城,城垣东西长640米,南北长320米,设有两座城门,东门称为“顺治门”,西门称为“永昌门”。4年之后,李自成攻入北京称帝,以“永昌”为年号;随后清军入关,又以“顺治”为年号,这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卢沟桥再次重建。此时的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桥身两侧的石雕护栏设有281根望柱,柱头雕刻石狮627个(现存502个),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西侧桥头立有康熙“重修卢沟桥记事碑亭”;后来又在东侧桥头增设乾隆题名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从此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曾盛赞卢沟桥说“(桑干)河上有一美丽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桥长三百步,宽逾八步,十骑可并行于上。下有桥拱二十四,桥脚二十四,建置甚佳,纯用极美之大理石为之。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腰承之。柱顶别有一狮。此种石狮巨丽,雕刻甚精。每隔一步有一石柱,其状皆同。两柱之间建有灰色大理石栏,俾(使)行人不致落水。桥两面皆如此,颇壮观也”〔1426〕,西方国家竟然因此将卢沟桥视为己出,称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河边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诡称有1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随即开始炮击宛平县城,史称“七七卢沟桥事变”。7月8日清晨,日军进攻“卢沟桥”守军,直逼宛平城。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第3营随即奋起抵抗,从此揭开抗日战争的序幕。7月8日下午,日军旅团长河边正三赶到丰台,亲自指挥日军炮击宛平城,击毁专员公署,击伤中国驻军营长金振中。7月9日凌晨,第29军219团团长吉星文率部发起反击,收复永定河东岸的失地,随后与日军达成“休战协定”。但日军不仅不肯按照协定撤军,反而以监督中国军队履行协定为借口,继续将第1联队主力集结到卢沟桥车站,随后又炮击宛平城。7月11日及7月19日,日军再次玩弄“战地谈判”伎俩,调兵6万余人到平津。7月25日,日军制造“廊坊事件”〔1427〕;7月26日,日军又制造“广安门事件”〔1428〕。7月26日下午,日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第29军于48小时内全部撤出平津地区,遭到第29军军长宋哲元严词拒绝。7月27日,宋哲元发表“自卫守土通电”。7月28日上午,日军第20师团、河边旅团、独立第1混成旅团、独立第11混成旅团等部开始进攻北平,第29军第132师、第37师、第38师奋起抵抗。当天下午,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45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39岁)阵亡。7月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7月29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沦陷。从此,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61年,卢沟桥及宛平城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北京市修建双向4车道的卢沟新桥,以减轻卢沟桥的交通压力。1985年,北京市又修建“京石公路桥”,从此卢沟桥就成为人行观光的历史文物,不再通行车辆。1986年,北京市成立“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开始恢复卢沟桥的历史风貌。
【注释】
〔1424〕见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第6章第76页《北京卢沟桥》。(www.xing528.com)
〔1425〕见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第6章第77页《北京卢沟桥》。
〔1426〕见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2卷第104章第261页《契丹州之开始及桑干河石桥》。
〔1427〕廊坊事件:1937年7月25日,日军第20师团以维修电话线路为名,出动1个中队占领廊坊火车站,与第29军38师113旅226团发生冲突。7月26日清晨,日军第20师团第77联队,及河边旅团第2联队攻占廊坊,控制了平津交通线,随即大肆烧杀抢掠。
〔1428〕广安门事件:1937年7月26日凌晨1时,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以保护日侨为由,命河边旅团第2联队第2大队(广部大队)500余人从天津赶赴北平。下午2时,广部大队到达丰台,日军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诡称是日本使馆卫队演习回城,要求从广安门入城。第29军的日本顾问樱井也出面联络,企图蒙混过关。下午6时,驻守广安门的第29军132师独立27旅679团开枪阻击日军,击毙日军书记官佐藤茂。当晚22时20分,日军向第29军发起攻击。7月28日,日军第20师团及河边旅团进攻南苑,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阵亡,第29军军长宋哲元随即率领第37师撤离北平,命第38师师长张自忠留守北平“维持治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