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潮州广济桥:历史与修复

潮州广济桥:历史与修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宋乾道六年,潮州太守曾江曾经首次连接86艘梭船横跨韩江,建成一座浮桥,称为“康济桥”。1988年3月,广济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1月,潮州市政府在广济桥下游约1公里处另行修建“韩江大桥”,为修复广济桥创造条件。2003年10月,广济桥修复工程正式启动。2007年9月20日,广济桥修复工程竣工,从此又恢复“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古老特色。〔1423〕见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第6章第69页《潮州广济桥》。

潮州广济桥:历史与修复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横跨于潮州东门外的韩江上。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太守曾江曾经首次连接86艘梭船横跨韩江,建成一座浮桥,称为“康济桥”。淳熙元年(1174年),康济桥被洪水冲毁,潮州太守常炜又连接106艘梭船予以修复。此后经过56年的努力,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历任潮州太守,终于将康济桥西段浮桥改建为墩桥,称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年),潮州太守沈宗禹又开始修建康济桥东段墩桥。后潮州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等人又经过15年的努力,将康济桥东段浮桥也改建为墩桥,称为“济川桥”。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重新修建康济桥和济川桥,全部改用巨大的花岗石砌筑桥墩,石块之间采用卯榫契合,不加灰浆;石梁也采用花岗石架设,每段长度约13—15米,宽度约1米,厚度约1.2米,重量约50吨。其西段架设10墩(含桥台墩)9跨,东段架设13墩12跨,中段用梭船24艘连接为浮桥,改称为“广济桥”。据资料记载,广济桥建成之初,“东段12孔,长283米;西段7孔,长137米;中间浮桥部分长97.3米。梁桥与浮桥的衔接是在东西两端靠浮桥的桥墩上筑有24个石砌梯式阶梯,成为上下浮桥的通道,西第7号墩上游还有拉索船的拉索墩,以使梁桥与浮桥紧紧相连”〔1422〕。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潮州知府谭纶又续建西段1座桥墩,将中段浮桥的梭船减少为18艘,从此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墩)”的独特风貌,与赵州安济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广济桥所在的韩江古称“恶溪”或“鳄溪”,“水势十分湍急,再加潮汐涨落甚大,每年阴历八月,潮汐涨落可达3.7米……在韩江上造大桥,确非易事。因此,西段8个桥墩修筑了56年,墩宽5.7—10.3米,长10—17.5米;东段12个桥墩修筑了15年,墩宽9.9—13.85米,长14.4—21.7米。石桥墩之大,建造时间之长,为古桥史上所罕见。正由于江中桥墩无法建造,又无能力建造百米跨的大桥,加上巨舰的通航、上游木排的通过与泄洪的需要,梁浮结合的特殊桥型就应运而生了”〔1423〕,于是形成了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明代的广济桥全长532米,宽5米,已经成为粤东与福建、江西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两端墩桥的24座桥墩共建有24座楼台,分别名之为:奇观、广济、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广济桥逐渐形成“一里长桥一里市”,成为粤东著名交易市场,称为“桥市”。1939年,广济桥被日军炸毁。1958年,广济桥中段的浮桥改建为三孔钢桁桥,两端的石梁桥改建为高桩承台式梁桥,桥面由5米拓宽到7米,可供汽车双向通行。1977年,广济桥加宽到11米,两侧挑出增设为各2米的人行道。1988年3月,广济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1月,潮州市政府在广济桥下游约1公里处另行修建“韩江大桥”,为修复广济桥创造条件。2003年10月,广济桥修复工程正式启动。2007年9月20日,广济桥修复工程竣工,从此又恢复“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古老特色。

【注释】
(www.xing528.com)

〔1422〕见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第6章第68页《潮州广济桥》。

〔1423〕见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第6章第69页《潮州广济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