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交通史话-东吴与辽东的海上交通

中国交通史话-东吴与辽东的海上交通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78〕由此可见,东吴水军及水运交通实力确实是立国之本。东吴孙权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出动水军,遣使沿海路北上联络公孙渊。于是逮捕位宫的使臣笮咨、带固等30余人为人质,迫使位宫献马数百匹。孙权立即虚张声势集结舰队,声称要出兵辽东。当年六月,司马懿兵临辽东;当年八月,司马懿击毙公孙渊父子,辽东割据政权被荡平。

中国交通史话-东吴与辽东的海上交通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割据“江东六郡”,即吴郡(苏州市吴中区)、会稽郡(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丹阳郡(安徽宣州市宣州区)、豫章郡(南昌市城区)、庐陵郡(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庐江郡(安徽巢湖市庐江县),占有江南富庶之地。赤壁大战后,三国鼎立,东吴扩张到长江下游及岭南地区。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自称“吴王”,从当时的荆州治所公安县(湖北荆州市公安县),迁都到鄂县(湖北鄂州市鄂城区),改称为“武昌县”,增设武昌郡,管辖武昌、沙羡(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下雉(湖北黄石市大冶市)、阳新(湖北黄石市阳新县)、柴桑(江西九江市浔阳区)、寻阳(湖北黄冈市黄梅县)等6县。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当年九月,东吴迁都建邺(南京市建邺区),直到太康元年(280年),末代吴主孙皓投降西晋。其间51年,东吴不仅建有规模空前的水军,而且大力开发江南及岭南各地,积极发展海上交通,成效十分显著。

东吴以水军立国。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南击刘表〔1070〕,号称“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1071〕。孙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刘备)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1072〕,终于以“蒙冲斗舰十艘”〔1073〕诈降纵火,击败曹操水军,迫使曹操“引军北还”〔1074〕,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濡须口(安徽巢湖市含山县东关镇),以“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孙)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曹)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1075〕。黄初五年(224年)八月,魏文帝曹丕再次南征,“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如(入)寿春(安徽六安市寿县)。九月,至广陵(江苏扬州市广陵区)”〔1076〕。东吴也“大浮舟舰于(长)江”〔1077〕,凭借长江天险相对抗。曹丕见东吴水军强盛,只好望江叹息说:“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1078〕由此可见,东吴水军及水运交通实力确实是立国之本。

三国鼎立之时,中国北方其实还有另一个割据政权,即割据辽东达50年的公孙政权。公孙政权的创立者是公孙度。公孙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150年),原籍襄平(辽宁辽阳市老城区)。永康元年(167年),公孙度随父亲公孙延迁居玄菟郡(辽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被辟为玄菟郡吏,后升任尚书〔1079〕。中平六年(189年),公孙度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逐渐发展为辽东割据势力。初平元年(190年),公孙度自命“辽东侯”、“平州(辽东)牧”。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被曹操任命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当年公孙度病死,其子公孙康继位。黄初二年(221年)公孙康病死,其弟公孙恭继位。太和二年(228年),公孙康次子公孙渊发动政变,取代公孙恭控制辽东,被魏明帝曹睿任命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渊上台之后,为巩固其统治,“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遗”〔1080〕。东吴孙权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出动水军,遣使沿海路北上联络公孙渊。

嘉禾元年(232年)三月,孙权出动舰船百余艘,“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海之辽东,从公孙渊求马”〔1081〕。当年九月,东吴水军回师途中避风浪于成山(山东威海市荣成市龙须岛镇),结果遭到汝南太守田豫的袭击,周贺战死,裴潜率残部仓皇逃回南京。当年十月,公孙渊又派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等人到南京向孙权进贡称臣。

嘉禾二年(233年)三月,孙权“遣使张弥、许宴等,赍(jī)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1082〕。当年六月,东吴水军1万余人到达沓津(大连市旅顺区)。张弥、许晏率领400余人到襄平(辽宁辽阳市老城区)履行使命,命万泰、裴潜率水军留驻沓津购买战马。此时魏明帝曹睿也加紧拉拢公孙渊。“(公孙)渊亦恐(孙)权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致其使,悉斩送(张)弥、(许)宴等首”〔1083〕。“(魏)明帝于是拜(公孙)渊大司马,封乐浪公”〔1084〕。张弥、许晏等人被公孙渊屠杀时,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疆4人侥幸脱逃,并一路东奔到高句丽王都(吉林通化市集安市),谎称是东吴派往高句丽的使臣,遭到公孙渊的劫掠。高句丽国王位宫非常高兴,派人护送秦旦等人返回东吴,并上表称臣,“贡貂皮千枚,鹖(hé)鸡(鹖鸟)皮十具”〔1085〕。孙权大喜,将秦旦等人全部提升为校尉。

嘉禾四年(235年),孙权派谢宏、陈恂出使高句丽,册封高勾丽国王位宫为“单于”。谢宏到达安平口(鸭绿江口)后得知位宫准备杀吴使以自效。于是逮捕位宫的使臣笮咨、带固等30余人为人质,迫使位宫献马数百匹。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再次派胡卫等人出使高句丽,结果被位宫捕杀,传首幽州(北京市宣武区)。

景初二年(238年)春,魏明帝曹睿命太尉司马懿率军4万余人远征辽东,公孙渊只好又遣使“称臣于吴,乞兵北伐以自救”〔1086〕。孙权立即虚张声势集结舰队,声称要出兵辽东。当年六月,司马懿兵临辽东;当年八月,司马懿击毙公孙渊父子,辽东割据政权被荡平。

赤乌二年(239年)三月,孙权命羊衜(dào)、郑胄、孙怡等人率军1万余人渡海到辽东,随即登陆进攻牧羊城(大连市金州区),击败魏将张持、高虑等部,掳掠民众南归。

据史籍记载,东吴的造船中心设于侯官(福州市鼓楼区),并专门设有“典船校尉”负责造船。此外东吴沿海还设有永宁(浙江温州市永嘉县瓯北镇)、横阳(浙江温州市平阳县)、温麻(福州市连江县)等处“船屯”,也是规模较大的造船基地。其中温麻船屯的“温麻五合船”,首创以5块大板组合船舶的技术,影响中国造船史千年之久。这种“温麻五合船”,用“豫章楠”之类的硬木制作,内部设有多层密封舱,外形特别坚固,抗风浪能力较强,适合沿海航行。1955年,“广州东郊的东汉墓中出土一陶质船模型。底略平,全长54厘米,宽11.5厘米,通高16厘米。前窄后宽,从船首到船尾架8根横梁,横梁上铺甲板,甲板上建小房三处,前房矮而宽,上有横形篷顶。中房略高,方形,上盖圆形篷顶。后房更高,也是横形篷顶,作为舵楼。船首两侧各安桨架3支,船首悬一啶(锚)。最为重要的是船尾有舵,舵叶上有一孔。两舷有外延的板条,可作为船员司篙的通道。船上有6个姿态各异的陶俑,分布在船面的不同位置”〔1087〕。据专家分析,这种船吃水较深,负载量较大,既有航速优势,又能保持稳定,适航性很强。由此可见,东吴的造船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

据《太白阴经》记载,东吴水军的主力是“斗舰”,其“船舷上设中墙半身,墙下开掣棹孔。舷(内)五尺又见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格。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1088〕。1987年,专家们复制出“赤壁大战”中的“斗舰”,“其主要尺度是:总长37.4米,水线长32.7米,船宽9.0米,船深3.0米,吃水1.8—2.0米,战棚高2.3米,舵楼高2.5米,指挥台高2.5米”〔1089〕

【注释】

〔1070〕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65卷第2080页《汉纪57》。

〔1071〕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65卷第2089页《汉纪57》。

〔1072〕见陈寿三国志》第32卷第878页《先主传》。

〔1073〕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65卷第2093页《汉纪57》。

〔1074〕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65卷第2093页《汉纪57》。(www.xing528.com)

〔1075〕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66卷第2118页《汉纪58》。

〔1076〕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70卷第2219页《魏纪2》。

〔1077〕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70卷第2219页《魏纪2》。

〔1078〕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70卷第2219页《魏纪2》。

〔1079〕尚书郎:东汉时期,选拔孝廉杰出者入尚书台,协理政务。初入尚书台者称为“守尚书郎中”;任满一年后称为“尚书郎”,任满三年后称为“侍郎”。魏晋时期,尚书省分曹,各曹均设置“侍郎”、“郎中”,通称为“尚书郎”,号称“大臣之副”。

〔1080〕见陈寿《三国志》第8卷第253页《公孙渊传》。

〔1081〕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72卷第2276页《魏纪4》。

〔1082〕见陈寿《三国志》第8卷第253页《公孙渊传》。

〔1083〕见陈寿《三国志》第8卷第253页《公孙渊传》。

〔1084〕见陈寿《三国志》第8卷第253页《公孙渊传》。

〔1085〕见司马光《资治通鉴》第72卷第2290页《魏纪4》。

〔1086〕见陈寿《三国志》第8卷第260页《公孙渊传》注释。

〔1087〕见席龙飞《中国造船史》第4章第4节第77页《从出土文物看汉船形制》。

〔1088〕见《中国兵书集成第二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88年版)第533—534页,李筌《太白阴经》第4卷《战具》。

〔1089〕见席龙飞《中国造船史》第4章第6节第99页《汉代的名著和名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