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于光和四年(181年)七月,身长八尺(约1.85米〔1059〕),原籍琅琊阳都(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其先祖诸葛丰曾出任西汉司隶校尉、光禄大夫;父亲诸葛圭曾任泰山郡(山东泰安市新泰市东都镇)丞。诸葛亮8岁丧母,11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被叔父诸葛玄收养。诸葛玄原任豫章(南昌)太守,免职后投奔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正月,诸葛玄死于动乱,16岁的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流落隆中(湖北襄阳市隆中风景区),躬耕隐居。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他受命出使东吴与孙权结盟。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配合孙权击败曹操,乘机夺取荆州8郡中的5个郡,即武陵郡(湖南常德市武陵区)、长沙郡(长沙市芙蓉区)、桂阳郡(湖南郴州市苏仙区)、零陵郡(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南郡(湖北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曹操仍然占有南阳郡(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章陵郡(湖北襄樊市枣阳市),孙权仅仅占有江夏郡(武汉市新洲区)。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假借帮助刘璋打击张鲁之名,率军入川,命关羽“董督荆州事”〔1060〕,驻守公安(湖北荆州市公安县);“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1061〕,驻守临烝(湖南衡阳市珠晖区),其地位显然在关羽之下。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与刘璋反目,开始大举争夺西川,调集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部入川增援。当年夏,马超从汉中投奔刘备,一举攻占成都。刘备自称益州牧,任命关羽为前军将军,马超为左军将军,张飞为右军将军,黄忠为后军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1062〕,其地位虽然列于关羽、马超、张飞、黄忠等人之后,但实际上已经掌管“左将军府”,显然是位轻权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此时为刘备上表请封的120名官员中,诸葛亮已经排名第5位,列于平西将军马超、左将军兼长史兼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义、从事中郎射援之后,位于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征西将军黄忠之前。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当年六月,张飞遇刺身亡,诸葛亮又兼任司隶校尉。章武二年(222年)六月,刘备兵败夷陵(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建兴元年(223年)四月,刘备病死,其子刘禅即位,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并兼任益州牧。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陕西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享年仅53岁。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北伐,志在消灭曹魏,恢复刘汉天下。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亡之后,“南中四郡”,即永昌郡(云南保山市隆阳区)、益州郡(云南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越嶲郡(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牂牁郡(贵州黔南州福泉市)发生叛乱。建兴三年(225年)春,诸葛亮为稳定后方,亲自率军1.5万余人南征。当年夏天,诸葛亮以“七擒孟获”平定叛乱,将“南中四郡”分设为“南中七郡”,撤销益州郡(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增设朱提郡(云南昭通市昭阳区)、建宁郡(云南曲靖市麒麟区)、云南郡(云南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兴古郡(云南文山州砚山县),重新开通“南方丝绸之路”。
建兴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魏明帝曹睿即位,曹魏政局出现波动。建兴五年(227年)春,诸葛亮上《出师表》,率军进驻汉中,开始首次北伐。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北伐深入到岐山(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因受到道路交通的制约,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结果兵败街亭,无功而返。
建兴六年(228年)冬,魏将曹休兵败东吴,魏军名将张郃所部主力5万人东调,诸葛亮乘机再次举行北伐,一举夺取武都郡(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阴平郡(甘肃陇南市文县),随即围攻陈仓(陕西宝鸡市陈仓区),但仍然受制于道路交通的阻碍,难以解决后勤补给,无法扩大战果。为解决后勤运输问题,诸葛亮冥思苦想,终于设计出适应秦岭山区道路条件的“木牛流马”。《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1063〕但是“木牛流马”到底是何等机械装置,《三国志》没有具体介绍。据《南齐书》记载,祖冲之“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1064〕。就是说,200多年之后的祖冲之曾经复制过木牛流马,能够“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后来《三国演义》把木牛流马写得神乎其神,但是看不出其中的机械原理。因此专家们始终认为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和“平板车”。《三国志》记载:“(建兴)九年(231年)春二月,(诸葛)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魏司马懿、张郃救祁山。夏六月,(诸葛)亮粮尽退军”〔1065〕;“(建兴)十一年(233年)冬,(诸葛)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1066〕;“(建兴)十二年(234年)春二月,(诸葛)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1067〕。由此可见,诸葛亮创制“木牛”的时间是建兴九年(231年)二月,但是未能解决军粮运输问题,仅4个月后就“粮尽退军”;至于诸葛亮创制“流马”是在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实际上已经是诸葛亮生命的最后半年时间。此时,诸葛亮也许已经预见到不可能彻底解决交通运输难题,因此大力推行“屯田制度”。建兴十一年(233年)冬,诸葛亮整修褒斜栈道之后,“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诸葛)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1068〕。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与东吴同时进攻曹魏,展开最后一次悲壮的北伐,仍然被交通运输问题所困扰,终于功亏一篑。当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令人遗憾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069〕。
1956年之后,全国各地先后自发成立有7个“木牛流马研究会”。近年来,已经先后多次报道“木牛流马”复制成功的消息,有的作品甚至获得了国家专利。通观其外形,虽然有“轮式”或“腿式”之别,但基本上都是将车辆制作成牛马的外形,内部结构是利用杠杆原理,通过齿轮传动,最终以人力驱动的运输器械,并非《三国演义》描述的那种神物,这也许与诸葛亮创作的“木牛流马”有某些相似之处。
【注释】
〔1059〕根据《中国历代度量衡量值表》,东汉时期1尺约23.1厘米。
〔1060〕见陈寿《三国志》第36卷第940页《关羽传》。
〔1061〕见陈寿《三国志》第35卷第915—916页《诸葛亮传》。(www.xing528.com)
〔1062〕见陈寿《三国志》第35卷第916页《诸葛亮传》。
〔1063〕见陈寿《三国志》第35卷第927页《诸葛亮传》。
〔1064〕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52卷第906页《祖冲之传》。
〔1065〕见陈寿《三国志》第33卷第896页《后主传》。
〔1066〕见陈寿《三国志》第33卷第896页《后主传》。
〔1067〕见陈寿《三国志》第33卷第897页《后主传》。
〔1068〕见陈寿《三国志》第35卷第925页《诸葛亮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