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交通历史:交趾道与峤道的重要地位

中国交通历史:交趾道与峤道的重要地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的交趾郡管辖10县,人口约9.24万户、74.62万人;九真郡管辖7县,人口约3.57万户、16.6万人;日南郡管辖5县,人口约1.54万户、6.95万人。为此,马援的南征军“随山刊道千余里”〔941〕,及时开辟“交趾道”,后来就一直是岭南地区与越南北部的交通干道。就是说,东汉时期又在秦代“岭南新道”的基础上,修建了两条“峤道”,与“交趾道”连通,成为频繁使用的交通大道。

中国交通历史:交趾道与峤道的重要地位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军击灭蜀国之后,蜀国王子开明泮率领残部南逃,后来在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建都古螺(越南河内市东英县),史称“安阳王”。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南越赵佗击灭瓯雒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击灭南越割据政权,将秦王朝设置的“岭南三郡”扩建为“岭南九郡”。其中交趾郡(越南河内市龙编区)、九真郡(越南清化省清化市)位于越南北部,日南郡(越南广治省东河县)位于越南中部。当时的交趾郡管辖10县,人口约9.24万户、74.62万人;九真郡管辖7县,人口约3.57万户、16.6万人;日南郡管辖5县,人口约1.54万户、6.95万人。按照秦汉时期的行政建制标准,万户以上设“县令”,称为大县;万户以下设“县长”,称为小县。即使将日南郡5个县合在一起,实际上也只是1个大县的规模,可见其荒凉程度。

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郡太守苏定依法处死雒族酋长诗索,诗索之妻征侧及妻妹征二乘机发动叛乱,很快攻占65座城镇,建都麋冷(越南永富省安朗县),公然称王建国〔936〕。建武十八年(42年)四月,光武帝刘秀“遣伏波将军马援率楼船将军段志等击交趾贼征侧”〔937〕。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马援歼灭叛军主力,招降1万余人,“斩征侧、征二,传首洛阳〔938〕,随即“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进击九真贼征侧余党都羊等,自无功(越南宁平省境内)至居风(越南清化省清化市),斩获五千余人,峤南(岭南)悉平”〔939〕。此后光武帝采纳马援建议,在日南郡南部增设封溪县、望海县。据史籍记载,马援当年曾在新设立的封溪县、望海县边境竖立两根铜柱,作为疆界标识。当地人敢怒不敢言,暗中投掷石块,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两座山岗,被称为“铜柱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杜牧元稹李绅刘禹锡孟浩然、沈佺期、宋之问、张籍等人,都有吟咏马援铜柱的作品。其中张籍《送南客》写道:“行路雨修修,青山尽海头。天涯人去远,岭北水空流。夜市连铜柱,巢居属象州。来时旧相识,谁向日南游。”〔940〕迄今读来,仍然使人感受到历史的苍凉。

马援远征“二征叛乱”时,已经是66岁高龄。当时汉军最大的困难不是与叛军正面交战,而是如何适应地理环境和保障后勤补给。为此,马援的南征军“随山刊道千余里”〔941〕,及时开辟“交趾道”,后来就一直是岭南地区与越南北部的交通干道。“交趾道”从合浦郡(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南下到珠官县(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然后沿海岸西向,直到交趾郡(越南河内市龙编区),行程约800公里。

建初八年(83年),为便于“交趾七郡贡献转运”〔942〕,大司农郑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943〕。就是说,东汉时期又在秦代“岭南新道”的基础上,修建了两条“峤道”,与“交趾道”连通,成为频繁使用的交通大道。所谓“峤道”,就是可供车马通行的山路。其一是“桂阳峤道”,从酃(líng)县(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南下,经过耒县(衡阳市耒阳市)、桂阳郡(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曲江(广东韶关市曲江区)、浈阳(广东清远市英德市),直到南海郡(广州市番禺区),行程约700公里。其二是“零陵峤道”,从酃县(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西南向,到零陵郡(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之后分为两条路线南下:东线经过营浦(湖南永州市道县)、南平(湖南永州市蓝山县)、桂阳县(广东清远市连州市)、阳城(广东清远市阳山县),直到浈阳与“桂阳峤道”相连接;西线经过零陵县(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始安县(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潭中县(广西柳州市鱼峰区)、郁林郡(广西贵港市港南区),直到合浦(广西钦州市合浦县),行程约1 150公里。

【注释】

〔936〕见(越南)陈重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卷第2章第30页《征王》。

〔937〕见范晔后汉书》第1卷下第69页《光武帝纪下》。(www.xing528.com)

〔938〕见范晔《后汉书》第24卷第838页《马援传》。

〔939〕见范晔《后汉书》第24卷第839页《马援传》。

〔940〕见《全唐诗》第384卷,张籍《送南客》。

〔941〕见范晔《后汉书》第24卷第838页《马援传》。

〔942〕见范晔《后汉书》第33卷第1156页《郑弘传》。

〔943〕见范晔《后汉书》第33卷第1156页《郑弘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