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792〕按照《史记集解》的说法,“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xūn)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迁徙,中国谓之匈奴”〔793〕。就是说,商汤将夏桀放逐到鸣条(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安邑镇)之后仅三年,夏桀就去世,他的儿子獯粥就带领夏桀的小妾及族人逃避到北方,融入游牧民族,后来演变成为“匈奴”部落。司马迁所说的“淳维”,也就是“獯粥”。西周时期,匈奴的实力增强,开始形成威胁。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匈奴)攻占成周镐京(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击杀周幽王姬宫湦(shēng),西周王朝从此覆灭。东周时期,匈奴的威胁更为严重,迫使中原各诸侯国纷纷修筑长城防御边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大将蒙恬“北逐戎狄(匈奴),收河南(鄂尔多斯高原);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甘肃定西市临洮县),至辽东(辽宁辽阳市),延袤万余里”〔794〕,“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795〕,算是暂时获得安定。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反击匈奴。结果“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796〕,被围困于白登(山西大同市大同县周士庄镇白登山),险些被俘虏。此后西汉王朝被迫采取“和亲”政策,勉强维持安宁。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西向击溃月氏(zhī)国,击杀月氏国王,攻占河西走廊,控制西域地区,“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畜给焉”〔797〕。月氏国被迫西迁到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沿岸(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不久又继续西迁到大夏国(阿富汗)。所谓“西域”就是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的新疆地区。西汉时期,西域虽然建立有36个国家(不含月氏国),但是万人以上的大国仅有8个,不足万人的小国有28个。其中不足千人的“袖珍国”就有7个,即:车师后城国(新疆昌吉州奇台县老奇台镇),仅有154户960人,能够当兵者260人;依耐国(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仅有125户670人,能够当兵者350人;劫国(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仅有99户500人,能够当兵者115人;车师都尉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高昌古城),仅有40户333人,能够当兵者84人;狐胡国(新疆昌吉州昌吉市),仅有55户264人,能够当兵者45人;乌贪訾(zǐ)离国(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仅有40户231人,能够当兵者57人;单桓国(乌鲁木齐市西北郊),仅有27户194人,能够当兵者45人。当时西域地区万人以上的8个大国,即:楼兰国(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县),即“鄯善国”,拥有1 570户1.4万余人,能够当兵者2 912人;莎车国(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拥有2 339户1.6万余人,能够当兵者3 049人;疏勒国(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拥有1 510户1.8万余人,能够当兵者约2 000人;于阗国(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拥有约3 000户1.9万余人,能够当兵者2 400人;扜(yū)弥国(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拥有3 340余户2万余人,能够当兵者3 540人;姑墨国(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拥有2 200户2.4万余人,能够当兵者4 500人;焉耆国(新疆巴音郭楞州焉耆县),拥有约4 000户3.2万余人,能够当兵者约6 000人;龟兹国(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拥有6 970户8.1万余人,能够当兵者21 076人。即使将这8个大国合为一体,也不过22万余人口,能够当兵者仅有4.5万余人,显然不可能与匈奴国相抗衡。此外,还有另外两个与西域相邻的“超级大国”。其一是“月氏国”,原居于甘肃酒泉市,后来西迁到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随后又继续西迁到阿富汗境内,“不属都护(西域都护府)。户十万,口四十万,胜兵(能够当兵者)十万人”〔798〕。其二是“乌孙国”,地处中亚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伊犁河流域,拥有12万余户,63万余人,能够当兵者约18.88万人。显然也不是匈奴的对手。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开始谋划反击匈奴。于是命张骞出使西域,准备联络月氏国夹击匈奴的侧后。张骞率领使团100余人,从陇西郡(甘肃定西市临洮县)出发西行,刚进入匈奴控制区域就被俘虏。匈奴单于将张骞等人扣押10年后逐渐有所松懈,张骞乘机率部逃走,并一直西行到大宛(yuān)国,继续坚持履行使命。大宛国是当时的中亚古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大宛国派人将张骞一行送到月氏国。但此时的月氏国已经“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799〕。就是说,当时的月氏国已经迁入阿富汗境内,生活环境比较安定,不愿与遥远的汉王朝联合打击匈奴。张骞在月氏国苦等一年多时间,始终不得要领,只好取道天山南部,打算从羌中(甘肃)返回长安,结果再次被匈奴俘获。直到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军臣单于去世后发生内乱,张骞乘机与妻子及部下堂邑父一起逃回长安(西安市未央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13年艰辛,虽然没有达到联合月氏国的目的,但是对西域的情况有所了解,为后来汉武帝反击匈奴,以及开辟西域通道,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800〕。就是说,张骞回国之后的第4年,汉武帝发动“定襄之战”〔801〕,拉开了“河西战役”〔802〕的序幕。张骞出任校尉随同大将军卫青参战。由于张骞熟悉匈奴的地理环境,保障了汉军的顺利推进,因功被封为“博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接连发动“陇西之战”〔803〕及“北地之战”〔804〕,收复河西走廊,陆续设置武威郡、酒泉郡,及张掖郡、敦煌郡等“河西四郡”,将匈奴势力驱逐到漠北。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采纳张骞提出的“连乌孙”〔805〕,“断匈奴右臂”〔806〕的建议,“拜(张)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jī)金币帛直(值)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807〕。这就是说,汉武帝刚刚取得“河西战役”的胜利,打通河西走廊之后,就采纳张骞提出的建议,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多名副使及300人的使团,每人配备两匹战马,并携带上万头牛羊,以及大量礼金和礼品,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乌孙等国打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域的控制。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完成使命之后,带领乌孙等国使者数十人回到长安,从此沟通了与西亚及南亚各国的联系。此后西汉王朝曾多次派使团到安息国(波斯)、身毒国(印度)、奄蔡国(咸海附近)、条支国(地中海东岸)、犁轩国(埃及亚历山大城)出访,安息等国也多次派使节到长安回访,并不断派商团开展贸易活动。从此河西走廊和西域通道就逐渐发展成为沟通中亚、西亚的交通大道,史称“通西域道”,唐代之后,“通西域道”继续延伸到欧洲,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重要交通干线,史称“丝绸之路”。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孙国王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西汉王朝请求和亲,汉武帝封江都(扬州)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为“江都公主”,远嫁乌孙国王。据《汉书》记载,刘细君嫁到乌孙国后,“言语不通,公主悲伤,自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帐篷)为室兮旃(zhān)(毡帐)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天子闻而怜之,间岁遣使者持帷帐锦绣给遗焉”〔808〕,由此可见,当时的西域通道已经畅通无阻。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刘细君去世之后,乌孙国再次请求和亲,汉武帝又将楚王刘戊的孙女封为“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国。解忧公主一生先后转嫁3个丈夫,都是乌孙国王。直到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过70岁的解忧公主才终于回归故乡。两年之后,解忧公主因病去世,她的3个孙子一直留在长安为她守墓。
【注释】
〔792〕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651页《匈奴列传》。
〔793〕见司马迁《史记》第110卷第2880页《匈奴列传》注释。
〔794〕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544页《蒙恬列传》。
〔795〕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55页《秦始皇本纪》。
〔796〕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80页《高祖本纪》。
〔797〕见班固《汉书》第96卷上第3872页《西域传上》。(www.xing528.com)
〔798〕见班固《汉书》第96卷上第3890页《西域传上》。
〔799〕见班固《汉书》第61卷第2688—2689页《张骞传》。
〔800〕见班固《汉书》第61卷第2691页《张骞传》。
〔801〕定襄之战: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命大将军卫青统率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苏武之父)、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等6个骑兵军团共10余万人,从定襄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出击匈奴单于本部。此前卫青等部已经通过“漠南之战”,歼灭匈奴右贤王部主力1.5万余人,巩固了“河南之战”收复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成果,使匈奴单于本部的侧翼完全失去掩护。当年2月和4月,卫青等部曾接连两次出击,共歼灭匈奴单于本部1.9万余人,但汉军也损失两个骑兵军团:其一是右将军苏建部全军覆没,苏建只身逃回被免职;其二是前将军赵信率领残部800余人投降匈奴,被匈奴单于封为“自次王”。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在“定襄之战”初露锋芒。霍去病当时只有17岁,担任校尉的中级军职,竟然敢于率领800名骑兵孤军深入400余公里,击毙伊稚斜单于的叔祖若侯产及匈奴骑兵2 028人,俘获伊稚斜单于的叔父罗姑比(时任匈奴相国)等人,因功被封为“冠军侯”。
〔802〕河西战役:是汉武帝为打通河西走廊而发动的一次决战,整个战役包括“定襄之战”、“陇西之战”、“北地之战”3个阶段。战役的结果是汉军以阵亡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匈奴右贤王部9万余人。从此,西汉王朝陆续设置“河西四郡”,牢牢控制了河西走廊,开通西域通道,迫使匈奴单于困守漠北,逐渐走向衰亡。
〔803〕陇西之战: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命新任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1万余人,从陇西郡(甘肃定西市临洮县)西向出击匈奴。霍去病所部仅用6天时间,就深入敌后600余公里,一直打到焉支山(甘肃金昌市永昌县与张掖市山丹县之间),一举荡平匈奴所属的5个小王国,击毙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获匈奴浑邪王子,歼敌8 960余人,缴获匈奴休屠王部的祭天金人等“国宝”。
〔804〕北地之战: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部从北地郡(甘肃庆阳市环县马岭镇)西向出击匈奴。为保障霍去病部的突袭成功,汉武帝命博望侯张骞部骑兵1万余人,及郎中令李广部骑兵4 000余人首先从右北平郡(河北承德市平泉县)发起攻击,以牵制匈奴左贤王部;同时命合骑侯公孙敖部分道出击,掩护霍去病部侧翼。结果霍去病部一路顺利推进1 000公里,一直打到祁连山(甘肃张掖市境内),击毙匈奴速濮王,歼敌3万余人,俘获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其王母、王子、王妃59人,相国、将军、都尉等63人,及下级军官和士兵2 500余人,迫使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4万余人投降。但是汉军郎中令李广部4 000余人也伤亡殆尽,李广被免职;博望侯张骞因救援李广部不及,也被革除爵位;合骑侯公孙敖因迷路贻误战机未能及时实施掩护,也被撤职。
〔805〕见班固《汉书》第61卷第2692页《张骞传》。
〔806〕见班固《汉书》第61卷第2692页《张骞传》。
〔807〕见班固《汉书》第61卷第2692页《张骞传》。
〔808〕见班固《汉书》第96卷下第3903页《西域传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