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发明人力车之后,夏代又发明畜力车。此后马车就逐渐成为战争的攻坚锐器,牛车也成为军事后勤保障的重要交通工具。大约公元前1600年的“鸣条之战”,商汤动员70辆战车及6 000人的敢死队一举歼灭夏桀的主力,开创了殷商555年的统治。据高锐将军所言,“利用牛、马、车为军队的运输工具,提高了军队的远距离运动能力,是汤远征战争取胜的另一个重要条件”〔777〕。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的“牧野之战”,周武王动员300辆战车及5万余人的兵力,击溃商纣王17万人的主力部队,开创了周王朝791年的统治。据高锐将军所言:“这次会战表现出兵车甲士的突击能力,对周军的尔后建设有巨大影响。”〔778〕由此可见,作为交通工具的车辆,对军事战略战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春秋时期,战车的拥有量已经成为衡量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纷纷崛起争雄称霸。其间295年,共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480余次,有43个国君被杀害,有52个诸侯国灭亡,整个中原大地到处都是战车卷起的滚滚尘埃。战国时期,骑兵虽然开始崭露头角,但是战车仍然还是战场的主角,各种运输车辆也仍然是交通工具的主流。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推行“车同轨”的政策,使车辆的制作工艺得到空前发展。据史籍记载,秦始皇出巡的御用车有81辆,整个车队更是“千乘万骑”,规模浩大。秦代的车辆名目繁多,功能各异。其中有3种车比较典型。
一是“金根车”。据专家研究,秦始皇乘坐的“金根车”,是用白银装饰的豪华车。当时黄金已经普遍使用,而白银则是新发现的金属,比黄金更为名贵,号称“白金”。1980年12月,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两套秦代彩绘铜车马模型,被视为研究秦代交通工具的稀世珍宝,现珍藏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车通长225厘米,高152厘米,辕长183.4厘米,舆(车厢)广74厘米,进深48.5厘米。轮径66.4厘米,车建有车伞,并且设有弩、矢、盾、箙(箭篓)等兵器”〔779〕,是一辆4马系驾的“迎秋安车”,充当“立乘前导车”。“二号车较一号车豪华,通长317厘米,高106.2厘米,舆广78厘米,进深124厘米,轮高59厘米”〔780〕。“两车共重2.3吨,约是司母戊大大方鼎的3倍,体积更是司母戊大方鼎的十多倍,复杂程度更是无与伦比,单就两车的零件加在一起就7 000多个,相当于几个大型汽车的机械零件的总和。以二号车为例,其大小零件3 462个,其中包括金质装饰737件,银质装饰983件。最大的零件是那个龟背形的车盖,它长达246厘米,面积约2.5平方米,最小的零件才不到0.5平方厘米。如果从重量上说,最重的铸件是马,每件达230公斤,最轻者是辔缰的销钉,重量尚不足克。两辆车马的总重量是2 282公斤,金银饰件的总重量近15 000克”〔781〕,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据专家研究,二号车马模型与实物的比例为1∶2,就是秦始皇御用的“金根车”模型。
二是“辒辌(wēnliáng)车”。“辒辌车”是一种驷制安车,其车厢两侧设有可以开合的推窗,前壁设有可以关闭的支窗,后壁设有可供上下的门户,通风性能较好,乘坐感觉凉爽,因此有“辒辌车”之称。据史籍记载,秦始皇5次巡游都是乘坐“辒辌车”出行。秦二世元年七月丙寅(公元前209年9月4日),秦始皇第5次巡游的归途中病死于沙丘行宫(河北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乡)。秦始皇的小儿子赵胡亥及丞相李斯等人“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辌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辌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遂从井陉(石家庄市鹿泉市土门关)抵九原(内蒙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会暑,上(秦始皇)辒(辌)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782〕。就是说,秦始皇的小儿子赵胡亥害怕发生变故不敢发丧,就与赵高、李斯等人隐瞒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将秦始皇的尸体秘藏于“辒辌车”,由亲信宦官暗中陪坐车中,每天照常侍奉饮食,听取百官的奏报,匆忙从“井陉”、“直道”疾驰赶回秦都咸阳。秦始皇的尸体发臭之后,赵胡亥又故意命随从车辆装载1石咸鱼予以掩饰。此后“辒辌车”就演变成为灵柩车,《汉书》就有“载(霍)光尸柩以辒辌车”〔783〕的记载。
三是“战车”。1974年3月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之后,先后从1号坑出土战车8辆,2号坑出土战车11辆,3号坑出土战车1辆。这些战车都是4马系驾的“独辀双轮车”,车厢是横置长方形,其中部分战车设有圆形伞盖。据专家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战车,都是战国时期战车的形制,仍分为“戎路(旄车)”、“轻车(驰车)”、“阙车”、“苹车(屏车)”、“广车”5种类型,号称“五戎”。所谓“戎车”就是装饰有旌旗的指挥车,所谓“轻车”就是用于发动攻击的冲锋车,所谓“阙车”,就是用于警戒的巡逻车,所谓“苹车”就是设有苇草或皮革防护的“装甲车”;所谓“广车”就是用于保护军营的守备车。
【注释】
〔777〕见高锐《中国上古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章第2节第33页《商汤灭夏战争》。
〔778〕见高锐《中国上古军事史》第4章第2节第69页《武王伐纣》。(www.xing528.com)
〔779〕见张仲立《秦陵铜车马与车马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章第10页《铜车马结构与古代制车技术》。
〔780〕见张仲立《秦陵铜车马与车马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章第10页《铜车马结构与古代制车技术》。
〔781〕见张仲立《秦陵铜车马与车马文化》第2章第11页《铜车马结构与古代制车技术》。
〔782〕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50页《秦始皇本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