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现400多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城镇遗址。其中既有为数众多的边防城堡,也有大量见诸史籍的中心城市。尤其令人欣慰者是战国时期各国的都城,几乎全部探明。例如,山西侯马的晋国都城新田、山西夏县的魏国故都安邑、陕西凤翔的秦国故都雍邑、西安阎良的秦国故都栎阳、洛阳的东周王城洛邑、河南新郑的郑国及韩国都城郑邑、河北邯郸的赵国都城邯郸、河北易县的燕国下都、河北平山的中山国都城灵寿、湖北荆州的楚国都城郢都、山东曲阜的鲁国都城鲁邑、山东淄博的齐国都城临淄、安徽寿县的楚国后期都城寿春,都跨越2 500年的历史长河,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时至今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些辉煌都市的规模、结构,而且还可以直接认识其中的城市道路布局。
位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的齐国都城临淄,就是战国时期一座比较典型的中心城市。据史籍记载,周厉王十九年(公元前859年),齐国都城由薄姑(山东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迁到临淄之后,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亡国,临淄作为齐国都城的时间长达639年,是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也有专家认为,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受封的营丘,也就是后来的临淄。考古发掘表明,齐都临淄由宫城与郭城两部分组成,其宫城南北长度约2 200米,东西宽度约1 400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郭城东西长度约4 500米,南北宽度约4 000米,城垣周长约20.8公里,面积约18平方公里。按照西周政治制度规定,“天子之城方九里(约4.3公里〔562〕),诸侯礼当降杀(递减),则知公七里(约3.345公里)、侯伯五里(约2.389公里)、子男三里(约1.434公里),以此为定说也”〔563〕。由此可见,齐都临淄城显然已经“超标”到6倍多。据古籍记载,临淄城垣高约4丈(约7.96米),宫城设5座城门,即南门2座、东、西、北门各1座;郭城设有6座城门,即南门、北门各2座,东门、西门各1座。《临淄巡古》记载:“城内道路纵横,多与城门相通。现已探明主要交通干道十条,小城(宫城)内三条,大城(郭城)内七条。大城东部南北大道自南墙东侧门向北,与东门里的东西大道相接,全长3 300米,路宽20米。大城中部南北干道,连接南墙西门与北墙东门,全长4 400米,路宽20米。大城北部东西干道,自东门至西墙,长3 600米,路宽15米。北墙西侧门大道南伸,与东西干道相接,现探明的650米,路宽6米。大城中部东西干道长2 500米,路宽17米左右,西门大道东伸约1 000米,路宽10—20米。距南墙200米处的东西大道,长1 900米,宽4—6米。小城东门大道尚存1 200米,宽8米。西门大道东伸650米,与南北大道相接,宽17米。北门大道南伸,尚存1 430米,宽6—8米。”〔564〕诚如古籍所言,临淄古都中部的南北大道,被称为“康”,可以陈师列阵;中部的东西大道,被称为“庄”,可以容纳6辆马车并行,这也许与成语“康庄大道”的出处有所关联。据《尔雅》所言,“一达(通往一个方向)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565〕。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道路标准很高,“康”、“庄”虽然也是“高等级道路”,但是还只能列为第5级和第6级,其上面还有为第7级的“剧骖”,第8级的“崇期”,最后才是第9级的“逵”。这就是说,齐都临淄的康庄大道,还不是绝无仅有的“极品”。不过,就1990年发掘所见的齐景公墓葬车马坑规模看,一次就有600匹战马殉葬,齐都临淄的交通繁华程度,确实可以给人留下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
【注释】
〔562〕根据《中国古代度量衡》,西周1尺约19.91厘米;按照周代8尺为1步,300步为1里计算,每“周里”约477.84米。(www.xing528.com)
〔563〕见杜预、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卷第52页《隐公元年至二年》。
〔564〕见临淄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临淄巡古》(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页《齐国故城与旧县城遗址》。
〔565〕见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第5卷第212页《释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