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故道北起于散关,又称“散关道”。散关又称大散关,位于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大散岭,是“关中四塞”之一,也是当时掌控西南、西北交通要道的重要枢纽。陈仓故道其实是“陈仓道”与“故道”的合称。陈仓道从陈仓(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出大散关南下,经过凤邑(陕西宝鸡市凤县双石铺镇)、留凤关(陕西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火烧关(陕西汉中市留坝县火烧店乡),到达沔阳(陕西汉中市勉县)。故道是陈仓道的一条支线,从凤邑分道西向,经过甘肃陇南市两当县,南下到甘肃陇南市徽县、陕西汉中市略阳县,然后经过略阳县乐素河镇进入嘉陵江上游河谷,通过阳平关东向到达沔阳。因嘉陵江上游古称“故道水”,所以有故道之称。唐王朝时期,陈仓道与褒斜栈道北段连通,曾一度改称“散关褒斜道”,明清时期又改称为“连云栈道”。
先秦时期的陈仓故道是秦蜀两地之间的绕山小道。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利用陈仓道还定三秦。东汉熹平元年(172年),武都太守李翕(xī)奉命修建嘉陵江岸的“梆阁栈道”,陈仓故道的通行条件大为改善,成为当时的交通干线。唐代中期,陈仓故道改建为长安到汉中的通驿大道,行程约400公里。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山南西道节度使归融奉命开辟新路,此后又逐渐将陈仓故道的“栈道”改建为“碥路”。所谓“碥路”,也称为“偏路”,就是在崖岸险峻地段凿石开路,修筑成背靠崖壁,面临河谷的“斜槽型”路段。碥路的线型虽然不如栈道平直,但是根基牢固,便于维护、保养,承载能力也更大。据史料记载,陈仓故道的栈阁数量,在北宋时期仍保留有5 800余间〔532〕,明代已经减少到2 200余间,清代就全部改建为碥路。
【注释】
(www.xing528.com)
〔532〕中国古代修筑的栈道,其上方盖有顶棚,又被称为“栈阁”,一般以“间”为计算单位,每“间”的长度约3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