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太行东干线”。太行山横亘于华北平原西部。夏商时期,古人就沿着太行山的东、西两侧开辟道路,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两条交通干线。太行东干线,即“洛蓟干线”,是战国时期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太行东干线”从东周都城洛邑(洛阳市老城区)北上,横渡孟津(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之后,沿东北方向继续北上,经过孟涂(河南焦作市孟州市)、温邑(河南焦作市温县)、怀邑(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大虹桥乡土城村)、宁邑(河南新乡市获嘉县)、汲邑(河南新乡市卫辉市)、朝歌(河南鹤壁市淇县朝歌镇)、宁新中邑(河南安阳市殷都区)、邺城(河北邯郸市临漳县)、邯郸(河北邯郸市邯山区)、信都(河北邢台市桥东区)、房子(石家庄市高邑县)、东垣(石家庄市正定区)、中山(河北保定市定州市)、武阳(河北保定市易县),直到燕国都城蓟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行程约1 300公里。
二是“太行西干线”。太行西干线即“洛晋干线”,是战国时期秦国、韩国、赵国之间的重要通道。太行西干线从东周都城洛邑北上,横渡孟津之后经过轵城(河南济源市轵城镇)、阳樊(河南济源市承留镇),然后分为两条路线继续北上:东线经过高都(晋城市)、长平(山西晋城市高平市)、上党(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屯留(山西长治市屯留县)、铜鞮(dī)(山西长治市沁县)、祁邑(山西晋中市祁县),直到太原(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行程约700公里;西线经过弧丘(山西运城市垣曲县)、新田(山西临汾市侯马市)、平阳(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彘邑(山西临汾市霍州市)、邬邑(山西晋中市介休市连福镇邬城店村)、中都(山西晋中市平遥县),到祁邑与东线会合,行程约700公里。太行西干线到达长平后,可以通过“安长干线”及“蒲津关道”通往秦都咸阳。
三是“洛宛干线”。洛宛干线从东周都城洛邑南下,经过新城(洛阳市伊川县)、南梁(洛阳市汝阳县)、鲁阳(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直到宛邑(河南南阳市宛城区),行程约300公里。
四是“宛夏干线”。宛夏干线从宛邑南下,经过穰邑(河南南阳市邓州市)、北津(湖北襄阳市襄阳区)、枣邑(湖北襄阳市枣阳市)、随邑(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直到夏浦(武汉市江汉区),行程约600公里。
五是“宛长干线”。宛长干线从宛邑南下,经过穰邑(河南南阳市邓州市)、樊邑(湖北襄阳市樊城区)、郢邑(湖北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直到长沙(长沙市芙蓉区),行程约900公里。
六是“长番干线”。长番干线即“番禺道”,从长沙南下,经过南岳(湖南衡阳市南岳区)、耒邑(湖南衡阳市耒阳市)、桂阳(湖南郴州市苏仙区),出横浦关(梅关),直到番禺(广州市番禺区),行程约900公里。
七是“长苍干线”。长苍干线即“苍梧道”,从长沙南下,经过零陵(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直到苍梧(广西梧州市苍梧县),行程约1 100公里。
八是“管夏干线”。管夏干线从管城(郑州市管城区)南下,经过许邑(河南许昌市魏都区)、郾城(河南漯河市郾城区)、畐(fú)焚(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城阳(河南信阳市浉河区)、随邑(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直到夏浦(武汉市江夏区),行程约900公里。(www.xing528.com)
九是“老居干线”。老居干线从老丘(河南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南下,经过高阳(河南开封市杞县)、大宋郡(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宛丘(河南周口市淮阳县)、项城(河南周口市沈丘县)、沈邑(安徽阜阳市临泉县)、胡邑(安徽阜阳市颍泉区)、九江郡(安徽六安市寿县),直到居巢(安徽巢湖市居巢区),行程约1 050公里。
十是“夜东干线”。夜东干线从夜邑(山东烟台市莱州市)南下,经过棠邑(山东青岛市平度市)、琅琊(山东青岛市胶南市琅琊镇)、莒(jǔ)邑(山东日照市莒县)、郯(tán)邑(山东临沂市郯城县)、钟吾(江苏徐州市新沂市)、末口(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邗(hán)邑(江苏扬州市广陵区)、朱方城(江苏镇江市京口区大港镇)、延陵(江苏常州市城区)、姑苏(苏州市吴中区)、槜(zuì)李(浙江嘉兴市南湖区)、石门(浙江嘉兴市桐乡市)、硖石(浙江嘉兴市海宁市)、钱塘(杭州市西湖区)、会稽(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定阳(浙江衢州市常山县),直到东冶(福州市鼓楼区),行程约2 400公里。
十一是“临无干线”。临无干线从齐都临淄(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北上,经过乱城(山东滨州市滨州区)、祝阿(山东德州市齐河县小周镇)、浮阳(河北沧州市沧县旧州镇),直到无终(天津市蓟县),行程约600公里。后来随着燕国开辟辽西郡、辽东郡,临无干线又继续延伸到阳乐(辽宁锦州市义县)、襄平(辽宁辽阳市老城区),以及朝鲜半岛。
十二是“褒斜干线”。褒斜干线即“褒斜栈道”,因褒水和斜水河谷而得名。褒水和斜水,是陕西汉中市的两条河流,发源于秦岭太白山麓。褒水南向流入太白河(乌龙江)后汇入汉水,即现在的红岩河;斜水北向流入渭水,即现在的石头河。褒斜栈道就是褒水和斜水河谷中用木梁架设的一条古栈道,其南起于褒谷口(陕西汉中市汉台区褒河古镇),北止于斜谷口(陕西宝鸡市眉县斜谷关),行程约235公里。战国时期,褒斜栈道已经发展成为秦岭山区的重要交通干线。
十三是“陈沔干线”。陈沔干线即“陈仓故道”,从陈仓(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南下,出大散关到凤邑(陕西宝鸡市凤县双石铺镇),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主线(陈仓道)继续南下,经过留凤关(陕西宝鸡市凤县留凤关镇)、火烧关(陕西汉中市留坝县火烧店乡),到达沔阳(陕西汉中市勉县);支线(故道)从凤邑西向到甘肃陇南市两当县,随即南下到甘肃陇南市徽县、陕西汉中市略阳县,经过略阳县乐素河镇进入嘉陵江河谷,然后通过阳平关东向到达沔阳。因古代称嘉陵江上游为“故道水”,于是这条支线也就被称为“故道”。陈仓故道其实就是“陈仓道”与“故道”的合称。按“陈仓道”主线计算,行程约300公里;按“故道”支线计算,行程约400公里。“陈仓故道”也是后来汉中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进军路线。
十四是“沔蜀干线”。沔蜀干线即著名的“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南栈道”,其线路从沔阳(陕西汉中市勉县)南下,沿西南方向到汉中市宁强县,然后翻越七盘岭(四川广元市转斗乡境内)进入四川,经过朝天驿(四川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葭萌(四川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剑门关(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江油关(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涪城(四川绵阳市涪城区)、旌城(四川德阳市旌阳区),直到蜀郡(成都市城区),行程约500公里。
金牛道是汉中盆地与四川盆地之间最重要的交通干线。据史料记载,金牛道的开通是秦蜀两国政治斗争的结果。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为增强,准备南向吞并巴蜀两国。但是苦于秦岭山区的交通阻隔,难以采取重大军事行动。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司马迁8世祖)的计谋,诈言天降石牛,夜能粪金,秦国打算把石牛赠送给蜀国,请蜀国派人去搬运。此时蜀王开明氏正与苴国展开争夺,也需要北上开通道路,于是立即组织施工队伍修筑道路。苴国位于四川广元市境内,是周显王元年(公元前368年)第5代蜀王分封的附属国,由他的弟弟葭萌建都土费城(四川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立国。后来苴国与巴国结盟,成为蜀国的心腹之患,不断遭到蜀国的压迫,只好求救于秦国和巴国,因此也有修路的积极性。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六月,金牛道刚开通,秦军主力10余万人立即长驱南下,攻克葭萌关(土费城),占领苴国,并击败蜀军主力。随后秦军跟踪追击到武阳(四川眉山市彭山县),围歼蜀军余部,蜀相壮杀死蜀王后投降秦军,蜀国灭亡。蜀国安阳王子率领残部逃亡到交趾(越南北部),建都螺城(越南河内市东英区),自称“安阳王”,因此在越南北部留下众多的古蜀国文化遗迹。但是经历蚕丛、柏灌、鱼凫,直到杜宇开创古蜀国的开明氏12世王朝,却从此宣告结束。当年九月,秦军又挥师东向,一举歼灭巴国10余万大军,俘获巴王。从此秦国北有八百里秦川的丰足,南有四川盆地的富饶,西有大散关、萧关的保障,东有函谷关、武关的险要,号称“天府雄国”,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一条不过500公里的金牛道,竟然使秦国壮大两倍。由此可见,道路交通的社会价值不可低估。
十五是“巴鄨(bì)干线”。巴鄨干线从巴郡(重庆市渝中区)沿僚人河(綦江)南下,经过桐梓(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太平关(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直到鄨邑(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行程约400公里。据史料记载,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秦国准备利用巴蜀干线东向进攻楚国的黔中(湖南怀化市沅陵县)。为解除后顾之患,秦军首先通过巴鄨干线南向打击夜郎国。此时,夜郎国刚刚惨遭楚国洗劫,从湖南沅陵西迁到鄨邑,根本无法抵挡秦军,只好又继续西迁到长寨(贵州黔南州长顺县长寨镇),随即又西迁到贵州安顺、云南曲靖,最终竟然神秘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