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交通史话:吴国争霸与胥溪河开凿

中国交通史话:吴国争霸与胥溪河开凿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丹阳镇隶属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面积约126平方公里,户籍约1.6万余人;北丹阳镇隶属江苏南京市江宁区,面积约64平方公里,户籍约2.5万余人。从此吴国凭借水路交通条件促成的经济实力开始整军经武,跻身于当时的军事强国之列。同时吴国又与蔡国、唐国结盟,使楚国的北部屏障为之洞开。就在吴军攻占楚国都城的当年,伍员又主持开创了一项卓有远见的浩大交通工程,这就是开掘“胥河”,即现在的胥溪河。

中国交通史话:吴国争霸与胥溪河开凿

据《史记》记载,周太王古公亶父有3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第三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周太王宠爱。周太王很想传位给姬昌,但按照“传长不传幼”的规矩,又感到十分为难。此时太伯已经分封到吴山(陕西宝鸡市陇县境内),他察觉到父亲的心思之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率领家族出走江南。经过遥遥3 000公里的艰难跋涉,太伯与仲雍家族到达长江南岸的横山(即“横望山”,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与南京市江宁区及溧水县交界处),立即入境随俗,“文身断发”〔489〕,得到当地1 000余家古越人的拥戴,终于在小丹阳梅里站稳脚跟,构筑了周长仅有1.5公里的“太伯城”,以吴山的封地为国号,建立“勾吴国”。小丹阳梅里现在仍然被称为“丹阳”,但已经分为南北两镇。南丹阳镇隶属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面积约126平方公里,户籍约1.6万余人;北丹阳镇隶属江苏南京市江宁区,面积约64平方公里,户籍约2.5万余人。2006年,南京市政府将江陵区北丹阳镇并入横溪镇。

不久太伯发现小丹阳梅里难以长足发展,于是让仲雍家族留守小丹阳梅里,自己又率领族人继续向东北方向拓展,最后在长江之滨构筑了“朱方城”,设为“勾吴国”都城。此后,朱方城就成为江苏镇江市见诸史籍的第一个正式名称。尽管目前尚未探明朱方城遗址,但根据1984年之后陆续发现的若干古文物,以及历代古籍提供的线索推断,专家们认为朱方城的地望就在镇江市京口区大港镇。

据专家推算,吴国建都朱方城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141年,直到吴王诸樊元年(公元前560年)迁都到姑苏(苏州市吴中区),前后长达581年,在吴国存续667年的历史过程中占有87%的分量,是中国古代历时最长久的都城之一。朱方城面临长江天险,背靠太湖水乡,加上周族人素有开发渭河流域水运的经验,于是很快就在古越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江南地区水路交通的大发展,先后开发了牯牛岭城(安徽芜湖市南陵县)、鸠兹城(安徽芜湖市弋江区)、固城(南京市高淳县固城镇)、平陵城(江苏常州市溧阳市)、葛城(江苏镇江市丹阳市)、淹城(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成为既有中原文明的进步,又有吴越文化特色的江南大国。

《史记》记载:“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490〕就是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王朝之后,立即找到仲雍的第3世孙姬周章,分封为吴侯(太伯无嗣);同时分封周章之弟虞仲为虞侯,另以夏王朝的故都安邑(山西运城市夏县)建立虞国,因此虞国也被称为“北吴国”。

经过500多年的发展壮大,吴国的实力开始引起中原各国注意。周简王二年(公元前584年),已经称霸中原的晋国派申公巫臣出使吴国,与吴国缔结联盟以夹击楚国。吴国乘机扩张,先后出兵打击巢国(安徽巢湖市居巢区)、徐国(江苏宿迁市泗洪县)、郯(tán)国(山东临沂市郯城县),并多次参与晋国主持的盟会,成为晋国称霸的支柱。

周灵王九年(公元前563年),吴侯梦寿(姬乘)自称吴王(吴兴王)。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楚国联合许国(河南平顶山市叶县)、郑国(郑州市新郑市)、徐国(江苏徐州市邳州市梁王城)、沈国(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蔡国(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顿国(河南周口市项城市南顿镇),从申邑(河南南阳市宛城区)挥师东进,与吴国大战于州来(安徽淮南市凤台县),并一直攻击到鹊岸(安庆市迎江区鹊尾渚)。吴国凭借水军的优势,终于以长江防线阻挡住联军的猛攻。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楚国与吴国再次激战于长岸(安徽巢湖市无为县姚沟镇附近)。楚军初战获胜,俘获了吴军旗舰“余皇”,吴国公子光连夜发起反击,不仅夺回旗舰,而且全歼楚国令尹子瑕指挥的水军精锐3 000人。由此可见,此时吴国的水军已经不可小看。

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楚国大夫伍奢及儿子伍尚遭到少傅费无忌的诬陷,被楚平王杀害。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员(伍子胥)被迫逃奔到吴国。伍员帮助吴国公子光刺杀吴武王僚,夺取了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随后伍员辅佐吴王阖闾实施改革,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并推荐隐居吴国的孙武出任吴国军师。从此吴国凭借水路交通条件促成的经济实力开始整军经武,跻身于当时的军事强国之列。

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与伍员、孙武率军北上消灭钟吾国(江苏徐州市新沂市),攻占舒邑(安徽巢湖市庐江县)。随即以“三师以肆”〔491〕的策略,将吴军分为3部分,轮番骚扰楚国边境,消耗楚军实力。同时吴国又与蔡国(河南驻马店市新蔡县)、唐国(湖北随州市随县唐县镇)结盟,使楚国的北部屏障为之洞开。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楚军北上围攻蔡国。吴王阖闾乘机与伍员、孙武率领吴军精锐3万余人西进,从西北方向实施战略突袭,大胆深入到楚国后方基地柏举(湖北黄冈市麻城市柏子山),拦腰击溃楚军主力20万余人,并乘胜展开追击,接连赢得5战5胜,仅仅用10天时间就长驱直入楚都郢城(湖北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楚昭王慌忙逃奔到郧(湖北十堰市郧县),差一点被郧公的弟弟袭杀,随即与郧公一道继续逃奔到随邑(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仍惶惶不可终日,只好派人求救于秦哀公,引发出“申包胥哭秦廷”的故事。

就在吴军攻占楚国都城的当年,伍员又主持开创了一项卓有远见的浩大交通工程,这就是开掘“胥河”,即现在的胥溪河。胥河是中国古籍明确记载的第二条运河,位于南京市高淳县固城湖东面,以人工开凿水道连接自然江河,将固城(南京市高淳县固城镇)、东坝(南京市高淳县东坝镇)、定埠(南京市高淳县定埠镇)、平陵(江苏常州市溧阳市)、阳羡(江苏无锡市宜兴市)等地连成一线,运河总长约100余公里。“胥河”的开掘,沟通了清水(青弋江)流域、龙溪河(水阳江)流域与北湖(石臼湖)、南湖(丹阳湖)、小南湖(固城湖)、震泽(太湖)的航道,使荆邑(江苏无锡市宜兴市)、梁溪(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姑苏(苏州市吴中区),以及吴国腹地的太湖沿岸,均可以直接通航到鸠兹城(安徽芜湖市弋江区),直入长江。尽管吴国开掘“胥河”的初衷无非是保障西征楚国的军事活动,但实际上也促进了江南水路交通的大发展。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疏浚“胥河”之后,又在石臼湖北面开掘胭脂河(天生河),与秦淮河连通,将运河航线引入到南京,进一步发挥这条交通渠道的功能。据信息披露,目前江苏、安徽两省已经大有锦上添花的构思,准备联手开发拓展这条彪炳史册达2 500年的“黄金水道”。

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秦国出兵救援楚国。此时越国也北上袭击吴国的后方,吴王阖闾急忙从郢都启航回国。据《越绝书》及《伍子胥战法》等史料记载,当时吴军的大型战船(大翼)的长度约40米,宽度约5.3米,配备有作战人员40人,桨手及橹手53人。

周敬王十六年(公元前504年),“四月己丑,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于是乎迁郢于鄀(ruò)”〔492〕。就是说,吴王阖闾撤出楚国的第二年,吴国太子夫差就再次出兵歼灭楚国水军,俘获楚国水军大将潘子臣、小惟子,以及7名大夫,迫使楚国迁都到鄀(湖北襄阳市宜城市)。至此,吴国已经先后17次利用水军优势击败楚国,使楚国“问鼎中原”的锋芒大受挫折。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五月,吴王阖闾南征越国,结果在槜(zuì)李(浙江嘉兴市桐乡市)被越军击败,因足趾受伤感染致死。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集中10万兵力南下复仇,以“夫椒之战”一举焚毁越军战船,歼灭越军主力,迫使越王勾践投降臣服。关于夫椒的地望,多数专家认为是太湖的夫山(拖山)和椒山(马山)。“夫椒之战”应当是吴越两国的水军对决,也是春秋时期规模罕见的一次大水战。由此可见,当时江南的水路交通已经占有特殊地位。

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吴王夫差不听伍员的劝阻,挥军北上与鲁国(山东济宁市曲阜市)结盟,公然向齐国挑战示威。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年),邹国(山东济宁市邹城市)贸然进攻鲁国,吴军再次北上干预,达成与鲁国、邹国的盟约。

据《左传》记载,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493〕。就是说,吴国为满足北伐战略的需要,开始修筑邗城(江苏扬州市广陵区),随即开掘沟通长江、淮河的运河,准备利用人工水道北上争雄。这条被称为“邗沟”的运河,南起于邗城南面的长江北岸,沟通棠湖(邵伯湖)、樊梁湖(高邮湖)、宝应湖、射阳湖,直到末口(江苏淮安市环城路)连接淮河,航程约200公里。“邗沟”的开通,虽然比孙叔敖主持修建的“云梦通渠”晚113年,比伍员主持修建的“胥河”晚20年,但后来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一段,一直沿袭使用了将近2 500年,堪称世界交通史上的一大杰作。(www.xing528.com)

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利用邗沟的水运之便,调集主力北上进攻齐国,并首次以水军出海攻击齐国海岸,结果被富有海洋经验的齐军击败,只好原路回撤。周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齐国南下进攻鲁国。吴王夫差立即调集主力10余万人北上救援鲁国。当年五月,吴军攻入齐国境内与齐军展开“艾陵(山东莱芜市)之战”,一举全歼齐军主力11万人,击毙齐军大将公孙挥、宗楼,俘获齐国大夫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等5人,缴获齐军战车800辆,不久就引发齐国权臣田成子弑杀齐简公的宫廷政变。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春,吴王夫差再次率军北上黄池(河南新乡市封丘县),准备召集盟会,称霸中原。不料越王勾践乘虚攻占吴都姑苏(苏州市吴中区),俘获吴国太子友。吴王夫差只好匆忙了结黄池盟会,兼程赶回江南,但由于国破兵疲,只好与越国媾和。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吴国遭受严重旱灾,越国乘机再次发起进攻,接连3战3捷,歼灭吴军主力,随即包围吴国都城姑苏。此后,勾践采用长期围困的策略,截断姑苏城的对外交通线,不断削弱吴军实力。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绝望自杀,逞强多时的吴国从此灭亡。吴国灭亡之后,吴王后裔以“吴”为姓,成为吴姓的主要源头。此时中国历史已经进入战国时期。由此可见,以水路交通发展显露锋芒的吴国,是勃兴于春秋,覆灭于战国的一代强国。

史料表明,吴国不仅最先创建水军,而且以水运发展致富,以水军立国逞强。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地处江南水乡,具有“以船为车,以楫为马”〔494〕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晋国派申公巫臣出使吴国结盟时,曾带去30辆战车,给吴国留下15辆,用于训练吴军陆战,吴王寿梦十分高兴,可见当时的吴军还只是以水军为主的军队。后来吴军的陆战能力逐渐增强,但是仍然倚重于水路运输的补给能力。就吴军战绩最为辉煌的“鹊岸之战”、“长岸之战”、“柏举之战”、“克郢之战”、“夫椒之战”、“艾陵之战”等大战役而言,无不体现出水路交通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吴国水军的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都拥有相当强大的实力。

据《左传》记载,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人辞,乃还”〔495〕。就是说,晋昭公姬夷调集4 000辆战车召集“平丘(河南新乡市长垣县)大会”之前,曾专程赶到良城(江苏徐州市邳州市)会见吴王,吴王余昧以不通水路予以谢绝。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召集“黄池会盟”时,也是事先“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496〕。就是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会盟,竟不惜开掘被称为“黄沟”的运河,沟通沂水泗水)、济水(唐代后被黄河夺道取代)两大水系,开通从沛邑(江苏徐州市沛县)西向,经过单父(山东菏泽市单县)、北亳(山东菏泽市曹县)、兰封(河南开封市兰考县)的航道,直达黄池(河南新乡市封丘县)与晋定公姬午约会。越王勾践复国之后,也暗中瞄准吴国水军,开办船宫(造船厂),打造海船,训练水战。越军偷袭姑苏得手之时,更是特别强调两件事:一是烧毁姑苏城,二是抢夺吴国船只。由此可见,越王勾践显然深知吴国军事实力的根基就是水路交通。

【注释】

〔489〕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195页《吴太伯世家》。

〔490〕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195页《吴太伯世家》。

〔491〕见李维琦等人注《左传》第646页《昭公三十年》。

〔492〕见李维琦等人注《左传》第569页《昭公十二年》。

〔493〕见李维琦等人注《左传》第702页《哀公九年》。

〔494〕见袁康、吴平辑录《越绝书全译》第8卷第163页《越绝外传记地传》。

〔495〕见李维琦等人注《左传》第576页《昭公十三年》。

〔496〕见薛安勤《国语译注》第768页《吴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