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灭商之后,一面分封亲贵功臣,一面分化安置商朝遗民。周武王分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商代故都殷邑(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同时将自己的弟弟管叔鲜分封到管邑(郑州市管城区)、蔡叔度分封到蔡邑(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霍叔处分封霍邑(山西临汾市霍州市),以就近监控殷商遗民,史称“三监”。经过分封诸侯、表彰贤臣、平反冤狱、赈济灾民等一系列政治举措,初步稳定中原局势之后,周武王就浩浩荡荡将传国九鼎带回镐京(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
《史记》记载:“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313〕周公去问候周武王,周武王讲出他对殷商遗民的担忧,提出营建东都的想法。第二年周武王因病去世,其子周成王姬诵继位。周成王当时只有12岁,周公奉周武王遗命,以王叔的身份摄政。周公名旦,是周文王第4子,其大哥伯邑早死,二哥就是周武王,三哥即管叔鲜,五弟即蔡叔度,七弟即霍叔处。周公摄政,名义上是与召公共同执政,实际上是召公分管镐京以西,周公分管镐京以东。镐京以西是周王朝的老根据地,局势比较稳定,因此国家大事基本上取决于周公。管叔鲜对此不满,于是与蔡叔度、霍叔处联手,并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一起举兵造反,史称“三监之叛”。周公随即开始东征,历经3年苦战,终于平息叛乱。随后下决心着手落实周武王营建东都的设想。经过仔细勘察,周公决定在洛河与黄河的汇合之处营建一座新城,定名为“成周”,历史上也称为“洛邑”,这就是洛阳市的由来。据《逸周书》记载:“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国土中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约3 425米〔314〕),郛(外城)方七十二里(约3.44公里〔315〕),南系于洛水,地因于郏山(即“邙山”,又称“平逢山”,“太平山”,位于洛阳城北),以为天下之大凑(都会)。”〔316〕
成周建成之后,周王朝以周公东征的部队组建为“成周八师”,以加强东部地区的军事控制力量,同时将镐京改称为“宗周”,将“周六师”改称为“宗周六师”。为加强宗周与成周之间的联系,强化成周的政治、军事地位,周王朝随即扩建宗周与成周之间的交通大道,即著名的“周道”。从此之后,洛阳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经历朝代最多的“十三朝古都”〔317〕(又一说“十五朝古都”),被誉为世界上“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唐代之后,又有所谓“西有罗马,东有洛阳”的“神都”之称。
【注释】
〔313〕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19页《周本纪》。(www.xing528.com)
〔314〕根据《中国古代度量衡》:西周以300步为1里,1步为8尺,1尺约19.91厘米。
〔315〕根据《中国古代度量衡》:西周以300步为1里,1步为8尺,1尺约19.91厘米。
〔316〕见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第48卷第255页《作洛解》。
〔317〕所谓“十三朝古都”,是指夏都斟寻、商都西亳、西周东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东都、唐末、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建都洛阳;所谓“十五朝古都”,就是加上西汉初年及武周称帝两个时期的短期建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