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曾经记载这样一则故事:商王武丁接替王位之后,经过居丧3年仍然沉默不语。大臣们对他说:“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279〕意思就是:天子是天下万国的唯一统治者,百官只能按照天子的指示承办具体事务。大王你是唯一可以发号施令的人,你不说话,大家就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于是武丁就发布一道书面命令,说明他是因为“唯恐德弗类(担心自己的德行达不到标准)”〔280〕,所以只好保持沉默,其用意是“恭默思道”〔281〕,希望尽快找到梦寐以求的贤良助手,能够代替自己发布政令。经过“俾以形旁求于天下”〔282〕,终于在傅岩的道路养护工地上,找到一名符合条件的养路工,这就是后来成为商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以及建筑科学家,被尊称为“梦父”、“圣人”的傅说。
傅岩位于山西运城市平陆县圣人涧,与黄河南岸的河南三门峡市遥遥相望,是河南与山西之间的咽喉要道。当时山西运城有一处天然盐池,就是现代浇水河畔的解池,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盐池的水卤经过日光曝晒产出大量优质食盐,从舜帝之后直到现代,仍然是重要的食盐产地。盐池出产的食盐通过傅岩一路南下,从茅津古渡横渡黄河,运销到河南各地,因此形成了著名的“晋豫大道”。
交通史专家陈鸿彝先生认为:“商代在交通上的主要贡献:有了相对稳定的交通干线,主要用于商业经营,行政管理,也用于军事活动。商代已经把道路维修筑护,交通的法制管理提上了日程。”〔283〕据陈鸿彝先生的研究,商代前期已经形成两条道路交通主干道:纵向干道从殷邑(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南下,通往商丘(河南商丘市睢阳区),行程约400公里;横向干道从洛邑(洛阳市老城区)东向,经过商丘北上,到达曹邑(山东菏泽市曹县磐石镇),行程约600公里。很显然,傅岩所在之处还只是商代交通主干线之外的支线。由此推断,商代交通主干线的养护管理水平还应当更高一些。傅说以奴隶身份的养路工一夜之间“爰立作相”〔284〕,高踞于百官之上,这表明当时的道路养护工作并不被社会所歧视,同时也表明商代已经设立道路养护制度。《韩非子》曾记载说:“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285〕这就是说,商代的道路管理不仅已经纳入法规,而且处置非常严厉。
【注释】
〔279〕见顾宝田《尚书译注》第307页《晚书·说命》。
〔280〕见顾宝田《尚书译注》第308页《晚书·说命》。(www.xing528.com)
〔281〕见顾宝田《尚书译注》第308页《晚书·说命》。
〔282〕见顾宝田《尚书译注》第308页《晚书·说命》。
〔283〕见陈鸿彝《中华交通史话》(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章第3节第16页《华夏交通的草创》。
〔284〕见顾宝田《尚书译注》第308页《晚书·说命》。
〔285〕见张觉《韩非子全译》第9卷第496页《内储说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