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据《史记》记载,黄帝曾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65〕。所谓“北逐荤粥”,就是打退北方匈奴部落的侵扰;所谓“合符釜山”,就是在釜山举行结盟大会,实现中华民族三大部落联盟的统一。
“合符”制度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的信物制度,屡见于历代典籍,现已经发现大量出土文物可以佐证。所谓“符”者,其实就是表明身份的“护照”,有阴阳对应的两份或多份,分别由甲乙等各方持有,经勘合验证后取信,并兼有“道路通行证”的作用。“符”的材质,因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演变,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选择。就目前所见的古籍记载及文物发现,“符”一般是用竹、木、玉、石、金、铜、铁等材料制作。“合符釜山”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极为重要的里程碑,这意味着道路交通的发展促进了黄河文明与江淮文明的交融,实现了殊途同归,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基础从此奠定,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和强盛的发端。此后,黄帝就由部落联盟首领一跃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领袖,领导中国先民结束游牧生活的历史,使中国社会走向灿烂辉煌的农耕时代,以其发明养蚕、辀(zhōu)车、文字,开创音律、医学、算术等伟大贡献,掀开中华文明的新篇章,成为中华各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由此可见,“釜山”其地确实可以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但是中国史籍关于“釜山”的记载,却一直存有很大的差异,至少有5处被称为“釜山”的地方,即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釜山”,山西晋城市高平市“釜山”,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釜山”,河北保定市涞水县“釜山”,河北保定市徐水县“釜山”。这5处“釜山”似乎都与黄帝的政治活动密切相关,令人难以确认“合符釜山”的确切地点。因此它一直是华夏子孙所关注的历史课题。改革开放以来,解除思想桎梏的专家们通过不断努力探索,终于以大量文物考古发现为根据,最后确认河北保定市徐水县釜山就是黄帝“合符釜山”的历史圣地。
河北保定市徐水县釜山,山形如釜,俗称“锅顶山”,距河北保定市徐水县城约22.5公里。山的南、北、西三面比较陡峭,东面的坡度比较缓和,山体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走向,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约290米。徐水县釜山遗迹众多,有轩辕黄帝庙、嫘(léi)祖(黄帝正妻)庙、黄帝台、黄帝泉、古井、古碑等古迹。釜山脚下现有4个村庄,都以釜山为名,分别是南釜山村、北釜山村、东釜山村、西釜山村,隶属于徐水县釜山乡。徐水县古称安肃县,境内有徐水遂城,与《资治通鉴》及《通鉴纂要》的记载相吻合。目前徐水县已经发掘出古文化遗存46处,其中釜山附近就发现有文村、金家坟、遂城、瀑河等一大批上古文化遗址,迄今约5 000年左右,历史时间也与黄帝“合符釜山”的记载相符。尤其是1986年5月发现的徐水县“南庄头文化遗址”,被确认为1万年前的古文化遗存,“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它的发掘和研究将会对农业起源、家畜饲养的起源、制陶史及地理环境的变化等提供极为有益的材料”〔66〕。2001年6月,“南庄头文化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水县釜山发现的大量文物,为中国农耕社会的主要课题,如家畜、陶瓷、粮食的起源,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依据,表明黄帝时代是中国从游牧文明走向农耕文明的转型时代。尤其是其中发现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陶釜、陶盆、陶钵,以及龙山文化时期的三足陶鬲(lì)(炊具)、陶甗(yǎn)(双层炊具,可下煮上蒸)等器具,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2006年8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又在南、北釜山墓地的发掘中清理出历代墓葬47座,出土随葬的陶器、瓷器、银器、铜器、铁器共有500余件,表明釜山其地直到汉唐时期仍然是一处繁华的城邑。
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民国的3 000年间,黄河下游曾经发生决口泛滥1 593次,改道26次,几乎是两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中华民族遭受着巨大的灾难。1975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通过潜心研究《山海经》,终于找到一条确凿可考的黄河古河道——“山经河”。“山经河”故道始于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沿太行山东麓折向东北,经过河南安阳市,流入河北邯郸市、河北衡水市深州市、河北保定市高阳县及徐水县,随后折而东向,经过河北保定市安新县流入河北廊坊市霸州市,最后从天津市郊区汇入渤海。其中特别令人欣慰者,是这条由南而北的“山经河”故道,竟然在釜山脚下急转大弯,然后掉头东去,为今天的炎黄子孙保留了如此众多的历史遗迹,实在是黄河数千年灾难中的一大幸事。
徐水县釜山附近流传多年的民间故事,也隐约闪耀出历史光彩。黄帝在“釜山合符”之前,先以“阪泉(河北张家口市逐鹿县矾山镇)之战”战胜炎帝,随即在釜山的北合台与炎帝握手言和。时至今日,釜山的北合村旁边仍然留有北合台的遗迹。此后黄帝又以“涿鹿(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涿鹿镇)之战”擒杀蚩尤,收编了蚩尤的部众,使黄帝部落联盟与炎帝部落联盟、东夷族部落联盟实现大融合。相隔4 000多年之后,釜山脚下仍然留有“蚩尤冢”可供凭吊。由此可见,河北徐水县的“釜山”,以其“山有其形,地有其名,史有所载,物有所证,民有所诵,专家有评”〔67〕,被确认为黄帝“合符”之地。它为中华民族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实足以令人欣慰。(www.xing528.com)
【注释】
〔65〕见李炳海校评《史记》第1页《五帝本纪》。
〔66〕见《中国考古学年鉴1998》(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97页《徐水南庄头新石器时代遗址》。
〔67〕见徐水釜山文化研究会《炎黄之始釜山考》(九鼎传播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1章第51页,司马英华《炎黄会盟釜山合符考》专题片解说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