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突破,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突破,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约15万亩,由“一轴、一心、八园”的格局组成。榆林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榆林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相关政策、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园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科技大学、榆林学院为技术支撑单位,与省内外12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依托高校院所解决园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突破,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其中,大荔核心区面积为20平方公里,示范区主要包括大荔、临渭、蒲城、合阳、澄城等县(区),辐射区主要包括核心区示范区毗邻的大荔、蒲城、临渭、合阳、澄城等县(区)。园区将“高端在内,基地在外”作为产业发展新格局,即核心区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农业生物科技产业和科技服务产业为主;示范区以加快秦川牛、生猪、设施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为主;辐射区以畜牧养殖和生产为主。在产业发展上,三区通过科技服务、企业带动和信息结盟等方式有机串联起来,形成有效互动。

按照城乡统筹、协同结盟、农牧结合、畜为龙头、科技服务、金融支撑、产业延伸、农民增收的新思路,大荔核心区2年内新增入园企业14个,合同引资54.5亿元。其中重点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大型骨干企业2家,投资过亿元企业12家。截至2013年年末,大荔核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2.8亿元、工业产值42.5亿元,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安置社会劳动力1万2000余人。其中,伟恒生物、长石电子、恒田生物等3家企业已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杨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约15万亩,由“一轴、一心、八园”的格局组成。“一轴”是指建设一个产业集群轴带。“一心”指杨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八园”是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科技探索园、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八个功能园区组成。“八个功能园区”已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小麦良种、精品苗木经济林果、食用菌、花卉、生猪和奶肉牛繁育等八类产业格局。

园区相继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政策》等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开展了股权、分红权激励试点。向企业和创业者开放一批实验室;整合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中心等6个创新平合;建成2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和6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成了陕西饲料、陕西肉牛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批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和部省级重点学科达到34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达到42个。

园区不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6%,园区研发投入累计约10亿元,科技研发投入平均每年增长25%左右。引进新品种7100个,研究开发动植物新品种66个;获得专利授权484件,其中企业专利授权38件。通过审定动植物新品种89个,选育出的“西农979” “武农986”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在黄淮麦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其中“西农979”推广面积跻身中原小麦主产区前三强,“西杂5号”最高亩产达685公斤;“陕油8号”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秦优33”含油量达47.8%。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创造了全国玉米高产纪录,平均亩产达680公斤。(www.xing528.com)

杨凌示范区在全国建成了180多个试验示范站、专家大院和科技示范基地,800多名专家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培训基层农技骨干和农民200多万人次。以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引进龙头企业20多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80多个,入社社员2000多户。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种,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000余项、作物良种2亿亩,受益农民达5000多万人,每年产生的效益为80亿元左右,科技成果转化率由32%提高到45%。

榆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为推动传统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改造和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化升级,促进马铃薯、陕北白绒山羊、小杂粮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以农业的工业化、产业化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交错带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新模式,为中国西部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典型示范,榆林农业科技园区2009年开始建设,2012年被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13年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榆林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榆林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相关政策、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园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渐进的方式进行布局,主要突出农业技术的引进、集成、组装和研发创新,努力打造“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由科技创新服务区、观光农业区、新农村建设区等三个服务区和特色农业园、生态养殖业园、设施农业园、农产品加工业园等四个产业园组成。示范区重点建设马铃薯、特色养殖业、小杂粮、设施果蔬四大示范基地,旨在通过渐进式辐射带动作用,带动陕蒙晋宁接壤区及同类生态区的农业发展。

园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科技大学、榆林学院为技术支撑单位,与省内外12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依托高校院所解决园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目前已建成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个,其中省级中心二个(陕西省白绒山羊、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中心四个。

(农村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