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研成果管理和奖励申报】 2014年陕西省地震局联合省地震学会,组织开展了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共评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陕西省地震监测系统重建工程测震台网分项目建设、汉中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乾陵台地倾斜观测资料连续六年内五年国评前二名,西安市地震小区划4项目获得一等奖,西北片区地震仪器维修中心建设与运行、陕西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乾陵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连续三年国评前三名、咸阳市地震小区划、渭南市地震小区划、地震应急通信指挥车改造与系统集成6项目获得二等奖。
组织9项科技成果申报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汉中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获得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宝鸡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陕西地震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项成果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556年华县特大地震综合研究”“地震应急通信指挥车改造与系统集成”“陕西关中四城市(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地震小区划”3项成果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黄文明)
【地震科研项目管理】 为加强科研项目申报、进度、质量和经费的管理,省地震局制定出台《陕西省地震局启创基金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地震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2014年组织申报各类外部课题17项,获批星火计划项目1项、震情跟踪合同制3项、测震台网骨干课题3项、三结合课题7项。省地震局启航与创新基金课题组织申报18项,经评审立项11项。
对实施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等重点科研项目按照项目实施任务书的要求加强进度和质量管理,对1项“三结合”课题、2项震情跟踪课题进行了验收,组织2项星火计划项目参加中国地震局验收,其中1项获得优秀。
(黄文明)
【地震学术合作交流】2014年省地震局邀请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研究员和美国莱斯大学钮凤林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客座教授)等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先后举办各类学术交流会议10余场次,对促进陕西省防震减灾科技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www.xing528.com)
2014年9月联合省地震学会召开2014年度学术交流大会,邀请西北大学张国伟院士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张培震院士做主题学术报告,会议组织20篇优秀报告做学术交流,组织出版了《陕西省地震学会陕西省地震局2014年度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
(黄文明)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产出】 省地震局初步建立“地市防震减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发挥市县信息节点和社会民众在地震宏观异常监测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处理宏观异常信息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完善“陕西地震观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向市、县地震部门和专业地震台站提供测震、地形变、电磁、流体等观测数据的共享服务。
(黄文明)
【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及对地震中期预测的应用】 该项目由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承担完成。项目创新点:①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与规律:注重观测证据,特别重视重力观测数据中可靠信息的提取,在提出重力网整体优化布局,重力网整体平差计算技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建立多时空尺度的区域重力场(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作为分析研究重力场动态图像的依据。建立可靠的空间域和时间域都连续的且能反映断层构造活动的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利用最小二乘配置、小波分析、双三次样条分析等方法,提取可靠重力场变化信息,系统分析研究多时空尺度的区域重力场动态图像演化特征与规律。②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地震孕育发生关系:首次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集成方法研究与强震孕育有关的重力变化背景与异常,得到重力异常的动态演化场,从总体上把握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与强震孕育发生的有机联系,在重力异常前兆识别方法上有所创新,提出了利用重力场变化资料进行地震危险性和危险地点预测的方法经验,包括重力场变化对地震的前兆反映能力,强震孕育发生过程重力异常特征等。③重力变化机理:首次开展形变—重力变化关系机理的数值模拟和数值积分研究工作,研究了地壳密度变形和位移对地表重力变化的影响,地表重力变化与布格重力异常空间相关性的物理力学机理。④地震预测应用:通过大量震例分析与总结,研究提出了利用多时空尺度重力场变化(差分重力变化、累积重力变化等),根据重力场变化趋势(重力场变化与背景场关系等)、重力异常区的范围、幅度、持续时间、重力异常变化梯度的大小及其特征等进行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方法经验。对7级以上大地震的潜在发生地点中期预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项目成果已在国内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以及重点监视区强震强化震情跟踪监视工作和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得到推广应用。该项目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二等奖。
(凌 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