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5陕西科技年鉴:中医中药研究成果与发展

2015陕西科技年鉴:中医中药研究成果与发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⑤建立了豚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共性关键技术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可靠、可操作的模型,为研究心力衰竭的机理和治疗药物提供了技术平台。④开展秦七风湿胶囊等以太白七药为主药的中药新产品开发研究。⑤开展珠子参等太白七药的野生驯化和栽培技术研究等。

2015陕西科技年鉴:中医中药研究成果与发展

【“君—使对药”有效成分群辨识技术研究】该项目由西北大学等5单位郑晓晖等11人承担完成。项目主要内容:①通过对传统经方、效方配伍组成及其性味、归经等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发现由复方中的君药和使药组成的特殊对药不仅有引经调和作用,而且反映了“七情”配伍中增效的“相使”关系。据此,提出了“君—使对药”新概念。②通过归纳分析体内药物与受体作用过程的特点和传统色谱技术的优缺点,将受体对药物识别的高特异性和色谱的高分离能力结合起来,提出了受体色谱新概念。研究了随意固定化、定向固定化及高容量键合方法对固定化蛋白质取向、构象、活性及蛋白质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建立了固定化功能蛋白构象“梳理”方法学及单柱单维、单柱多维和多柱多维等系列受体色谱技术。③利用色谱—质谱、非平稳随机过程的中药主成分群数理模型和组合受体色谱等方法对药物及其含药血浆进行系统分析,创立以组合受体亲和色谱高效筛选技术为核心的集化学辨识、功能辨识和功效辨识为一体的多种类、多层次和多靶点中药有效成分群辨识技术体系,发现可作为Ⅰ类化学新药候选药物的丹参素异丙酯。④以受体色谱药物保留活性与结构关系研究为指导,以君药丹参中代表性的有效成分丹参素和使药冰片为例,设计并合成丹参素冰片酯,进行规范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证明该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作用,且成药性良好。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件,并获得国际PCT发明专利;发表论文96篇,其中被SCI收录42篇。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成果处)

【“脾气散精”理论在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老年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该项目由陕西中医学院等2单位第五永长等6人承担完成。项目主要研究内容:①通过项目研究证实“脾不散精”可以作为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疾病中医药防治的理论基础之一。②临床上,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疾病可遵循从脾治疗的理论原则。③燥湿解毒、助脾散精的中药复方ZPSJ方可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疾病防治。④为中医“脾气散精”及“脾脑相关”理论有效指导临床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从脾论治的经验方在散发性老年性痴呆防治方面具有深入研究价值和潜在应用前景。项目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CSCD收录4篇,Medline/PubMed收录1篇,SCI收录2篇,论文单篇最高引用频次35次。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处)

【“荣心扶正法”治疗心肌损伤及其抗损伤系列新药心荣的研发】 该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杜晓阳等9人承担完成。项目主要创新点:①在心脏病的中医治疗原理(技术)上另辟蹊径,创立“荣心扶正法”,即助阳益气,滋阴荣心,以改善心肌及全身代谢,俾心阴徐振,心阳得复,达到保护心肌使其免遭损伤,从根本上解决了心肌细胞的“能量饥饿”状态,实现了保护并提高“功能心肌”,减轻心肌损伤,遏止损伤坏死灶融合成片的目的。该技术获2007年度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得到中医药学术界的肯定。②通过采用漂浮导管技术,证实以黄芪、赤芍、麦冬、桂枝等为主的中药复方煎剂有抗心肌损伤的作用,开发了心荣系列新药,弥补了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肌坏死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不足,技术达到FDA的水平。③发现心荣有较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得以改善,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组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新药“鑫力片”,现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④通过心荣拆方研究,发现赤芍、桂枝对ISO所致大鼠心肌坏死,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发现突破传统中药药理认为赤芍仅有“通顺血脉”、桂枝调合荣卫的作用。⑤建立了豚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共性关键技术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可靠、可操作的模型,为研究心力衰竭的机理和治疗药物提供了技术平台。项目在心荣口服液的基础上,开发了心荣胶囊、心荣颗粒、心荣片等新药。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处)(www.xing528.com)

【“太白七药”研究体系构建及应用】 该项目由陕西中医学院宋小妹等9人承担完成。项目以太白七药为研究重点,在民间走访调研和用药经验总结整理的基础上,采用植物学、化学、分析学、药理学、制剂学、资源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农业技术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方法,分别从“太白七药”理论体系、化学成分分离、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药效毒理学、新产品开发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研究内容:①开展太白草医药基础理论的整理挖掘工作;建立太白七药信息资源数据库。②开展扣子七、尸儿七、铁牛七等多种太白七药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工作;建立肠吸收法和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发现太白七药活性成分的方法,并进行太白七药化学对照品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③以民间用药经验为指导,重点开展太白七药抗风湿、抗肿瘤、保肝降酶、降糖等的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④开展秦七风湿胶囊等以太白七药为主药的中药新产品开发研究。⑤开展珠子参等太白七药的野生驯化和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建立了“理论体系挖掘整理—质量评价—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新产品开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太白七药研究体系;创建了太白七药标本馆(区)和“太白中草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毒性研究室”;搭建了太白七药信息资源、质量评价、活性筛选等研究技术平台等;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52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该成果对于实现太白七药理论体系的传承和发展、打造秦巴山区太白七药地理性标志品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并为太白山优势特色资源和民间药研究起到示范作用。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处)

【“脑心同治”基础理论与“脑心通胶囊”技术升级研究】该项目由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等3单位赵步长等9人承担完成。项目主要内容:①创新性提出“脑心同治”理论,并阐明了其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生物学内涵。建立中风与冠心病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比较分析,从基因蛋白质网络层面探索两种疾病的共同点。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确定脑心通主要成分同时作用于脑和心的“脑心同治” APOB、 APOE、 APOA1、 LPL、LDLR5个关键靶标。②发明脑心通胶囊/片/丸3个中药新药,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第三方的适应症Meta分析表明,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临床综合疗效比对照组高20%左右。③首次发现脑心通的活性物质和有效成分辨识、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对脑心通进行含肠吸收液、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等,共鉴定54个化学成分,肠吸收液中共鉴定40个成分,血浆中共鉴定10个原型入血成分;阿魏酸芍药苷、丹酚酸B、 基红花黄色素A为全肠段吸收;肠外翻-离体活性实验研究发现脑心通可通过ERK1/2通路对氧化应激的H9c2细胞发挥保护作用。④创新脑心通工艺技术。开发了植物药超微粉碎技术和动物药湿法超微粉碎提取耦合膜分离技术;对包装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技术升级,降低成本,高效环保。⑤创建基于有效成分的脑心通原料药材、成品全面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基于有效成分的药材、炮制等质量综合评价和GAP标准化种植研究,应用多成分定量分析和指纹图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建立脑心通药材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发表论文70篇,其中被SCI收录8篇;出版专著3部,其中1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获中国药品注册批件3个及马来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和印尼药监局的注册批文;丹参、红花通过国家GAP认证现场检查。“脑心同治”理论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和省级分会12个,建成“脑心同治”研究中心、“脑心同治”研究院、“脑心同治”网站。中成药技术升级改造新模式已应用于丹红注射液、冠心舒通胶囊等中药大品二次开发。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cAMP/PKA信号通路对硬皮病的作用及围刺、艾灸、中药热敷对硬皮病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推广】该项目由陕西省中医医院闫小宁等9人承担完成。项目对硬皮病皮损的致病机理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硬皮病治疗作用的新靶点;针对硬皮病的皮肤纤维化过程中cAMP/PKA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情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观察硬皮病患者皮损培养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观察中药经典外用方剂“热敷药”治疗硬皮病抗纤化的疗效及采用针灸围刺法、艾灸、中药“热敷药”热敷等中医外治方法治疗局限型硬皮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探讨改善硬皮病症状的机理,为中医外治硬皮病的理论及实践奠定基础,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理论根据。研究发现cAMP/PKA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情况对于硬皮病的发生及纤维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热敷药”特有的药物组成及独特的外用方式对于硬皮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采用针刺围刺、艾灸、“热敷药”热敷三联疗法治疗体系,对于硬皮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体系在20多家基层医院推广使用,治疗有效率达81.6%,对延缓硬皮病器官组织的纤维化程度、降低硬皮病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减轻社会财政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处)

(成果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