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林业科技年鉴2015——核桃技术服务全覆盖的创新模式

陕西林业科技年鉴2015——核桃技术服务全覆盖的创新模式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金字塔”技术培训与服务模式,创新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核桃技术服务全覆盖。该项目获2013~2014年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王晨光) 该项目由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原双进等28人承担完成。

陕西林业科技年鉴2015——核桃技术服务全覆盖的创新模式

林木鼠(兔)害无害化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该项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韩崇选等人承担完成。项目通过基层典型示范、鼠(兔)害检测和预防、专业化和合作化鼠害治理,建立适合国情的林木鼠(兔)害治理技术示范和推广模式。研制出生物诱杀灭鼠剂剂型的加工工艺,集成了生态林和经济林不同时期的鼠害治理技术,完善了地下害鼠生物诱杀、药剂蘸浆、深坑栽植、经济林根部套网和树干套管、飞播拌种等技术参数和操作规程。建立各种示范基地5233亩,培育科技示范户52家,累积推广75.6万亩,林木鼠害致死率小于2%,预防效果大于95%。该项目获2013~2014年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

(王晨光

【西安市良种核桃精细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该项目由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小纪等人承担完成。项目引进和选育优良核桃品种和单株58个,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合西安坡塬地区大面积发展品种4个。系统开展精细栽植技术、简化整形修剪技术、地面管理技术、无公害病虫防治和实生大树夏季多头芽接改造技术等试验研究,总结出良种早实核桃精细栽培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建立“金字塔”技术培训与服务模式,创新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核桃技术服务全覆盖。项目共建立高标准良种核桃示范园97个,面积10260亩,成活保存率达到98%以上;推广发展良种核桃基地18.66万亩,成活保存率达到95%以上; 良种率达到100%,累计总经济效益7.42亿元。项目发表相关论文7篇,科普文章6篇,制定相关技术规范6项。该项目获2013~2014年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

(王晨光)

【核桃综合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示范】 该项目由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原双进等28人承担完成。项目引进、选育出核桃良种“强特勒”和“陕核短枝”;划分了陕西渭北、关中、秦巴山地三个核桃栽培区,并提出三个区域的核桃主栽品种;制订了陕西省《核桃标准综合体》及铜川市《有机核桃标准综合体》,出版《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图例》;总结出直接服务于生产的推广机制。该项目获2013~2014年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

(刘佳妮)

【优良品种核桃基因库、采穗圃建设及快速繁育技术推广】 该项目由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等单位崔汛等7人承担完成。项目建成优良核桃品种基因库50亩,收集、保存良种47个,从品种适应性等表现分析,筛选出适宜在陕西推广的良种9个;建立核桃良种采穗圃300亩,年产优质穗条100万根以上,优质种条率达93%以上;改进核桃嫁接技术,提高接穗利用率、嫁接成活率和苗木质量;集规模化良种展示、种条生产、苗木繁育、丰产栽培等于一体,使科研试验、技术培训与推广示范相结合,形成引进、试验、示范、繁育、推广的良种推广模式。该项目获2013~2014年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www.xing528.com)

(刘佳妮)

【优良生态经济型固沙树种长柄扁桃扩繁及造林技术推广】 该项目由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施智宝等9人承担完成。项目采用规格为1.0m×1.5m的半隐蔽立式网格和带状沙蒿沙障,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出长柄扁桃与樟子松混交配置造林和长柄扁桃与紫穗槐混交配置造林模式,减轻了长柄扁桃遭受病虫害的危害;集成长柄扁桃丰产栽培的要素,形成丰产栽培模式,为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科技支撑;编写《长柄扁桃栽培技术手册》,参与制订《长柄扁桃育苗技术规程》《长柄扁桃栽培技术规程》《长柄扁桃苗木质量等级》等陕西省地方标准送审稿。该项目获2013~2014年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

(刘佳妮)

【陕南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该项目由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等4单位孙自余等9人承担完成。主要研究内容:①袋料食用菌桑枝的最适宜添加比例,改进桑枝食用菌生产工艺技术,总结科学的栽培方法。②不同季节在桑园中开展农作物间作套种及放养家禽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农作物及家禽品种,总结桑园间作套种、家禽套养和桑园管理技术。③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形式、不同品种的果桑栽植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陕南栽培的果桑品种;针对桑葚菌核病危害情况及发病规律,采取不同药物和组合、不同防治浓度、不同防治时期进行综合防治试验研究,总结出桑套菌核病科学防治方法和丰产栽培技术。④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重复的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制定相关蚕桑资源综合开发技术规程,形成蚕桑资源综合开发技术体系。技术应用:①在桑枝食用菌袋料中添加30%~50%的桑枝比例,并采用专用桑枝粉粹机粉粹桑枝、免割保水膜袋装料和自动化喷水补湿栽培技术,使每袋桑枝食用菌成本降低0.25元左右,提高了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减少桑枝浪费。②应用桑园间作套种技术,改变桑园等行栽植为宽窄行栽植形式,在冬、春季节桑园间作马铃薯,使用降解膜覆盖技术,减少地膜残留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在夏、秋季节桑园间作甘薯、大豆、花生等矮干农作物及蔬菜品种,使桑园间作套种平均增收15097.5元/hm2,桑园套养增收2万元/hm2左右,大幅度提高桑园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③推广大十和红果2号果桑品种,对菌核病防治采用70%甲基托布津与80%代森锰锌,按照1∶2比例混合,稀释1000倍液喷雾,在始花期进行防治,间隔5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3次,至桑果采摘前15天停止喷药,防效达到90%以上,比普通防治方法提高20%以上。④应用桑园养鸡技术,以本地土鸡为桑园套养的适宜品种,在育雏舍育雏到42日龄时,视天气情况转入桑园放养,放养密度以750只/hm2、每年放养3批为宜,减少了桑园杂草和害虫。④制定市级地方标准《桑枝袋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桑园间作套种农作物技术规程》《桑葚菌核病防治技术规程》和《桑园养鸡技术规程》4项技术规程。3年在陕南地区推广桑枝食用菌(香菇)4370万袋,桑园间作套种面积3.96万hm2,新技术防治桑葚菌核病2310hm2,桑园养鸡475万只。投入产出比1∶1.24,农民得益率1∶1.27,推广覆盖率达42.1%。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