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吉合作天山金铜等优势矿种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对比研究】 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李宝强等9人承担完成。项目主要成果:①收集了吉尔吉斯斯坦全境212.12万件1∶5万化探样品的分析数据,用西天山最新的1∶20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原乌鲁木齐以西天山地区的1∶50万化探数据进行了更新,建立了中吉天山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②在中吉天山跨境成矿带系列地球化学成果图件编制的基础上,首次对研究区构造地球化学分区进行了系统划分。③总结了中吉天山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及其热液是境内外天山主要的成矿地质作用,境外以相对富集亲铜元素Cu、 Ag、 Hg、 Zn、 Pb、 Sn为主,境内以相对富集稀有稀土元素Li、 Be、 Sr、 Y、 Zr、 La、 Nb等为主,而亲铁元素Co、 Cr、 V以及W、 Mo和Au境内外天山相当。④结合典型矿床区域地质特征,开展了研究区金、铜、铅、锌等优势矿种主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内典型矿床地球化学模型10个。⑤编制了中吉天山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1∶20万地球化学组合异常系列图件32张,开展了中吉天山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潜力评价研究,圈定Ag、As、 Au、 Cu、 Ni、 Pb、 Sn、 Zn等20种元素单元素异常2384个,圈定综合异常69个,其中境外综合异常33处,开展了部分异常的野外验证踏勘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⑥开展了全区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在一系列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由区域向局部,逐次逼近目标,全区共圈定找矿预测区187个,其中金矿预测区77个,A类22个,B类55个;铜矿预测区50个,A类8个,B类42个;铅锌找矿预测区60个,A类11个,B类49个。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成果处)
【煤炭微量元素组成及燃煤环境影响研究】 该项目由陕西师范大学卢新卫等8人承担完成。项目结合环境地学学科中的研究重点,以及煤炭中有害元素分析及燃煤环境影响研究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与不足,以陕西煤炭及燃煤企业为对象,研究煤炭微量元素组成及燃煤环境影响。项目成果:①在煤炭样品系统采集、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获得了陕西不同成煤期煤炭中As、 Hg、 Se、 Pb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组成特征与赋存规律。针对煤炭燃烧可能引起的氟污染、砷污染及有害金属污染问题等,通过静态模拟燃烧实验深入揭示了天然钙基物质固砷固氟的机理与过程。②通过对西安、宝鸡、咸阳、韩城等地大型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灰尘、大气颗粒物的采样与测试分析,获得了土壤、灰尘及大气颗粒物中有害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与变异规律,以及有害金属元素在土壤与灰尘中的化学存在形态,解析了土壤与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查明了土壤与灰尘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生态风险,测算了燃煤过程中有害金属的释放沉降通量,分析了煤炭工业大量燃烧使用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③应用γ谱仪研究了原煤、粉煤灰、底灰、土壤及粉煤灰建材等样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分析了煤炭燃烧过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富集趋势与释放规律,得到了陕西燃煤电厂固废(粉煤灰、底灰)、电厂固废型建材及电厂周边土壤的天然放射性水平与辐射暴露剂量,发现了燃煤电厂周边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与辐射暴露剂量的空间变化规律。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4篇,其中被SCI收录12篇、EI收录6篇,他引900多篇次。该项目获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www.xing528.com)
(成果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