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唐长安城自然环境调研: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汉唐长安城自然环境调研: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中平原是孕育长安城的自然条件,关中平原不仅东临滚滚的黄河以外,其他三面均有大山环峙。汉、唐长安城相继在龙首原两侧崛起,才使都城真正在关中平原的中央崛起。汉长安城兴起于龙首原的西北麓,以龙首原为基地向北展开直抵渭滨。城址紧濒渭河,有利于发展水运,可解决长安城的物资供应问题。经过实际考察,长安城南北二墙,恰恰是从“九六”和“九一”高坡的南缘通过的,显然是要把城垣摆在高地,以占据有利地形。

汉唐长安城自然环境调研: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关中平原是孕育长安城的自然条件,关中平原不仅东临滚滚的黄河以外,其他三面均有大山环峙。它的南面是巍峨青翠的秦岭山脉,北面是逶迤如画的北山山系:梁山、黄龙山、尧山、嵯峨山、岐山、汧山、陇山,从东向西屏屏而立,这些山脉构成了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

关中平原东宽西窄,渭河横贯其间,两岸平原均向河谷倾斜,其间的支流,犹如叶脉一样,向关中平原的各个方向伸展开去,其特点是北岸支流源远流长,南岸支流短而流急,关中平原被这些河流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原”。关中的“原”见于记载的很多,在西安附近有浐、灞之间的白鹿原,浐河以南的风凉原,灞、渭之间的铜人原,渭与灞、浐之间的龙首原,浐与潏之间的乐游原、凤栖原、鸿固原、少陵原,潏、洨之间的神禾原,洨、沣之间的细柳原、高阳原等。这些原大都高而平坦,很早以来就是人们的栖息之地。关中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加之这里属于黄土地带,土壤疏松肥沃,易于耕作,自古就有“沃野千里”和“天府之国”的称誉。《汉书·地理志》记载说“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这是说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成为举世公认的富饶之区。

“八水绕长安”——“八水穿长安”图

为什么周秦汉唐要选择在西安建设都城呢?这是由于西安小平原在关中的位置及其特殊的地理特征所决定的,因为西安周边八水环绕,资源丰饶;原隰相间,地面辽阔;西安又处于整个关中中部,为水陆交通汇合之处。

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四周山水环绕,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平原,被称之为“西安小平原”。小平原上河流密集,东有灞浐,南有潏滈,西有沣涝,北有泾渭,形成了“荡荡乎八川分流”横贯环绕的局面,即人们常说的“八水绕长安”。西安小平原是关中中部地势最为开阔的地方,若以渭河、秦岭之间而论,临潼以东、周至以西,南北长均不过二三十里,独西安小平原长达百里,而且原野开阔,为建设规模宏大的都城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西安小平原是由许多黄土台原组成的,台原土质深厚肥沃,水草较丰美,同时又地形高敞,不受河水泛滥之灾。汉、唐长安城相继在龙首原两侧崛起,才使都城真正在关中平原的中央崛起。广义的龙首原又叫龙首山,长30公里,呈南北走向,南起樊川,北至渭河南岸。狭义的龙首原横亘于西安城北,东起光大门,尾至三桥车站附近,位置在今龙首村一带,呈西南—东北走向,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那里,故有此名。龙首原的西北地势低平,向渭河倾斜,东南地势起伏,越向东南,地势越高。汉长安城兴起于龙首原的西北麓,以龙首原为基地向北展开直抵渭滨。而隋唐长安城兴起于龙首原南麓,也是以龙首原为基地,向南展开,直抵曲江池畔。西汉长安城城址由南向北微微倾斜,直抵渭河之滨,这块平原坦荡广大,宽、长均为17公里,为兴建规模宏大的都城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它既有龙首原设置宫殿,又有广阔的平地布设居民区。汉长安城周长25.7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规模远远超过周丰镐和秦咸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作为都城的历史累计达360年。未央宫面积5平方公里,是国家政治中心枢纽所在,也是都城重要的核心建筑。未央宫位于汉长安城西南隅,因秦汉时代崇中、崇高、崇直的思维,选址于龙首原。大朝正殿位于未央宫正中的高岗上,凭借高亢的地势和高大的宫宇之势俯瞰长安全城。前殿遗址现存基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00米。台基所在地势南低北高,最南端高出今地面0.6米,向北逐渐升高,北端高出今地面15米。经考古勘探可知,前殿筑于原生土的丘陵之上,仅对其四周和表面进行了加工夯筑,然后再于其上构筑殿堂等建筑。这正如《水经注·渭水》记述,萧何修建前殿“斩龙首原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选择龙首原丘陵作为前殿台基,使得前殿建筑显得高大、雄伟,体现皇帝的“重威”,还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未央宫及其前殿的选址和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是非常高明的。城址紧濒渭河,有利于发展水运,可解决长安城的物资供应问题。还可从城西南引水,纵贯全城,自流向北,排入渭河。

西安周围地形与“八水”流路图

隋代所建立的新都就是后来唐代的长安城。隋代选择在龙首原以南与少陵原之间的一块平原建设新都城,这块平原也就是今西安城及其附近郊区所在地,坦荡广阔,六坡起伏,使宇文恺的规划设计思想能与现实地形达到奇妙的统一,又能从东西两边引水入城,其有利条件远远超过汉长安城。《长安志》记载隋唐长安城“帝城东西横亘六岗”。所谓六岗就是宽窄不等徒起的黄土条块,通常称之为六坡。六坡都是东部高、向西逐渐降低,建在六坡的长安城,巧妙地利用六坡地势进行建设。宇文恺以《周易》的乾坤理论作为新都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隋书·高祖纪上》中记载的“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宇文恺把龙首原以南的六坡视为乾卦六爻,并按“九一、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上九”的次序排列下来,布设不同的建筑物。他把全部重要建筑都布设在高地上,增大了城市的立体空间,使其高低错落,格外壮观。经过实际考察,长安城南北二墙,恰恰是从“九六”和“九一”高坡的南缘通过的,显然是要把城垣摆在高地,以占据有利地形。城的东南角向内作直角形曲折,就是为了把曲江池隔在城外,使南垣保持一定的高度。曲江池地处少陵原下一块低洼地带,南北长、东西短,由于长期积水成池,自然形成一个湖泊唐玄宗开元时期大规模营修曲江池,一方面开凿黄渠引终南山大峪水注入池内,使池面扩大到约70万平方米,另一方面沿曲江池畔进行营建,形成景色优美的风景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