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是我们党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伟大进程中取得的新认识,树立的新理念,形成的新任务。众所周知,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工业生产的高度集中,使城市在旧的躯体上迅速扩张,盲目蔓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城市失去了生态平衡,使发展变得不可持续。生态文明,就是在深刻反思工业化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实践成果。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将生态环境保护从行为实践提高到理论和战略的高度,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和飞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必将对我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随着“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来临,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构想。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截至2011年2月,中国287个地级以上的城市中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有230个,所占比重为80%。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的一个有机整体。我初步认为,按照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国内外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架构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第一,生态产业。基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产业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产业。
第二,生态安全。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人类生产、生活、健康方面不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
第三,保护和塑造良好的文态环境。文态环境是保护文化,是要求整体上体现物态环境的文化理性和秩序。保护文态环境,不仅要按文物法的规定,搞好古建筑、古遗址等文物本体的保护,还要搞好对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是搞好整体文化环境的保护。(www.xing528.com)
第四,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使城市具有体现自然景观特色的城市风貌,具有绿化、美化、净化功能的生态环境,具有舒适方便的人居环境。使城市成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第五,生态文明的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伦理观,继承弘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维方式,倡导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培育新一代有理想、高素质的生态城市建设者。
概括起来说,所谓“生态城市”就是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就是绿色低碳的城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