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及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及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亚杰认为,在定教育目的时,一方面应服从“社会科学可以分析的规律”。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不能是外烁的,只能从内部形成;教育必须致力于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只有儿童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因为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的情感和智慧上的需求,因此,皮亚杰认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无论何时,只要能成功地把初步的阅读、算术或拼读改用游戏方式进行,儿童就会热情地沉迷于这些活动游戏中,并获得真正有益的知识。

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及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一)论教育的目的

他认为,为儿童确立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职责。他指出,历来社会通过两种形式来确立教育目的:一是根据“当权者”的意愿确定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二是根据习俗舆论,即“按照前辈们那种静止的或变动的模型塑造新生一代的方法来规定教育目的”。他对这两种传统的外在的教育目的论进行了批评,指出其立足点是根据社会去改造人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关心的仅是目的,不关心儿童及其发展规律。皮亚杰认为,在定教育目的时,一方面应服从“社会科学可以分析的规律”。其次,它更是“心理学的职责”。他提出:“教育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形成儿童的智力的和道德推理能力。”他认为,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或最终目的。

(二)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基本原则

(1)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

要求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在实际教学上要求:①按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编制课程。何时该教什么、课程内容、进度应按儿童心理认知状态的变化来设计,当代课程编排的趋势是:将学习者在某阶段可能发展的新概念纳入课程。据此原理编制的课程称为“皮亚杰式课程”或“发展本位的课程”。②教材以不显著超越儿童现有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接受有关的知识,必须具备能同化它们的结构,否则事倍功半。③传授教材时,重点不宜放在加速儿童的学习进度上。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进度常被用作判断儿童学习成效的指标。皮亚杰认为,加速学习不是不可能,但利弊如何,值得仔细权衡。他认为儿童在发展同化新概念的潜能方面,某种程度的迟滞,自有其价值。教育的理想不是以传授最多的知识为唯一目的,而是以儿童学会学习并得以发展为正途,父母或教师的职责,不应放在加速儿童学习上,而应努力丰富儿童相应发展阶段的生活经验。

皮亚杰还规定各个时期教育的重点:2岁以前只有感觉运动智力,教育者应多为他们提供各种有趣的物体,如玩具、模型等,供他们观察、摆弄。学前早期为促进表象思维的发展,应注意选择具体形象的教材,如童话故事、图画等,为他们安排游戏活动。学前晚期,采取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培养掌握质量、容量、速度、时间、数量等初步科学概念。学龄阶段,儿童具有守恒能力后,教师可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儿童从具体运算思维逐步发展为形式运算思维。

(2)以儿童为中心,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不能是外烁的,只能从内部形成;教育必须致力于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只有儿童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

(3)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儿童只有具体地、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如物理知识是通过作用于客体的动作而形成的。有关树木的真实概念只有在儿童作用于树木时才可能获得并精细化。否则即使看了树的图片,听了有关树的故事,读了有关树的书,幼儿也不可能形成树的知识。逻辑数学知识的构成同样来自对客体的动作,仅凭听和读是不可能形成诸如数量、长度和面积等概念。社会经验知识的构成也取决于儿童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www.xing528.com)

2.教学方法

(1)注重科学实验及视听教学。教师应为儿童提供合适器材,供他们自由研究、实验。

(2)重视游戏在儿童(尤其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而安排不同的游戏。

他认为儿童游戏既包括外显行为,也包括“白日梦”。游戏的发展阶段和智力发展同步,练习性游戏是感知运动阶段出现的最初级的游戏,目的是取得机能性快乐,重复习得行为。这些游戏可能发展成象征性游戏,也可能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成为规则游戏。象征性游戏在儿童8—12个月出现,是幼儿的典型的游戏形式,具有思维和嬉戏的表征结构。在2—4岁大量出现,达到发展的高峰期。出现假装成分,并在角色游戏中加强了象征性或表象性思维。象征性游戏在7—12岁结束,规则性游戏开始大量出现,幼儿的规则游戏大多运用实物或带有情节,新增的规则使思维的组织与操作变得复杂起来,个体之间的竞争由暂时的协定或先辈相传的规定所调整。因为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的情感和智慧上的需求,因此,皮亚杰认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无论何时,只要能成功地把初步的阅读、算术或拼读改用游戏方式进行,儿童就会热情地沉迷于这些活动游戏中,并获得真正有益的知识。

(3)每一学科都必须提供产生大量探索活动的可能性,并使之与一定的知识体系相联系。

①善于应用认知冲突,推动儿童思维发展。

推崇发现法,强调兴趣,重视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他又提出,认知冲突原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必须符合适度新奇的原则,不能太难或过易。

②重视儿童之间交往的教育意义。

儿童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如儿童只有与另一儿童交流时,才能知道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并非唯一的见解,也才能认识到别人不一定要采取与自己一致的立场。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辩论、讨论、推理和思考,从而有利于儿童养成批判性、客观性,摆脱自我中心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