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安·谢·马卡连柯于1883年3月出身在乌克兰别洛波里城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里。1905年,马卡连柯毕业于一所市立初等学校附设的师范班,即被派往克留科夫铁路学校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此时正值俄国1905年革命的高涨时期,马卡连柯接受革命影响,靠拢布尔什维克,参加反对学校反动当局的斗争。为了深造,马卡连柯于1914年升入波尔塔瓦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1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此后,他先后担任过克留科夫高级铁路小学和波尔塔瓦市立小学校长。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各项事业,同样也为教育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展现了美好的远景,马卡连柯无比兴奋,为之陶醉,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改革旧教育的斗争。
苏联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干涉,白匪叛乱,加之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疾病流行,造成为数甚多的青少年无家可归,流浪街头,有的迫于生活还违法乱纪。为了安置和教育他们,苏维埃政府做了许多工作。1920年9月,马卡连柯接受波尔塔瓦省教育厅的委托,为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创建一所工学团,名为波尔塔瓦工学团,1925年改称高尔基工学团。1926年5月该团120人在马卡连柯率领下迁往库良日,又收容了280个无人照管的儿童,仍称高尔基工学团。
由于革命初期一切还处在战争的破坏状态中,工学团面临着没有校舍、没有经费,甚至挨饿受冻的实际困难。但更为严重的困难是没有任何经验可循,马卡连柯几乎读遍了旧有的教育书籍,也找不到任何适合于指导他完成新任务的理论。他决心向实践学习,从他“跟前发生的全部现实事件里去归纳”出新的教育理论来。尽管马卡连柯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受到了当时仍有很大势力的资产阶级教育家的种种责难和挑剔,他仍然一心扑在工学团的工作上,坚定不移地走着自己的路。他与工学团全体师生劳动、战斗在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消几年工学团便根本改观,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团员形成了坚强的集体,每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928年高尔基访问工学团,撰文称赞马卡连柯是苏维埃的“新型教育家”。从1925年起,马卡连柯在高尔基的支持和鼓舞下开始以艺术形式创作《教育诗篇》,至1935年写成。这是马卡连柯描写工学团发展过程并总结经验的一部名著,它着重描写教育集体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新的教育方法的探讨和试行。
1927年,乌克兰保安部在哈尔科夫郊区建立与高尔基工学团同一性质的教育机构——捷尔任斯基公社,由马卡连柯兼任领导,并从高尔基工学团调来学员60人作为捷尔任斯基公社新集体的基础。从1928年起,马卡连柯专任捷尔任斯基公社的领导工作。他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公社建立起以党团组织为核心的坚强集体;他按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公社办起了十年制中学和拥有现代化设备的电钻机厂、莱卡照相机厂,实行半工半读;他还把公社的集体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公社有戏院、电影院、图书馆、俱乐部、运动场,还组织起各种活动小组。
世界各地先后有200多个代表团到捷尔任斯基公社参观访问,无不叹为观止,对公社的教育成就给予高度评价。1938年,马卡连柯写出了另外一部名著《塔上旗》,总结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发展过程和教育经验。作为《教育诗》的续篇,《塔上旗》是在《教育诗》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业已建立和巩固的教育集体的生活与成就,它深刻地分析了学员们的心理特征和变化,证明新教育方法的成功。马卡连柯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3 000多名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经过马卡连柯领导的高尔基工学团或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再教育,变成了有文化、有道德、爱祖国、守纪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苏维埃公民,他们中不少人升上大学,成为教师、工程师、科学家、医生等等,有些人荣获国家勋章,当上了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马卡连柯所从事的正是这样一项崇高的事业。鉴于马卡连柯对共产主义教育的卓越贡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39年2月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1935年7月,马卡连柯改任乌克兰内务人民委员部劳动公社管理局副局长。此后不久,他即致力于著作,对自己30余年的经验进行艺术性的总结。除了《教育诗》、《塔上旗》和许多讲演、报告、论文之外,马卡连柯还著有《父母必读》、《儿童教育讲座》及《家庭教育问题讲演》等。苏联于1948年出版了他的《教育文集》,以后又有《马卡连柯全集》出版。《马卡连柯全集》有中译本,马卡连柯的教育论文选集也有中译本,书名为《论共产主义教育》。1939年4月日马卡连柯病逝。
(二)主要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教育目的的研究。在他看来,教师如果不向自己提出一定的教育目的,他就没有权利进行教育工作。因此,教育目的是他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目的的制定应以下述两个方面为依据。
首先,教育目的要以社会政治需要为依据。马卡连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认为教育目的不可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他指出,教育目的“是从我们社会需要,从苏维埃人民的意向,从我们革命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我们斗争的目的和任务里产生的”,“只有根据社会的要求,根据它的需要才能规定出教育的目的”。其次,人的个性特征也是教育目的的依据。马卡连柯告诫人们:“我们总应当记住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人,作为最抽象的概念,在我们心目中不论多么完整,然而作为教育的对象来看,人毕竟是非常多种多样的材料,被我们制成的‘产品’也将是多样性的。个人的一般品质和个别品质,在我们的设计中能够形成很错综复杂的形态。”在马卡连柯看来,教育目的是依据社会对人的培养的共同要求而制定的。然而“人的性格的培养计划”是非常复杂和多样性的计划,既不能只强调共性,忽略个性,也不能只追求个性,排斥共性。因此,要把社会需要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来制定教育目的。
2.论集体和集体教育
集体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确定,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而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因此,他把集体和集体教育看成是全部教育理论的首要和关键的问题。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不是一群个别的偶然集合,而是“社会的结合”。他认为集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结集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集中表现。从这一定义出发,他把集体的特征归结为:集体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建立和巩固集体的根本条件之一;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机构,他有权代表集体并行使各种职能;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在明确了集体的概念后,马卡连柯提出了集体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一,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www.xing528.com)
马卡连柯认为,在教育中教育者应首先把集体作为教育对象,如果没有集体,“在集体中”就不可想象了。他认为,苏维埃不应有孤立于集体之外的个人。他指出:“学校集体就是苏维埃儿童社会的细胞,他首先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对象。”集体形成后,集体对个人来说,就成为教育手段了。这样,教育者才可能“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最后,集体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并完善集体,“为集体而教育”,集体前进了,其发挥出的教育个人的功能就更强大,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为实施集体主义教育,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平行主义教育影响”法,即“在教育单独个人的时候,我们应当想到整个集体的教育……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个个人的教育”。这是一种从集体影响到个别影响,从组织集体到组织个人的教育方法。在“平行主义教育影响”过程中,集体对每个人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每一个人也影响着集体。
第二,尊重与要求统一的原则。马卡连柯提出了尊重与要求统一的原则。他认为,在学校中,尊重学生是信任学生的表现,是有效的运用教育手段的前提。在马卡连柯16年的工学团教育生涯中,他运用信任和尊重医治了几千名心理受到伤害的儿童,使他们懂得了人的尊严,认识了人的价值,成为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有用人才。马卡连柯的“尊重与要求统一”的原则,是他留给我们的重要教育遗产。
第三,前景教育。所谓“前景”,就是前途和理想。前景教育,就是指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他认为,教育和培养人就是指给他一条未来的道路,这条道路上有着他的明日欢乐。
在确定了“明日欢乐”的前景之后,马卡连柯把前景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等不同的层次。近景是给学生的“比较眼前的满足和快乐”,属短时期内的活动计划;中景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计划;远景是指集体所追求的远大而高尚的目标。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在集体面前,只有将这三者相互结合,才能促进集体不断前进。
3.论劳动教育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重视劳动教育。马卡连柯认为让学生进行劳动是组织和培养集体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劳动来培养学生的品质、发展其智力和能力、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工作时,就通过劳动教育,使大批染上了不良习惯的儿童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和毅力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通过这些丰富而成功的教育实践,马卡连柯逐渐认识到劳动与教育的内在结合具有重大意义,孤立的劳动过程对人的教育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他指出,要把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去教育儿童。这种结合不是生产劳动与文化知识教学的机械结合,而要谋求它们之间的最自然、最健全的结合,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劳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马卡连柯还特别重视劳动活动中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强调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联系。他认为,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理论非常丰富,对世界各国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问题也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以《父母必读》和《儿童教育讲座》奠定了前苏联家庭教育体系的基础。马卡连柯认为,家庭对子女所负的责任,是它对于社会所负的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父母要从儿童最小的时候开始就进行各方面的教育,父母要将对子女的教育同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从这一思想出发,他要求父母正确地了解教育目的,拟订教育计划,规定教育制度;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育工作中应当严谨、纯朴和真诚;应当善于组织家庭生活等等。马卡连柯认为,这一切是正确组织家庭教育所必需的一般条件。
马卡连柯指出,家庭应是一个和谐的集体,这样才能为儿童受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父母要共同致力于维护家庭的和谐。另外,他还强调父母对儿童的教育要严爱结合,把握分寸,认为对子女缺乏理智的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都是有害的。马卡连柯还特别强调儿童在家庭中也要遵循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这一点要靠父母的严格监督。此外,马卡连柯对家庭中儿童的劳动教育、性教育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马卡连柯关于家庭教育理论的论述不仅对父母有极大的教育意义,而且对教育工作者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评价
无论在前苏联教育史上,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马卡连柯都是一位具有深刻影响的重要人物。他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他热爱儿童,把教育看作一项极崇高的事业,以培养共产主义新人为己任。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一整套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因而具有革新的性质。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是成功的,3 000多名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经过他所培育的集体的教育和锻炼,成为一代社会主义新人。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与纪律教育与资产阶级的截然不同,特别是他的集体教育更是任何资产阶级教育家所未曾实行与论述过的。由于“工学团”和“公社”的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的特殊性,马卡连柯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学校教育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作为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特殊性。但是,由于马卡连柯培养的集体与苏维埃一般学校集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加之马卡连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对教育实践活动作了高度的科学概括,因此他的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根据我们自己的传统和条件大力加以发展的。我们虽然高度评价了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但是应该指出,马卡连柯实际上未能很好解决全部教育问题,这也是我们所不能苛求于他的(例如,不能说他将劳动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他的论述中,尽管他努力以辩证法为指导,仍存在某些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问题(例如,平行性原则过分强调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凡教育均需通过集体,这就流于形式了)。诚然,他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