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东方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

古代东方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古代埃及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并且创建了学校教育,但其学前教育只是处于萌芽阶段,教育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但古代埃及对学前教育所表现出的关注,为世界各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与种姓制度密切相关,教育内容以《吠陀经》为主,教学场所以家庭为主,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虽然教学内容、方法简单,但其可以称为古代东方学前教育的典型代表。

古代东方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

(一)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

1.古代埃及的社会背景

埃及人很早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表音文字,极大地影响了古希腊字母的形成。在自然科学方面,古埃及人在天文、历法、建筑数学、医学等方面也获得了相当的发展,而这类人才必须通过相应的教育来培养,这就促进了古埃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产生,其中包括学前教育

2.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概况

(1)教育场所。

家庭。官吏子弟的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儿童在14岁以前由母亲抚育,子女们用玩具做游戏,除了做游戏、锻炼身体和听故事外,男孩还要学习宗教歌曲、初步的社交礼仪以及舞蹈和写作,只有较好完成这些内容的官吏子弟,才能顺利进入政府机关开办的职官学校学习。

宫廷学校。奴隶主贵族及大臣以王宫活动为中心,五六岁以上的子弟可以出入宫廷和法老子孙同活动同学习,由僧侣、官吏、文人、学者任教,有时法老亲自任教。宫廷学校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据史料记载,一位皇族子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每天挨打,如同吃饭一样的习惯和有规律。”[1]

其他。古埃及的专业工作者,如文士、医师木乃伊师、建筑师等职业,多是父子相传,并未接受系统的学校学习,其行业秘密由不同家庭长期把持。也可以说,不少家庭担负了国家专业教育的重要职责。

(2)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的儿童学习书写、阅读和简易的计算,以文字书写为主课。严格要求5—10岁的儿童练习书写,要自朝至暮伏案工作。就书写方法而言,开始时儿童临摹教师的提示范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抄录教师提示的格言或故事。

(3)道德教育。

古代埃及在道德品质方面首重敬神,且特别虔诚地敬畏太阳神。其次,强调儿童应孝顺双亲,尤应孝母。再次,应具有睦邻、恤苦、怜贫等品德。贪婪被埃及人视为罪恶,自制和节欲受到人们的重视。儿童自小就被告知并践行“食物不可贪求饱腹”、“要把你的面包分给别人”等忍耐艰苦的思想。古埃及人在道德和伦理教育方面并未在理论上作出详细的阐述,而是竭力在具体言行上教导新生一代。

虽然古代埃及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并且创建了学校教育,但其学前教育只是处于萌芽阶段,教育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但古代埃及对学前教育所表现出的关注,为世界各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

1.古代印度的社会背景

古代印度是文化发达的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所特有的阶级压迫制度,把人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种姓)。具体说,婆罗门是僧侣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即武士。婆罗门种姓是享有最高权威的贵人阶级,刹帝利种姓也必须屈从于它。吠舍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虽属“再生”种姓,享有自由身,但仍处于被压迫地位。首陀罗地位最低,不属于再生种姓,是无权利的被奴役者。

在古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这是教育(包括学前教育)的主导思想。(www.xing528.com)

2.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概况

在各个等级中,婆罗门作为最高级的种姓,所受的教育体系比较完备。对儿童施教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家庭。儿童约在3—5岁,经过剃度礼,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内容包括养成有规则的日常生活习惯,而这种训练往往由母亲负责。除此之外,儿童主要任务是记诵《吠陀经》,这种教学有时请被称为“赖西斯”的圣游唱诗人担任。由于当时家长制盛行,父亲作为全家的统治者,决定着子女的命运、有权出卖甚至处死子女,当然也有教诲、培养子女的义务。为了保持种姓的世袭及善待僧侣,除了请赖西斯执教外,父亲也必须在家指导儿子记诵《吠陀经》,有时邻人子弟可以加入,形成一个小的学习团体。

刹帝利和吠陀子弟,虽然也有学习《吠陀经》的任务,但他们通常把大多数时间放到学习父辈行业的知识技能方面。

首陀罗子弟则被完全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奴隶主可以随意打骂、使用、交换和出售他们,他们仅仅是会说话的工具而已。

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与种姓制度密切相关,教育内容以《吠陀经》为主,教学场所以家庭为主,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虽然教学内容、方法简单,但其可以称为古代东方学前教育的典型代表。

(三)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1.古代希伯来的社会背景

古代希伯来人在长期动荡不定的生活中,始终以宗教信仰来维系生存和发展,他们信奉犹太教,奉耶和华(上帝)为最高主宰,《圣经》是每个犹太教徒必须诵记的宗教经典,因此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是以犹太教及其《圣经》为主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2.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概况

(1)早期的儿童观。

希伯来人将妇女生孩子看做是上帝的恩赐,并渴望男孩的降生。希伯来人一般以家庭为子女的教养场所,父亲既是家庭的祭司,又是孩子的教师。在这种以父权为主的家长制的家庭组织形式中,儿童遭受棍打、鞭抽是极为普遍的情况,因为希伯来人认为儿童生性愚昧,又轻易堕落,因此必须严格管教和约束。

(2)摩西改革后的儿童观。

摩西带领希伯来人返回故里后,被奉为“先知”,并推行了一些改革,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家庭教育中注重父子之间亲密感情和说服感化,因为犹太教经典《塔木德》规定:子女并非父母私有物,而是未来的天国公民,他们赋有独立的人格;要求家长“努力理解儿童,唤起他的兴趣,赢得他的积极同情”[2],为儿童提供玩具,乃至与儿童共同游戏娱乐。

(3)教育内容。

由于希伯来人信奉宗教,因此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并且他们认为这种教育应从早期开始。《旧约》中所记载的最著名的先知以赛亚,就主张婴儿断奶时就应该开始受教育。传说希伯来人还曾开设婴孩学校,收容5岁幼儿。在希伯来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经常召集子女共同背诵经典,并反复强调经典的条文是上帝的意志而不可更改。作为宗教教育的附带,也教授简单的文化知识、民族传说和祖先的训诫。至儿童稍长,家庭还对男孩进行职业技能的传授,而女孩基本由母亲管教。

古代希伯来人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自小就接受严格的宗教教育,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把希伯来人团结在一起,使整个犹太民族虽屡遭战祸而散居各地,但仍能保持其民族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