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策的调适顺应了“汉化”的潮流和趋势,强化了汉族的凝聚力。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无论是汉族占据统治地位,还是少数民族占据统治地位,他们都必须考虑如何协调民族关系来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汉族的统治者,还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实现社会控制,他们都要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来调适,使汉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拿汉族占统治地位时实行的和亲政策为例,其始于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世代通婚,发展至周代,不仅姬、姜两姓世为婚姻,而且其他各族贵族间的和亲通婚已成为传统习惯,甚至晋国公室贵族还常和戎、狄通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和亲通婚已成为华夏诸国与蛮、夷、戎、狄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的调适,大大增强了汉族形成过程中的凝聚力。进入汉代以后,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加突出了,和亲政策成为国策,昭君出塞成了历史佳话。整个西汉时期,有16起和亲,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和亲政策的调适,不仅避免了双方的武装冲突,还为匈奴的汉化沟通了心理,从而大大增强了汉族的凝聚力。
再拿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时实行的汉化政策为例,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在“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的‘永恒的历史规律’”[25]的作用下,推行汉化政策,规定讲汉语,用汉文,向汉语靠拢;离散部落,实行“编户齐民”,与汉族杂居;劝农桑,改游牧经济为农耕经济;兴办汉学,与汉人通婚,着汉人服饰,与汉族文化融合,大大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堪称典范,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门第、变婚俗、崇儒学、均田地[26]的社会控制,使汉族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此外,还有羁縻政策、土司政策、怀柔政策、朝贡政策、分封政策、内徙政策、教化政策、宗教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的调适,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围在政治上增强了汉族的凝聚力,使汉族这个雪球凝聚,在越滚越大的同时,也越滚越结实。
有意思的是面对汉族上下5000多年延绵不断的历史,面对汉族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面对汉族滚雪球似的壮大的人口,某学者于2010年6月的一天,在网上发帖对“纯种汉人不纯在”一文进行了辟谣,认为该文是某记者搞的假新闻。一个轩然大波变成了一场闹剧。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就说过:汉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正是在滚雪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汉族,具有民族所应该具有的所有特征,汉族是一个地地道道、道道地地的民族。
【注释】
[1]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13页。
[2]徐杰舜:《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2页。
[3]张齐:《他们是古罗马人的后裔吗?》,载《羊城晚报》,2000年2月10日,A1版。
[4]陈剑平:《翻读开封千年“犹太史”》,载《羊城晚报》,2000年2月11日,A1、A6版。
[5]陈初越、李开远:《锡兰王子后裔隐身泉州》,载《羊城晚报》,2000年2月21日,A1版。
[6]胡育颖、胡杰:《鹤山源氏源出鲜卑》,载《羊城晚报》,2000年2月22日,A1版。
[7]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46页、76页。
[8]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92页。
[9]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213页。
[10]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297页。
[11]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459页。(www.xing528.com)
[12]王育民:《中国人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515页。
[13]王克千、吴宗英:《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2页。
[14]参阅陶沙:《汉字的字数和使用》,《北京晚报》,1982年9月16日。
[15]转引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第1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年,88-89页。
[16]徐杰舜:《汉民族发展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345页。
[17]《韩非子·五蠹》。
[18]《史记·殷本纪》。
[19]《国语·鲁语上》。
[20]《史记·周本纪》。
[21]《史记·货殖列传》。
[22]《左传》襄公十四年。
[23]《左传》襄公十四年。
[24]《左传》襄公十四年。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70页。
[26]《魏书·高祖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