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在《蒋经国传》中指出:“国民党的统治,向以三种力量——军队、党、特务为支柱。”(《蒋经国传》,第457页)蒋经国到台湾后,可以说在其父的安排下,早已将这关系政权命脉的机关全部占尽。在党务方面,他从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起步,1950年即为仅有16人组成的国民党再造委员会成员,继而为中央委员、中常委,一直到蒋介石逝世,被中常委推举为党主席。在党务方面,他顽固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老调。他曾与美国学者谈到:
“在亚洲,一党专政是唯一统治的办法。政工、特务、青年救国团,共党攻击得最厉害,美国的误会也最深。基本的道理最清楚,我们反共是为了争自由,只有如此,才能反共。我们的原则是实行民主,但是共产党存在一天,我们永远无法实行我们的理想,那么则永远没有民主。”
蒋经国还通过对国民党的改造,帮助蒋介石排除异己,同时以很大的精力抓干部培训和青年的培养。他出任国民党改造委员会干部训练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通过成立革命实践研究院培训大批高级干部;1952年10月31日,又成立“青年反共救国团”,蒋介石任团长,蒋经国为主任,形成遍布各地的青年组织。这一切,日后都成为蒋经国的基本队伍。
在军队方面,蒋介石任命蒋经国出任“总政治部”主任,恢复政工制度。目的是强化对军队的控制与监督。为此,他在军队中建立健全各级政治机构,加强对军队的思想和组织控制,加大对主义的宣传和效忠“领袖”活动以及对军队的防谍整肃,使军队效忠于蒋氏父子。与此同时,他也作了一些改善官兵生活待遇,消除吃空额等腐败现象,加强军队文化生活以及官兵退辅的安置等工作,得到好评。蒋经国在军队的实力和声望也节节攀升,成为“国防部副部长、部长”。
在情报方面,早在1947年8月20日,蒋介石即在台北秘密成立了“政治行动委员会”,以“统一所有情报工作,并使之充实、强化”为基本任务。蒋经国很快成为该机构的负责人,并具体负责监督、筹划情报业务和对大陆进行破坏活动的指挥派遣。第二年,该单位改名为“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由秘密转为公开。资料组的名分不大,但由于有“总统府”的虎皮,又由“太子当政”,遂成为监理督导党、政、军诸多单位情报、防谍的中枢。蒋经国也就成了台湾秘密警察的头子。
蒋经国很快接管了“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对原先的情报机构进行改造,以便指挥。这样,原“军统”改名为“国防部情报局”,以对大陆情报搜集和布建反共工作站为主;原“中统”因原来的头子“二陈”死的死,走的走,遂将原来情报人员分别编入国民党改造委员会第6组(现“海工会”)和另成立的“内政部调查局”(后改为“法务部调查局”)。后来海工会又分一部分到大陆工作会,负责海外华侨的调查工作。台湾“警总”与“宪兵”则负责对中共在台特工和“暴乱”的调查与防范。可以说,台湾情治机构经过他的整顿,使之有了统一指挥。他要求各情报单位,“一定要健全组织,划分权责,严明赏罚,务求分工合作,各尽所能”(1951年9月1日,蒋经国在情报人员训练班的讲话。转引自李松林《蒋经国大传》上,第342页)。
在此基础上,台湾情报单位凭借“戒严”体制和蒋介石“保密防谍”的要求,将势力渗透到党、政、军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他们凭借特权控制社会,对可疑分子进行监控,到处抓人杀人,制造了无数大案和冤狱,形成了台湾史无前例的“白色恐怖”,靠暴力与特务行为巩固了蒋家天下。(www.xing528.com)
蒋经国以“太子”之尊,直接操控特务机构,既不利于他声誉的提升,还与国民党高层的权力结构发生矛盾或抵牾。诸如,当时的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对蒋经国的部下乱抓人就极为不满,进行抵制,并曾天真地向蒋介石进言:“如钧座厚爱经国兄,则不应使其主持特务,盖无论其是否仗势越权,必将成为人民仇恨的焦点。”蒋低头不语,装出很为难的表情,向吴斥责说:“别说下去啦!”(江南:《蒋经国传》,第273页)最终,吴国桢在与蒋经国的较量中败北,才意识到蒋介石“爱权之心,胜与爱国;爱子之心,胜于爱民”的道理,被逼出国,导致与蒋政权“隔洋大战”。此类事件颇多,它一方面说明,蒋介石在四面楚歌、众叛亲离之际,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才可信任的悲哀处境:另一方面也证明蒋经国确实是一个顽固的反共分子,好利用见不得人的非法手段对付、迫害政治对手及人民。这一切,恰恰为其父蒋介石所激赏。后经过蒋经国的提议,于1954年10月成立“国家安全局”,他自己退居二线,但实际仍在其掌控之下。
蒋介石为了建立独裁统治,更为了使蒋经国羽翼丰满、以便接班,不惜将原先的党国重臣及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同志”“兄弟”予以排斥、打击、乃至追杀。从而在台湾政坛演出了:放逐陈立夫、逼走吴国桢、囚禁孙立人、抓捕雷震等一系列闹剧,将蒋经国升迁路上的绊脚石一一清除。其后,最大的障碍就是当时的“副总统”陈诚。陈诚本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符合蒋介石所心仪的对蒋忠诚、黄埔系、浙江人等潜在条件,又具有家教严谨、不贪污的特点,曾为蒋家王朝效尽犬马之劳。1954年,被蒋介石保举为“副总统”后,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港台舆论一时盛传陈诚将成为蒋介石的接班人。然而,据蒋经国的老部下孙家麒分析,这不过是表面现象,实际并非如此。他说:
“因为第一,副总统的地位,虽然是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但并无实际力量,纵使再兼一个‘行政院院长’,在我们这个事实上等于总统制的国家里,‘行政院院长’又能发挥什么作用?俞鸿钧那任‘行政院院长’,还不是等于一名‘高级传达’?
“第二,陈诚先生虽然飞黄腾达甚早,然而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军人,在玩弄‘政治魔术’方面,确实瞠乎人后;同时他对老先生忠心耿耿,很少培植私人势力结党营私,所以他缺乏一个有力的政治性集团,充当他的政治资本。
“第三,他的年龄虽比老先生年轻10多岁,但他的健康情形,反而较老先生更差,也可能衰老得更快,太子先生和他恰恰相反,在这三方面都比他优越得多。”(孙家麒:《我所认识的蒋经国》第4—5页)
实际上,陈诚在任“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期间,与蒋家的矛盾日渐激化。诸如,蒋介石拟成立“救国团”,陈诚则不同意;在“行政院”人事安排上,也常发生争执;更重要的是在蒋介石再度连任“总统”的问题上,他的举止颇受蒋家猜疑。矛盾的中心是与蒋经国的利害冲突。随着蒋经国势力的逐步扩张,陈诚终于被抛出权力中心。1963年,陈诚因病请辞获准。1965年3月5日去世。这样,蒋经国升迁路上的最后一个障碍终于排除,其对台湾的党、政、军、警、特已到了全盘掌控的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