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改革与工业发展-变迁中的民国工业

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改革与工业发展-变迁中的民国工业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致作为中国货币的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物价猛跌,银行倒闭,国内工业受到严重打击。法币政策的实施给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其一,法币政策的实施使中国货币制度发展到了信用本位阶段,斩断了世界银价涨落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途径,为中国政府通过货币政策以民族利益为基准调节国内工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如以上所述,南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税制、币制改革,掌握了调控工业发展的两大利器,其影响市场的能力空前提高。

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改革与工业发展-变迁中的民国工业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影响经济调控工业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货币制度的变革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行为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民国时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实行银本位制的大国,在货币流通中往往银两和银元并行。但中国本土又不大量出产这种矿藏,也不是这种矿藏的最主要消费国,因此,中国不能控制世界银价的涨落。由此形成一个尴尬的局面,作为中国的货币的银在国外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随供给和需求变动而上下涨落,从而引起中国货币的汇率不停地变动,形成不确定性的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进而给中国经济带来忽而的景气,忽而的萎缩,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使中国经济对资本主义市场呈现一种明显的依附性的殖民主义特点。

在20世纪20、30年代,银价的涨落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银价大多时候下跌,在中国造成通货扩张,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景气。在这种背景下,银价的下跌无形中有了保护国内工业的意义。但是,遗憾的是,货币涨落对经济周期的调和对国内工业的保护不是掌握在中国政府手中,而是受到美国利益的左右。

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经济多事之秋。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各国进入全面的萧条时期,物价下跌,但银价跌幅更剧;而银本位的中国在银价下跌的保护下,出口只是略有下降,而进口下降更多一些,没有带来通货紧缩,在中国出现了一个景气状态。然而,好景不长,1931年开始,英国日本和印度等中国主要的贸易对象纷纷放弃金本位,其本币相继贬值,银价相对上升,更糟糕的是美国也放弃金本位并实施了购银法案,银价到1935年4月比1933年初上涨了2倍多。导致作为中国货币的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物价猛跌,银行倒闭,国内工业受到严重打击。

南京政府在1935年11月正式废除银本位,实行白银国有,推行法币。法币政策的实施给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www.xing528.com)

其一,法币政策的实施使中国货币制度发展到了信用本位阶段,斩断了世界银价涨落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途径,为中国政府通过货币政策以民族利益为基准调节国内工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6]法币政策的实施,大大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从此以后,政府可以通过管理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国内工业的发展。

其二,法币政策的实施也提高了交易效率,扩展了市场范围,间接地瓦解着自然经济。法币政策结束了币制的混乱,降低了交易流通成本,并且通过纸币的发行,解决了市场流通中硬通货不足的困难,从而为市场范围的扩展提供了条件,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

其三,币制改革也增强了南京政府推动国家资本主义的能力。币制改革使南京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白银储备,为其国际融资提供了便利,也为其对内掠夺提供了更便捷的手段。这都加强了南京政府调节工业发展的能力。

如以上所述,南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税制、币制改革,掌握了调控工业发展的两大利器,其影响市场的能力空前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