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工业:棉纺织业发展(1912~1936)

民国工业:棉纺织业发展(1912~1936)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棉纺织业是该时期发展最快的产业。棉纺织业在该时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但总体增长非常迅速,从1914—1922年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其后在1923、1924年原料涨价导致棉纺织业陷入萧条,但1925年又恢复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棉纺织业经过这个阶段的高速发展后,已经大大改变了中国棉纺织工业品的进出口结构。到1923年,棉纺织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短暂的萧条期。

民国工业:棉纺织业发展(1912~1936)

棉纺织业是该时期发展最快的产业。它在当时形成的工业区域布局直到现代仍然影响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其长期积累起的竞争优势如今也时常成为中美中欧贸易争端中的热点,因此,研究这个产业在该阶段的发展,可以从局部了解这个时期的工业发展状况。

棉纺织业在该时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但总体增长非常迅速,从1914—1922年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其后在1923、1924年原料涨价导致棉纺织业陷入萧条,但1925年又恢复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从1912—1927年间,华商纱厂纱锭数从50万枚增至2018588枚,增长了3倍多,华商纱厂从13家增至1927年的73家,工厂数增长了近5倍。[34]

首先来看1912—1922年的高速增长阶段,纱机由50万锭增至近160万锭,平均年增长率为12.1%,布机由2616台增至6675台,年均增长率为11%,若从1914年一战开始算起,增长率分别为15.6%和14.4%,速度可谓空前。

棉纺织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利润率也在提高。以表3—11所列各厂为例。

表3—11

*会计年度为本年三月至次年二月。
资料来源: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63页。

如表3—11中所列各厂在1914—1922间利润普遍较为优厚,其中1919年盈利达到了该时期的顶点,如南通大生一厂1919年盈利265.21万两,利润率达到了106.1%;而武昌楚兴公司1920年盈利400万两,利润率达到了惊人的571.4%。(www.xing528.com)

利润的丰厚带来了两个后果,第一是资本积累加快,资本的有机构成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在1911年,据估计,每百万纱锭雇工人数是650人,而到了1925年,每百万纱锭雇工数下降到550人;而每百台织机雇工人数由1911年的280人下降到1925年的185人,下降幅度更大。[35]

丰厚的利润以及易于波动的产业发展也使这个阶段的资本有了集中化的迹象。例如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在前期已开办二厂的条件下,又在海门创办三厂;荣宗敬、荣德生创办的申新系纱厂到1922年已设有四厂,累计资产达到了1591万元,后来更扩充九厂,庞大的荣氏企业根基就是在这个阶段奠定的;周学熙创办的华新系纺织公司也陆续设立四个华新纱厂,成为北方最大的棉纺织资本集团。

棉纺织业经过这个阶段的高速发展后,已经大大改变了中国棉纺织工业品的进出口结构。见表3—12。

表3—12 棉货进出口 (单位:1000)

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42页。

在表3—12中,进口下降最显著的是棉纱,从1913年的2685千担下降到了1925年的527千担,而且同期还有了少量的出口。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原棉(主要是长绒棉)进口扩大,原棉进出口折抵后,进口增长还是很惊人,这也说明当时棉纺织业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而棉纺织品的进口,增长还是较快,但考虑到这个时期国外物价的飞涨,其实际进口量的增长没有这么快(见表3—7)。总体来看,这个时期棉纱的进口替代仍然较为很显著,据陈争平估计,到1927年棉纱已经由入超变为出超。

到1923年,棉纺织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短暂的萧条期。此时,原棉的价格开始上涨,如1922年通州棉价每司马担46.80元,1923年涨至53.76元,1924年再升至60.16元。厂商惊呼花贵纱贱,市场竞争激烈,引起纱厂普遍的亏损。但1925年后,“五卅”运动开始,掀起了抵货运动,爱用国货的号召使国产工业品供不应求,棉纺织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各地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投资、扩张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