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工业的变迁与发展

民国工业的变迁与发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旺盛的国内市场总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但仅仅是在产业有供给能力的条件下,这种需求才是有效需求,才会推动工业的发展,并决定工业发展的模式。再者,商会的设立及其公断体系的建立促进了经营中的合作,节约了交易费用,而且对不利于行业发展的问题有了一个寻求集体解决的平台。工农业产品存在明显的剪刀差,工业发展原料成本低廉,大大提高了工业品的市场供给能力。

民国工业的变迁与发展

旺盛的国内市场总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但仅仅是在产业有供给能力的条件下,这种需求才是有效需求,才会推动工业的发展,并决定工业发展的模式。因此,还必须了解这个时期的市场供给状况。

市场的供给状况受到相关技术、制度和生产要素价格的约束,这些约束条件通过对供给的影响进而制约需求。

制度方面,这个时期的制度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首先,如前所述,北京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为近代企业的设立、运营创立了可以预期的亲资本主义的规则体系,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虽然政府的奖励扶助计划多半是口惠而实不至,但另一方面政府财力的紧蹙也为近代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财力紧蹙使政府在干预经济和调节市场上软弱乏力,避免了强大政府扭曲市场而对企业经营造成的扰乱。其次,革命后的社会掀起了实业建国的热潮,保护民族工业的呼声甚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基础。再者,商会的设立及其公断体系的建立促进了经营中的合作,节约了交易费用,而且对不利于行业发展的问题有了一个寻求集体解决的平台。

那么这个时期的要素价格状况又如何呢。首先来看工业原料价格的变动,见表3—8。

表3—8 1913—1920年间工业品和原料价格指数 1913=100

资料来源: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52页,表5—35。

这个时期的工业主要是消费品工业,尤其是直接消费品工业,其原料主要是农产品,典型的如纺织工业和面粉工业分别以棉花小麦作为原料,因此,衡量相关原料的价格就以棉花和小麦的价格变动为标准。如表3—8所示,以1913年为100,则工业品批发价从1913年到1920年上涨了68%,而同期农产品批发价只上涨了不到26%,其间上涨速度相差了42个百分点,原料上涨速度远远不敌工业品上涨速度。工农业产品存在明显的剪刀差,工业发展原料成本低廉,大大提高了工业品的市场供给能力。

接着再来看该时期劳动力价格的变动情况,见表3—9。

表3—9 1914—1920年间物价和工资指数表 1915=100(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0版第853页,表5—36。

在这里,劳动力价格主要以相对于物价的工资指数来衡量。如表3—9所示,华北工资变动大多时候略低于同期物价变动幅度,而和粮价浮动大致相仿,结合表3—8表达的信息,该期工资涨落相仿于农产品,也就意味着远远落后于工业品上涨幅度,因此,对于工业发展来说,劳动力成本较低。表3—9中反映的广州工资有数据的几年中工资涨落水平落后于米价,更落后于物价,说明广州的劳动力甚至更便宜。

再次来看该时期资本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见表3—10。

表3—10 天津银行放款利率的统计(1892—1923) 单位:分/月息

资料来源:王玉茹:《近代中国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初探》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

表3—10列出了从1897—1923年间天津银行放款利率的统计,总体来看,利率水平呈现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不很明显。相对来说,这个时期利率水平沿海普遍低于内地,天津作为北方的金融中心,其利率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而同期外资银行年利率要低很多,有人估计大约是4%—8%之间[32],但外资银行主要是服务于外国企业和对外贸易。总体来说这个阶段资本的价格较为平稳,不会对投资造成很明显的影响。

通过对这个时期生产要素价格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原料和劳动力的价格都很低,资本价格较为平稳,但比西方工业国要高。

在这种生产要素价格组合中,劳动密集型的、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品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从供给角度看,这种要素组合的工业品会被优先供给。而这一类工业品往往就是直接消费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