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工业:1912~1936的变迁与关系

民国工业:1912~1936的变迁与关系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元经济论中强调了传统部门的停滞、等待现代部门的改造,呈现的完全是一幅被动的图景。但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后发植入型国家中,传统部门并不总是那么被动。从对工业品市场需求的影响来看,传统部门和近代工业部门处在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中。同时,它也基本能够满足近代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并为较快增长的近代工业提供充足的廉价劳动力。[40]工场手工业在促进近代工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很明显。

民国工业:1912~1936的变迁与关系

二元论描述的经济史给人一种十分明显的线性历史观的振奋,它展示和预言着后发展国家如何在传统部门尤其是传统农业的包围中加速近代工业资本积累,实现工业化的美好前景,但我们在现实发展中遇到的却远远超过了模型所告诉的。二元经济论中强调了传统部门的停滞、等待现代部门的改造,呈现的完全是一幅被动的图景。但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后发植入型国家中,传统部门并不总是那么被动。相反,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传统部分包括传统农业、手工业和作为中间部门(介乎近代与传统中间的)的工场手工业都对近代工业有着复杂的影响。

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对近代工业市场的影响。

经济理论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产业发展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有效的市场需求,通过分析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就可以探寻影响经济发展的根源。[37]而与需求相对应的供给不过是在特定技术条件和制度环境约束下对需求的一种回应和投射而已。持续的工业发展也取决于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是否足以产生强大持久的推动,换言之,我们要想解释一个社会的工业发展状况,必须识别其经济社会结构与诱发对工业产品的某种持久旺盛的需求之间有何内在的关联。

从对工业品市场需求的影响来看,传统部门和近代工业部门处在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中。

首先看传统部门中的最大产业——农业,由于传统农业的商品化发展缓慢,大部分保持着或以家庭或以地方小市场为单位的自给自足,在一定意义上,它和近代工业是分离的,对近代工业品的需求也与其自身庞大的规模极不相称,这直接导致了工业发展的市场推动不足。[38]

但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毕竟还是在缓慢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被卷入到市场体系中,为工业发展供给粮食和原料,只是被卷入到市场体系的农业仍旧没有改变其落后的经营方式,在与工业的交易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类工农业交易虽然为工业发展降低了成本,但不停地被汲取也使农业更趋衰弱,使其很难通过不断增长的对工业品的需求来诱致工业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结构的发展、升级。(www.xing528.com)

其次从家庭手工业看,在市场发展的条件下,家庭手工业积极利用社会分工提高自身收益的自发调整,为近代工业品提供了市场,典型的如手织布对机制纱的旺盛需求刺激了纺织工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家庭手工业在家庭或者地方小市场中的自足性也挤占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宝贵市场份额。

最后从工场手工业看,作为一种混合性的中间经济成分,工场手工业在本质上也是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在一定意义上它也会挤占近代工业品的市场(直到进入20世纪30年代近代工业加速后,近代工业的产值才超过了工场手工业);但另一方面,工场手工业和近代工业长期共融共进的特点也很突出,工场手工业从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两个方面又都扩大了近代工业的市场。

除了对近代工业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之外,传统部门还从其他方面作用于近代工业的发展。传统农业虽然增长缓慢,但仍然能够为不断增加的人口提供粮食。同时,它也基本能够满足近代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并为较快增长的近代工业提供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传统农业的剩余巨大(据估计地租占了农业产值的近一半),这些农业剩余也或多或少地转化为工业积累。此外,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交换的过程中,由于贸易条件的变化所产生的农业隐形流出,也是近代工业资本积累的一个来源,[39]这是传统农业对近代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40]

工场手工业在促进近代工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很明显。作为一种原始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工场手工业和近代工业相似之处颇多,这为工场手工业经历一段积累转化为近代工业提供了可能;[41]而且工场手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其对剩余劳动人口的吸纳力量惊人,[42]通过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过渡,为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潜在的可用劳动力储备;再者,在一定程度上,工场手工业还会和近代工厂形成某种业务互补,典型的比如棉纺织业方面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也为某些近代工业提供产品配件。[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