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军长征对宁夏回族人民的影响

红军长征对宁夏回族人民的影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军长征对宁夏回族人民的深远影响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致使红军伤亡惨重,元气大伤,根据地日益缩小。所以红军在宁夏回族地区所执行的民族政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条例性,效果也非常明显。

红军长征对宁夏回族人民的影响

红军长征对宁夏回族人民的深远影响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致使红军伤亡惨重,元气大伤,根据地日益缩小。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放弃江西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同时,长征也是为了把红军拉到抗日前线,践行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准备团结全国人民、各种政治势力和军事集团共同对日宣战。早在1934年7月,党就命令寻淮洲领导的红七军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联合组成红十军团,作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行长征。但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下中途遭到失败。后来党又命令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作为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从豫陕径直长征北上。而且又在1935年8月1日的长征途中,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联合署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红军主力一、二、四方面军是于1934年9~10月间,分别从各自的根据地出发,开始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行动的。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在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程子华的率领下(8月22日,原政委吴焕先牺牲后,徐海东副军长任军长、程子华任政委),由宁夏固原地区进入陕北,首先实现了与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北红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的胜利会师,会师后三个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此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时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政委)亦于同年10月19日,也由宁夏固原地区进入陕北,抵达吴起镇,很快就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重新建立了陕甘宁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6年5月,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在总结红军东征战役的同时,又发布了西征战役的命令。中央决定以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指挥红一军团(代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和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刘志丹已牺牲)等部队,分别从陕北驻地分左右两路向今宁夏进军。西征红军总部曾设于今同心县豫旺堡和羊路乡吊堡子。西征战役历时两个月,进行十多次较大的战斗,开辟了一大片新区,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做好了准备。1936年10月9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又在今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1月中旬,朱德领导的红军总部、彭德怀率领的西征前敌总指挥部和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部队,都集中在今同心县和海原县境内,于是就在同心城召开一个盛大的“三军团聚军民联欢大会”。红军总部和三大主力的主要领导人朱德、张国焘、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萧克等和地方政府领导马和福等都参加了大会,朱老总在大会上讲了话。1936年11月21日,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密切配合,在山城堡痛歼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1个旅、2个团。山城堡战役是三大主力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仗,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时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多,纵横驰骋10余省,冲破敌军的围追堵截,历尽艰难险阻,翻越千山万水,爬雪山过草地,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大半个中国土地,行程长达二万余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正如毛泽东在总结长征的意义时说:“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历来就是一个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革命武装和工作队,红军在两年时间里,在10多个省的范围内,向两亿多各族人民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农革命的道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红军长征这个庞大的宣传队告诉沿途各族人民,被压迫人民要求得自身的翻身解放,当家做主,就得跟着共产党起来革命,用武力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现在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侵略中国,要想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不做亡国奴,就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结成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救国。红军长征这个特殊的播种机,所到之处,又撒下了革命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祖国大地上发芽、生根、成长、开花、结果,终将带来收获。红军长征和西征在宁夏地区的一系列活动,同样给广大回族人民宣传了革命的道理,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它的阶级本质,也在宁夏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使回族人民在茫茫的黑夜中看见了光明,给回族人民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这个意义和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践行

(一)红军唤醒了六盘山地区的回族人民

红军长征和西征,曾三次活跃在宁夏南部和中部的贫困山区,这里都是回族的聚居地区。这时我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掌握已达到了新的水平。因为长征过程中,红军先后路过湘桂的瑶族区、湘黔的苗族区、川康的彝族区和藏族区以及甘肃的回族区,在运用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民族实际问题中,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受到沿途各族人民的普遍欢迎。军队中残存的大汉族主义受到反复批判,通过红军细致的政治工作,民族隔阂正在消失,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很快就深入人心。党和红军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已经基本上找到了解决我国各民族大团结问题的一些基本理论和主要办法。所以红军在宁夏回族地区所执行的民族政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条例性,效果也非常明显。早在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在进入宁夏南部六盘山区时,就对部队进行过民族宗教政策的集中教育,指示各部所有指战员,要把反对大汉族主义和模范执行民族团结政策,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中去,全军都要按照“三大禁条,四项注意”(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吃大荤,禁止毁坏回文经典;注意讲究清洁,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不准乱用回民的器具,注意回汉两大民族的团结)规范自己的行动。中央红军在进入六盘山地区之前,中革军委也向各部颁布《回民地区守则》,规定部队在进驻回民村庄之前,要先联系,经同意后方可进村,否则就在村外露营;任何人不准进入清真寺;不准借用回民的灶具,不准在回民村庄杀猪、吃猪肉;要积极向回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反对汉官压迫回民;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从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做起,全军的模范行动,感动了广大回族人民,他们称红军是“回民的军队”、“仁义之师”,积极给红军筹粮、送菜,报告敌情,表现了回族人民对红军的真诚拥护和热爱。

红军西征战役打响之前,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在1936年5月24日向全军发布《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次日,又颁布了由毛泽东署名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主张“在民族平等的原则上,回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建立回民自治政府”,“愿意武装回民,成立独立的‘回民抗日军’……将来成为抗日联军的主要力量之一”,“改善回民的生活”、“发展回民教育”,号召“回汉两大民族亲密的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唤醒了广大回族人民,提高了回族人民的政治觉悟

红军帮助回族人民成立了自己的自治政府。早在红军长征路过宁夏南部山区时,就在回族之乡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红军严明纪律,正确的民族政策已深入人心,广大回汉人民早就盼望自己的部队再能回到他们的身边。这次西征战役一开始,中革军委又及时提出要在回民“占人口1/2至3/4的甘肃、宁夏地区,帮助回族人民建立独立政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也明确指出:“加紧争取与帮助回民走到抗日反国民党军阀卖国贼的战线上来,并联合苏维埃红军为回族的自决与解放而斗争,创造西北新的伟大的局面,是党和红军极迫切的重要的政治任务。”并且具体规定对回民的基本原则是:“回民自决,回民的事情由回民自己解决,我们只能站在帮助与督促的地位上推动与发动他们的斗争。”西征红军进入豫旺县以后,就是遵循着上述主张与原则进行实践的。

首先,在红军中加强民族政策教育。国民党反动派和回族军阀马鸿逵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不断向群众造谣和进行发动宣传,蒙骗不知真相的回民群众,说什么共产党“杀回灭教”、“共产共妻”、“煮阿訇”等等。所以,红军如果不懂得党的民族政策,不懂得回民的风俗与宗教信仰,不以真诚的态度去接近他们,要做好回民之乡的群众工作是不可能的。因此,西征红军除了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外,总部给全军印发了《回民工作守则》和《连队讲话材料》作为指战员的基本教材。《红色中华》报还开辟《回民工作问答》专栏,解答回民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部队还举办回民干部培训班,培养得力的民族干部。同时,在总部成立回民教导团,连队普遍成立回民工作委员会。红十五军团还成立了回民独立师,派回族干部马青年担任师长,有的部队还成立了回民连。在驻防回民区以后,总部政治部又统一规定了标语口号,如“红军不侵犯回民的利益”、“回汉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一律平等”、“信仰自由”、“保护清真寺”、“回民自己武装起来,组织回民抗日军”等,在城乡广泛刷写宣传。

其次,深入发动群众,建立革命组织。红军进驻豫旺地区之后,深入回民村户,进行访贫问苦,召开座谈会,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在吃水困难的地方,部队开展了“满缸水”活动,给群众背水送水。红军的一举一动取得了回民同胞的信任,受反动宣传蒙蔽的群众陆续回家,而且逐渐跟红军战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由于党的政策得到贯彻和执行,群众的觉悟迅速提高,各地除了成立乡、区苏维埃政府外,还组织起了“回民联合会”、“回民解放会”、“抗日救国会”、“停战抗日促进会”等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在筹粮支前、大造革命舆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红军总部规定,在回民区一般不打回民土豪,但逃亡地主、土豪地里的黄熟庄稼,红军配合基层政府,组织粮食收割队进行统一收割,除分给群众外,其余留作军粮。对于那些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后,仍图谋不轨而有破坏行为的地主土豪,则组织群众没收其财产,同时还把在汉民地区打土豪得到的果实分配给回民地区的贫苦农民。据不完全统计,红军给贫困回民群众总共发过6批粮食,5万多只羊和1000头左右耕畜。至于税赋和劳役则全部废除。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本县在共产党统治下,已有好几个月不交税。一星期前本县农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向彭德怀送来六大车粮食和辎重,对免税表示感谢。”他亲眼看到,预旺地区广大城乡回汉人民对红军非常满意,到处呈现出一派生产繁忙、市场繁荣的景象。

由于开展了广泛的群众发动工作,使党的抗日救亡和民族政策深受广大回族人民和宗教上层人士所拥护,加上各种群众团体和乡、区两级人民政权的相继建立,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经过筹备和中央批准,于1936年10月20~22日,在同心城清真大寺召开大会,庄严宣告我国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的革命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诞生了。会议通过了《豫海回民自治政府纲要和条例》、《减租减息条例》、《土地条例》和回民自治政府的其他有关议案。选出了自治政府的领导人,雇农出身的本地回族农民马和福当选为回民自治政府主席。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管辖6个区,约8000平方公里3万多人。自治政府设在王家团庄。

虽然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只存在6个月时间,但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势下,实现各民族平等,尤其是把回民长期以来要求自觉的斗争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结合起来实施民族政策的一次有益尝试。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给回族人民求生存谋解放带来了希望,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回族人民的救星。所以,中国第一个县级回回民族自治政府产生在回民聚居地区的宁夏,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

二、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深入人心

(一)豫海县回族人民以实际行动支持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首先,自治政府一成立就制定了《回民解放组织章程》,并在各村、乡、区先后成立了各级回民解放会,向全体同胞宣传红军是真正抗日救国的革命军队,号召大家用实际行动支持红军。其次,成立回民地方武装。县上成立一支由马和福任队长的游击队。各乡、区也成立了游击小组。还把原有的民间各种武装小组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起一个在党指导下的江湖抗日游击大队。回民地方武装,在保卫自治政权,消灭土匪,牵制敌军和打土豪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再次,在支前和保障红军供给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中部是干旱少雨极为贫困的地区,加上红军既不派粮又不收税,全军的给养全靠自筹和公平买卖来解决。当地自治组织采用许多办法来帮助红军。如帮助采购,劝说有余粮的大户把粮食卖给红军,把逃亡地主的窖藏粮食没收,还组织收割队把个别逃亡老财地里的“黄粮”抢收分给穷人一部分,其余全充军粮,还打了个别罪大恶极的土豪。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征得粮食6万余斤,银元8万多元,皮衣1000多件,大大缓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

自治县主席马和福以极大的热情,夜以继日地为群众办事,为支持红军做了大量工作,是宁夏回族人民的优秀代表。直到他被捕后,在反动派的酷刑逼供和威逼利诱下,始终忠贞不屈,大义凛然,使敌人一无所获,1937年4月被杀害。马和福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和回族人民的英雄

(二)回民骑兵团是回族人民的抗日革命武装

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扩大对华侵略战争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却背信弃义发动反共高潮,从1939年5月起,在抗日大后方的甘肃、宁夏,强迫民众修筑了西起宁夏,南沿泾水,东迄黄河,绵延千里的五道封锁线,企图困死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还指使周边的国民党军队不断对边区制造摩擦。

正是这样的大形势下,宁夏海固地区回族人民不堪国民党政府的欺辱、压迫和屠杀,从1939年1月至1941年5月,连续发起了三次武装暴动,喊出了“打倒欺回灭教的国民政府,保教保民”、“反蒋抗日,寻找民族出路”、“自己武装自己”、“杀贪官,灭土豪,打富济贫”等口号。从内容上看,这些口号与红军长征、西征时的主张是何等相似,这绝不是巧合,而是红军长征影响的表现。回族人民的斗争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镇压和欺骗分化之下,死伤惨重,走投无路,使整个海固地区都被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暴动后期的年轻领导人马思义毅然于1941年6月率领200多名回民兄弟义无反顾地奔向陕甘宁边区。边区各级军政首长热情接待了这支来自国统区的反蒋勇士们,称他们是“西北地区的民族英雄”,并给这支武装赠送了一面写有“浩气长存”四个字的锦旗。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接见了马思义等人,勉励他带好队伍,继续进行斗争。马思义的这支回族武装被命名为“陕甘宁边区驻防司令部抗日回民骑兵团”,马思义任团长。马思义进步很快,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支回民武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被陇东人民誉为“常胜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也给革命事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民族干部。

伟大的长征精神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创作的《清平乐·六盘山》诗词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千古绝句,鼓舞着宁夏回汉各族人民,永远心向共产党,在党的指引下,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征程中,再到当前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新时期,始终坚持革命方向,坚定革命意志,为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

今天,70年前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的每一个脚印,党和人民军队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宁夏指挥过的每一场战斗,生活和活动过的每一处地点,都被宁夏回汉人民尊崇为革命的圣迹而化为红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宁夏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挖掘、开发这些红色宝藏,要把他开辟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课堂。同时,也将要逐步将这些红色人文资源建设成为供人们瞻仰、接受教育的大型的系列红色旅游新景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