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化龙:绝地求生朔方战场,智取敌军千军万马

马化龙:绝地求生朔方战场,智取敌军千军万马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光二十九年,马化龙正式继承哲派第五辈掌教人职位。但是,马化龙并没有被强大敌人所吓倒,而是一面以小败麻痹敌军,一面断敌粮道,使数千大军困处沙漠。马化龙在向穆将军求抚之时,还请求阿拉善驸马亲王贡桑珠尔默特从中说情。老谋深算的马化龙心里明白,朝廷的招抚不过是骗局,因为当时“大军方萃

马化龙:绝地求生朔方战场,智取敌军千军万马

马化龙

马化龙(1811-1871),清代宁夏回族反清斗争首领。讳书“化隆”,曾用名马朝清,经名拖必尔亭俩,道号赛义德·束海达依(殉道者的领袖)。生于宁夏灵州金积堡(今吴忠金积)的伊斯兰教世家,其祖父马达天和父亲马以德为哲赫忍耶门宦第三、第四辈掌教人。自幼因清廷查禁哲派“新教”,教门和家庭屡遇变故,处境艰险,生活困苦,而他仍然坚持师从伏羌(今甘肃甘谷)南关马二阿訇(人称“关里爷”)和山东金爷攻读阿文经典。由于他聪明好学,有悟性,学业进步很快,深受教内长辈的青睐,尤其受到平凉大阿訇穆生华的器重。“穆大阿訇临死,以其常服白帽、红衣传马化龙,令其众归化龙管束”[1]。马化龙完成学业后,父亲马以德亲自为其“穿衣”(毕业授阿訇职称)。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马化龙正式继承哲派第五辈掌教人职位。[2]

马化龙通经尚武,多机巧,善口辩,“有智权谋”,并“纳捐武职”在身,加之掌教人特权和源源不断的宗教收入,以及儿子马耀邦经商有方等原因,使马家很快“富甲一乡”,“远近回民皆悦服”,并受到他的保护和恩惠,故“人以为有郭解、杜季良之遗风”[3],被广大穆民称为“大善人”而拥戴他为自己的领袖,并把振兴哲派教门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马化龙的身上。马化龙亦当仁不让,以“总大阿訇”自称,还往往“自托神灵,妄言祸福”。“时作讹谣,无不奇验”,教民们则深信不疑,认为他“时露灵异,疗病则愈,求嗣则得之”,对他的崇拜简直是“如醉如痴,牢不可破”,“奉之若雷电鬼神,莫敢有异”[4],甚至在战伤垂危,或被困饥饿待毙之际,仍然“互相宽慰,谓总大阿訇必有保安之法”,“迷惑陷溺之深,岂宜至此!”[5]清咸丰间,在列强侵略和人民反清浪潮的打击下,清廷捉襟见肘,穷于应付,因而官方对新教的控制日益放松,对地处西北边远地区的金积堡弹丸小堡更是鞭长莫及,这给马化龙复兴教门带来了良机。同时,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之际,当广大穆斯林人民拿起武器进行反暴和争取生存权利斗争开展起来之时,他也被推到了领导穆民战斗的最前锋了。

同治元年(1862年)春,太平军扶王陈德才、遵王赖文光和四川农民军将领兰大顺等部进军陕西,适逢渭南发生回汉纠纷,“向来地方官偏袒汉民,凡争讼斗殴,无论曲直,皆抑压回民。汉民复恃众欺凌,不知回性桀骜,亿万同心。日积月长,仇恨滋深”[6]。这种仇恨和强烈不满,遂“因发捻波连而起”[7],终于在任武等人的领导下,揭开了清代西北第三次回民大起义的序幕。同年八月,宁夏平远所(今同心预旺)清军把总马兆元首先响应陕西回民起义,率韦州、惠安、王家团庄各地回民军攻打灵州城。[8]接着马化龙亦在金积堡领导宁夏灵州、府城和平罗各地回民同时举旗反清。次年,陕西回民军在强大官军的压迫下大举西进,平凉、固原州城和盐茶厅城(今海原)先后失守,宁夏地区回军亦乘清军南北不能周顾的有利时机,于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日,一举夺取宁夏府城(今银川)和灵州州城(今灵武),[9]宁夏道侯登云全家被杀,宁夏总兵官丰登额、宁夏府知府吕际韶自杀。灵州知州钟兰、守备叶生莲战死。回军又乘大胜军威,将宁夏八旗驻军满城和北部平罗县城团团包围。至此,宁夏各堡回民均揭竿而起,反清战火在大河两岸和六盘山区形成燎原之势。就连宁夏县知县彭庆章和宁夏县驻防军游击保立也投向回军营垒。马化龙则以总大阿訇、大教主和“统理宁郡两河等处地方军机事务大总戎”的身份自居,坐镇金积堡,委官颁印,全面指挥宁夏各地回民起义大军的对清斗争。[10]这时,新任陕甘总督杨岳斌不得不向朝廷呼救,他说:“现在河狄之贼扰于南,平固之贼扰于东,宁灵之贼扰于北,凉肃之贼扰于西,几于剿不胜剿,防不胜防。臣若株守省垣,则饥军终虞坐困,若出省剿办则根本时虞动摇。外察贼势,内度兵力,实属不敷分拨。”[11]清廷这才感到陕甘事态的严重性,便急忙把正在扬州前线指挥与太平天国军作战的西安将军都兴阿调回,任命他为陕甘总督,暂兼督办甘肃军务,命固原提督雷正绾为帮办甘肃军务,令都兴阿指挥直隶、山西、山东等省援兵从东北路定边、花马池进逼平罗县和宁夏府城;命固原提督雷正绾,指挥甘肃提督陶茂林和河州镇总兵官曹克忠各部,从南部收复平凉、固原后,一路向金积堡攻进。不久,又增派湖北荆州将军穆图善为帮办甘肃军务,督带马步两军,与都兴阿会合,以壮大东北路大军。同时,又命阿拉善旗亲王贡桑珠尔默特,亲率蒙古骑兵赴宁夏参战,支援官军的清剿战役。四年(1865年)五月,清军东北路进展顺利,先后解了平罗县城和宁夏满城之围,开始进攻宁夏府城之外围;南路雷正绾部也按照计划,进驻惠安堡、石沟驿,曹克忠部亦越过宁安堡、白马寺、滚泉,扎营于强家沙窝一带,雷、曹两军连营进扎,联成一气,窥视金积堡。这时,清军北、南两路大军遥相呼应,形成对宁夏府和金灵地区夹击的有利态势。但是,马化龙并没有被强大敌人所吓倒,而是一面以小败麻痹敌军,一面断敌粮道,使数千大军困处沙漠。“师旅饥困,竞日一餐糊粥,后仍撷草根木叶以食。”[12]当敌军战斗力大大下降之后,马化龙命各路回军,向强家沙窝发起突然进攻,一举击败南路清军,雷、曹二部吃了一个大败仗,又加军营哗变,几乎造成全军覆没,他们只收拢少数残部一直退逃到平凉才驻营整顿。东北路清军在南路败势的影响下,亦军心不稳,兵无斗志而“旷日持久”,“师老兵疲”,“府城久攻不下”。清廷大为震怒,遂免了都兴阿的职,以新任宁夏将军穆图善,接任督办甘肃军务。清军对宁夏的第一次清剿被彻底粉碎。

五年初,马化龙在大胜之后,主动把宁夏府城、灵州州城和道、府、州大印一起统统退还官方,并向清军捐纳粮银,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马朝清”,以示忠于清廷,永不再反。而新任宁夏将军穆图善也无志战斗,亦借此极力主抚。马化龙在向穆将军求抚之时,还请求阿拉善驸马亲王贡桑珠尔默特从中说情。这位蒙古王爷自己也不敢与回军打下去,当然亦主抚,还当面对马化龙说:“有我上京见老佛爷,保你们没事,知道你们太亏。”[13]于是宁夏抚局告成,这给回军争取到了休整、补充和修筑堡寨的宝贵时问。老谋深算的马化龙心里明白,朝廷的招抚不过是骗局,因为当时“大军方萃力攻平凉,势难兼顾,姑许投诚,以事羁縻”[14],完全是权宜之计。果然,就在宁夏抚局办成之后月余,清廷就把镇压太平天国出名的湘军大将左宗棠从闽浙总督海防要区调到西北,委以重权,以陕甘总督、督办甘肃军务、钦差大臣三大头衔,调动湘楚等各省援军,策划对西北回民起义进行大规模军事镇压。左宗棠决定分三路大军西征:南路由秦州、巩昌,进取河州;北路由绥远、花马池,进取灵宁;自统老营,由平凉进驻省城兰州居中指挥。因为陕甘各地回军皆以马化龙为“向背”,金积堡已成为西北回民起义的神经中枢,所以左宗棠决定先着力剿办宁夏一路,在兵力布置上亦把重点放在北路。对宁夏的军事行动又兵分三路:以湘军大将广东陆路提督刘松山为主力,由定边、花马池直指金灵;以固原提督雷正绾和川军提督黄鼎为中路,从固原、镇原北上;以署宁夏将军金顺、豫军提督张曜为北路,专办河西府城一带。三军战役目标都是金积堡。

在清军新攻势的压力下,陕西回军“十八大营”纷纷退往宁夏地区,与马化龙领导的宁夏回军并肩迎接新的战斗。八年(1869年)夏,刘松山率老湘军进逼灵州地区,所到之处,对回族军民实施大屠杀手段,清军所过,被杀回民的尸体“填积湖中,湖水尽赤”他还派军队并强迫汉民抢收回民的庄稼。对于湘军这些野蛮的行为,就连督办甘肃军务的穆图善和绥远城副都统定安等高级满员都感到做得过头,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因而分别上疏,指控刘松山的湘军在金灵地方,“不分良莠,肆行杀戮,以致降回疑惧,陷城掠粮”,“激其走险,恐难收拾”[15]。宁夏抚局终被打破,马化龙被迫再次领导广大回民进行自卫反击。马化龙从金积堡保卫战的战略上考虑,首先占领了灵州城,再派陕西回军马彦虎、李正荣等部南下攻打固原州城,以牵制清军的行动,并邀陕西回军白彦虎、马生彦等部驻守金积堡一带,准备与清军展开金积堡保卫战。至十一月,清军刘松山、雷正绾、周兰亭、简敬临、张福齐等各路大军均已进逼金灵地区;金顺、张曜也控制了河西地区,第二次形成对金积堡夹击的态势。但是,广大穆斯林为了保卫回军大本营,保卫自己的家园,在金积堡保卫战中,人无分男女,年无分老幼,教无分老新,全民动员,堡寨为战,村户为战,人自为战。经过不到两个月英勇顽强战斗,就于次年正月十四日,把清军北部宁夏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刘松山击毙于阵前,打退了清军的攻势,取得了金积堡保卫战的首战大捷。左宗棠又保荐刘松山侄儿刘锦棠接统湘军,负责全权指挥宁夏战场。刘锦棠为报家仇,对金灵回民进行了更加残酷的镇压和疯狂的屠杀。但是,在回军的坚决抵抗下,清军进攻接连受挫,军事上没有更大进展,致使清廷气急败坏地给左宗棠以“降三级留任的处分”,指责他“统厚兵、授重权,每年耗银八百万两,时至今日,连区区金积堡一隅之地亦久攻不下。照此下去,竭尽东南数省之脂膏,年复一年耗此钜帑,岂能日久支持”。还要他“扪心自问,实负朝廷重托”。甚至朝廷准备换马,以镇压太平天国的另一个干将李鸿章接替左宗棠。[16]左宗棠当然不顾一切,严令清军限期拿下金积堡,用回军和官军的鲜血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九年十月初,清军终于攻占金积堡周围大小堡寨一百多处,完成了对金积堡的四面合围。数万清军所围攻的金积堡城,周仅九里余,城墙高四丈,厚约三丈许,四周环濠,堡中有堡,名曰“堡生堡”,为马化龙指挥部所居。此时,陕西回军或南下河州,或投降清军,堡城内的回军人数有限,老弱伤病和妇乳居多,且被围困日久,粮草均断绝,“人皆以树皮、草根杂以牛皮、死尸为食”,但仍然拆毁房屋,以“木石纷投,间以火球(用乱麻杂草为球浸以油),以至倾倒热汤、麦粥和锅碗盆缸、箱柜桌凳等,甚至以死尸投击”[17],视死如归的惨烈之状人间希见。为了挽救堡内同胞的生命,马化龙于十月十一日,自缚只身赴刘锦棠大营请降,“恳求曲宥族众”,愿“以一人之身抵罪”。左宗棠立即密呈朝廷,认为“马化龙稔恶三世,从宽必滋后患”,应“立杀无赦”。朝廷也认为“该逆狼子野心,屡降屡叛,此次如有乞降情事,恐系缓兵溃围之计”,不能“堕贼诡谋,致贻后患”。清政府决定,在杀害马化龙之前,再利用他一次,遂命马化龙以自己的威望,招降王家瞳等处仍在坚持战斗的回军,并命马化龙之子马耀邦,带领回民千余人充苦力,负责自行平毁金积堡城墙。[18]刘锦棠为了报私仇,还诡称在堡内发现马化龙仍暗藏洋枪一千多支,并以此为由,要求朝廷不要“以收复各处代为乞恩”[19],欲置马化龙于死地而后快。

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1871年3月3日),刘锦棠将马化龙父子亲属二十二人凌迟处死于吴忠堡北门外四旗梁子地方,并以马化龙之心血祭刘松山之灵。[20]事后还将马化龙和他三弟马成龙、长子马耀邦以及谭阿訇的头“传示各地”长达十年之久。直到马元章返回张家川,才派人秘密买回,葬于张家川宣化岗。其尸身葬于吴忠堡。哲派后人为了纪念马化龙,称他为“十三太爷”(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死难)。同时被杀害的还有马化龙亲族、党友八十多人,另外四十九人发配边远、苦寒地方“给官为奴”,对未成年幼童均先收押,成年后交内务府阉割为奴。马家在这场灭顶之灾中,生存下来仅三人,即马化龙侄女则乃白(被湘军头领抢占为妾),两个孙子马进成、马进西。[21]就连在金积堡“贸易、侨寓及被掳胁之甘回三千余人,解赴平凉安插。金积堡老弱妇女一万二千余人,解赴固原州分拨荒地安插”[22]。后来在办理善后的过程中,又陆续处死一批人。马化龙和金积堡广大回民的家产,共折合白银十九万余两,均被定为“叛产”,分赏给清军官兵。为了强化对回民聚居地的控制,清廷在陕回安插地化平川,设立化平川直隶厅,在金积堡设立宁灵厅,置官驻军以资弹压。

马化龙没有留下文章和著述,但他生前对教徒说了一些带有预言性的话,被后人编写成诗,在穆斯林聚居地区广为流传。

【注释】

[1]杨毓秀《平回志》卷五

[2]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

[3]杨毓秀《平回志》卷三

[4]曾毓瑜《征西纪略》卷二

[5]易孔昭、胡孚骏、刘然亮《平定关陇纪略》卷七、卷十

[6]张集馨《临潼纪事》

[7]曾毓瑜《征西纪略》卷一(www.xing528.com)

[8]杨毓秀《平回志》卷三

[9]《清穆宗同治皇帝实录》卷八五、八六、三百

[10]杨毓秀《平回志》卷四

[11]曾毓瑜《征西纪略》卷一

[12]杨毓秀《平回志》卷三

[13]单化普《陕甘劫余录》、《马化龙之六》

[14]杨毓秀《平回志》卷三

[15]吴忠礼《宁夏近代历史纪年》

[16]吴忠礼《宁夏近代历史纪年》

[17]王伯祥《董福祥史料》载《宁夏文史资料选辑》第三期(1964年5月)

[18]《清穆宗同治皇帝实录》卷八五、八六、三百

[19]单化普《陕甘劫余录》、《马化龙之六》

[20]单化普《陕甘劫余录》、《马化龙之六》

[21]单化普《陕甘劫余录》、《马化龙之六》

[22]杨毓秀《平回志》卷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