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氏吐谷浑王和弘化公主安居宁夏前后
李唐王朝执行比较积极的民族政策,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怀柔、安抚和团结,把归附的许多游牧民族内迁安置,加以保护,并给他们封以高职显爵,还允许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原有的政治结构,享有很大程度上自治管理的权利。宁夏就是妥善安置北方众多兄弟民族的主要地区之一,在境内设置一些羁縻州,史称“六胡州”。其间还特设一个名叫安乐州的类似于后世自治州性质的特别行政区,专门用于安置已经失国的吐谷浑王诺曷钵和他的夫人、唐宗室弘化公主夫妇所率领的吐谷浑王族系一支,让他们在安乐州内“安而乐”地生活。
一、吐谷浑的源流
吐谷浑族原来仅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鲜卑族的一部分,属于辽东慕容鲜卑。鲜卑族最早居牧在今蒙古草原和东北地区,总体上属于古东胡族的一支。大约从魏晋十六国时期,开始西迁、南下,最远到达过江淮和新疆地区。在“五胡十六国”北方各民族纷争的年代,鲜卑族也不例外,积极参与到攻城、掠地和建立政权的运动中去。在“五胡”之中,由鲜卑族建立的国家最多,前后有:代、前燕、西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和吐谷浑等8个地方政权。公元386年,鲜卑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曾一度被前秦苻坚灭),旋改代为魏,史称北魏,还曾完成统一北方的伟业,直到公元557年西魏灭亡,历时171年、传17帝。
鲜卑族自称自己是熊氏苗裔。秦汉时为匈奴所败,迁居鲜卑山(在今内蒙古科尔沁旗境内),以山得族名。东汉间一度活动于大漠北部,大约在东汉桓帝(147~167年)时期,鲜卑大首领檀石槐,把部落联盟的势力范围划分为中、东、西三部分,中部首领称柯最,东部首领称阙君,西部首领称慕容,这就是慕容鲜卑的最早来历。
鲜卑族在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帮助魏廷讨伐公孙渊立功,首领莫护跋被封为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今辽宁锦州境内)。传至莫护跋之孙涉归时,再迁襄平(今辽宁辽阳境内)。至涉归子慕容廆时,又迁昌黎郡徙河棘城(今辽宁义县境内),所以族内传“始自昌黎”,史书亦称其为“辽东鲜卑”。
鲜卑王涉归死,传位于嫡子慕容廆。吐谷浑此时还是人名,他是慕容廆的庶长兄,但因为是庶出,所以不能继承王位,仅分得一千七百家,作为首领。后来兄弟发生矛盾,吐谷浑一气之下,率部众从辽东向西迁徙,时间大约在西晋太康年间(281~289年)。吐谷浑率部众先在阴山一带游牧20多年。到“永嘉之乱”末,进入东晋十六国时代,吐谷浑在河套站不住脚,又开始向西南迁徙,先在枹罕(今甘肃临夏境内)住牧,后再向西移,游牧于川北、甘南和青海广大地区。吐谷浑死后传位于子吐延,吐延又传子叶延。这期间开始建立吐谷浑政权。叶延喜读书,知经史,受中原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在位时,按中原诸侯的礼仪,以祖父吐谷浑的名字为姓氏、部落和国号(政权)的名称。当时吐谷浑的势力范围,南界昂城(今四川阿坝地区)、龙固(今四川松潘地区),西达白兰(今青海柴达木盆地一带),往北一度控制过新疆东南地区,东与中原政权及一些地方政权相接壤。叶延死后,长子碎奚立。时内地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五胡”之一的氐族苻氏在关中建立强大的前秦政权。吐谷浑开始向前秦纳贡,被封为安远将军、漒川侯,这是吐谷浑第一次与内地政权发生关系。碎奚传位于子视连时,苻氏前秦政权已垮台,西秦代前秦,吐谷浑又向西秦政权称臣,西秦封视连为沙州牧、白兰王。视连有二子,长子视罴,次子乌纥堤。长子即位。视罴死后,因儿子树洛干尚年幼,王位由弟乌纥堤继承。其间在吐秦战争中,败于西秦,乌纥堤亡命,树洛干又接叔父的王位,率众逃往莫河川地区(今青海贵德境内)。树洛干16岁临危受命,励精图治,一度称霸西方诸羌戎,但终被邻国西秦打败,损失惨重,国力大伤,年轻有为的国王忧愤而死,年仅24岁。因子幼,改立弟阿豺继王位。阿豺一面继续称臣于北朝的西秦,亦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安州牧、白兰王。同时又开始向南朝刘宋政权纳贡,被封为安西将军、沙州刺史、浇河公。但尚未拜受,就得病暴死,王位由叔父子慕璝继承。幕璝不仅继续向南朝刘宋称臣,同时又对统一北方的北魏政权称臣,南朝封他为陇西王、河南王;北魏封他为西秦王。吐谷浑在南北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和发展,并在西秦、赫连夏和北魏的兼并战争中渔利。由于西秦和赫连夏国的灭亡,吐谷浑从中夺去了大片土地、人口、财富,渐渐强盛起来,上升为西北地区一支强大的力量。幕璝死后,其弟慕利延即位,被北魏封为西平王,由此可见吐谷浑当时在西陲的实力与地位。但在慕利延掌权时期,在外交政策方面,相对来说是热南冷北,引起北魏不满,出兵攻打吐谷浑,几乎招来灭国之灾。慕利延死,王位回到树洛干子拾寅的手中。拾寅对南北朝大国实行等距离外交,所以被南国封为河南王,被北魏封为西平王。他认为自己地处险远,中原大国也奈何不了他,便关起门来以王者自居,对大国一天天轻慢起来,因而又引起北魏的不满,再次出兵攻打这个不听话的属国。拾寅战败,遣子费斗斤入质北魏而了结一场战祸。拾寅死,子度易侯继。度易侯死,子伏连筹立。伏连筹执政间,北魏境内爆发北方六镇和关陇、高平等一系列起义斗争,国力衰弱,于是吐谷浑乘中原无力顾及的时机向四周进行扩张,使其势力范围东至垒州(今甘肃迭部境内),西到于阗(今新疆和田境内),北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境内),东北抵秦岭(指今甘肃南部岷山),从新疆东南部到四川北部方圆千里,成为吐国史上鼎盛的时代。伏连筹死,子呵罗真立。这时吐谷浑与北魏政权基本上脱离了政治隶属关系。大约到西魏大统元年(535年),吐谷浑王位已从呵罗真三传,经佛辅、可沓振而至夸吕手中。夸吕在位时,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并立,吐谷浑国也因国内斗争,实力大减,又恢复了与东、西魏的关系。此时夸吕把从妹嫁给东魏孝静帝。东魏也把济南王元匡孙女广乐公主嫁给夸吕。到北齐代东魏时期,吐齐的关系仍然很好。再后与西魏和北周的关系则维持在表面,并时有摩擦。进入隋朝以后,因夸吕在位已40多年,昏老失政,喜怒无常,随意废杀太子,引起国内一片混乱,国力下降,也就没有力量与隋为敌了。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夸吕死,子世伏即位,娶隋宗室女光化公主。几年后,世伏被杀,其弟伏允即位,并按“兄死妻嫂”的民族习惯,续娶光化公主为妻,与隋朝保持着友好关系。隋炀帝即位后,出兵征服了吐谷浑,于大业五年(609年),在其地正式设置郡县,并把入质的伏允子慕容顺封为吐谷浑王,派归降的吐谷浑大宝王尼洛周护送回青海为王。但他们一到青海尼洛周就被杀,慕容顺王原道返回隋都。但伏允也无回天之力,吐谷浑进入到衰落的时代。(www.xing528.com)
二、诺曷钵与弘化公主自治安乐州
唐朝政权建立以后,开疆拓土,积极推行经营西域的政策。时仍然盘居于青海、控制新疆东南部的吐谷浑成为挡路石。在和平解决无效的情况下,于贞观八年(643年)底,唐廷任命大将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指挥六路大军、约十万兵力开始征服吐谷浑的战争。但是年老昏愧的吐谷浑王伏允大权旁落,国政完全被天柱王所操纵,内部矛盾重重,各王分据一方,羌人背叛,兵力不足,财政困难,不到半年,吐谷浑军就被唐军打败了,伏允王也被部下所杀。早先已被唐廷送还的伏允子慕容顺杀天柱王归降。唐廷在青海置郡县,保留吐谷浑的王统和制度,封慕容顺为平西郡王,授趉胡吕乌甘豆可汗。但慕容顺授封仅数日,就被部属杀害。唐廷抉其子慕容诺曷钵为新主。次年,诺曷钵请颁唐历,俸唐年号,又遣子弟入侍,唐封他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也称莫贺吐浑可汗),又把宗室女封为弘化公主嫁给他。弘化公主(622~698年)是淮阳王李道明之女,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贤明聪慧,知书达理,非常美丽,她的墓志铭中写道:“诞灵帝女秀奇之质于涟波。托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公宫秉训胎敖之宸猷。姒幄承规挺璇闱之睿敏。”贞观十三年(639年)冬,诺曷钵到长安迎娶公主。翌年二月,唐太宗派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明和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护送弘化公主完婚,并配送了大量珍贵妆奁。《新唐书·西域上》记载:“诺曷钵身入谢,遂请婚,献马牛羊万。比年入朝,乃以宗室女为弘化公主妻之,诏道明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持节送公主。”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封诺曷钵为驸马都尉。诺曷钵向朝廷献名马。永徽三年(652年),弘化公主请求入朝省亲,高宗派左骁卫将军鲜于匡济迎接。在长安,高宗又把会稽王李道思三女封为金城县主,嫁给他的儿子慕容忠。至此,吐谷浑实际上成为唐朝的一个藩属国。唐吐从此成为“甥舅之国”的关系,甚至在唐太宗死后,还把诺曷钵石像列在昭陵下,西土相安无事,人民享受到和平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在唐太宗死后,吐蕃一天天强大起来,尤其是墀芒论继赞普(国王)位之后,大权掌握在大论(宰相)手中,他执行对外扩张政策,第一个目标当然就是近邻的吐谷浑。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大将禄东赞率大军攻入吐谷浑,诺曷钵无力抵抗,只好带上弘化公主逃到唐境凉州(今甘肃武威),吐谷浑国全境被吐蕃占领,建国350年统一的吐谷浑实际上灭亡。这次唐朝原先对形势估计不足,只能于事后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封诺曷钵为青海王,想用武力恢复吐国,但因唐军失利,而没有达到目的。
唐咸亨三年(672年),唐准备派军把暂时游牧在凉州南山地区的诺曷钵部护送到鄯州浩门河(今青海大通河)之南,再行许图复国。但诺曷钵认为此地区狭小,又靠近吐蕃,不能安处其部,不愿前往。唐朝无奈,只好把诺曷钵王系部落数千帐改迁于灵州(今宁夏吴忠境内)安置,在鸣沙县(今宁夏中宁鸣沙境内)设置一个羁縻州,定名为“安乐州”,让诺曷钵兼任州刺史,自主管理本部事宜,希望吐王与弘化公主在这里“安而且乐”生活。后因人口繁衍,又增设一个长乐州(今宁夏同心韦州境内)。武则天当权后,改封弘化公主为西平大长公主,赐姓武,对诺曷钵王夫妇和吐谷浑部关爱有加。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诺曷钵病逝于封地安乐州。弘化公主病逝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享年75岁。诺曷钵子慕容忠即位。慕容忠死后,子慕容宣超立。宣超死,子慕容曦皓立。皓死,子慕容兆嗣。
但是,生活在灵州的吐谷浑人有一种习惯,当他们死后,一般是迁葬于凉州南山(今甘肃武威青嘴喇嘛湾)的土岗之上,墓门一律向南。因为凉州是吐谷浑失国后迁居的第一块土地,而且山后就是青海,吐谷浑族人们生不能回青海故国,死也要葬在离青海最近的山头上,以了“望乡”的情思。到目前为止,在没有大规模发掘的情况下,已在这里出土九方吐谷浑墓志,其中就包括诺曷钵夫人弘化公主墓志。在同心县只发现后世族人慕容威(字神威)墓志。
安史之乱以后,唐肃宗至德间(756~758年),安乐、长乐二州被吐蕃军占领,吐谷浑部众再次向东迁徙,从此又离开生活了80多年的安乐、长乐二州地。此时慕容复即位,仍被唐封为朔方节度使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长乐都督、青海王、可汗。再往后,慕容部众被迫分迁到盐(今陕西定边和宁夏盐池一带)、庆(今甘肃庆阳境内)、夏(今陕西靖边境内),甚至黄河以东广大地区,于是部落解体,封号遂绝,一个古老的民族渐渐融合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今天青海省的土族,其族源主要来自于吐谷浑。国家在青海设立有互助土族自治县,而在民和、乐都、大通三县和甘肃省的天祝等县也有散居土族,总人口有十多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