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朝朔方节度使:唐威震中外

唐朝朔方节度使:唐威震中外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玄宗时改名为朔方节度使。朔方行军大总管王晙与天兵军节度大使张说,两军共同镇压了这次起义。事后追查责任,王晙受到降职处分,改任梓州刺史,所以王晙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改任新设立的朔方军节度大使一职,而是由张悦首任朔方军节度大使,时间为开元十年四月。

唐朝朔方节度使:唐威震中外

唐威震中外的朔方节度使

朔方之名始见于《诗经》,在《诗经·小雅》中有题名为《出车》的一首诗,其诗第三组写道:“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当然《诗经》中所提到的“朔方”并非确指某一个具体的地名,而是指周朝都城镐京(今陕西长安境内)北方的意思。另外,在《尚书·尧典》中也有“申命和叔,宅朔方”的记录。此处所谓“朔方”同前,仍然是北方的意思。朔方作为地名,始出现于西汉。西汉元朔二年(前127年),在河套开设朔方县和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境内),其上归汉武帝时在全国所设立的13个刺史部之一的称为朔方刺史部管辖,相当于新中国所设立的大行政区的驻地,今宁夏北部的北地郡也隶属于朔方刺史部。唐朝开元元年(713年)又在北方设立朔方方镇,名为朔方镇,驻节于灵州(今宁夏吴忠利通境内)。唐玄宗时改名为朔方节度使。

一、节度使的由来和职责

节度使的前身,是统帅某一个州郡或几个州郡的总管府,统帅称为大总管,始置于北周宣政间(578~579年)。隋朝因袭前制,也在灵州设立总管府、任命大总管。而大总管之职一开始也并非定制,只是当哪里发生征战,才由朝廷任命一人担任指挥这次军事征战的最高指挥官,称为行军总管,它只是一个临时的职位,当军事行动结束后,总管职权印信就被朝廷收回。隋开皇二年(582年),突厥王沙钵略十万余骑大举内犯,灵州、原州等地首当其冲。在这次抗击突厥的军事行动中,史书出现灵州第一位行军大总管的名字,他就是大将贺若谊。在隋一代,史书中出现的灵州总管还有王世积、元胄、姚辩、韩僧寿、段文振等人。

唐初又因袭隋制,于武德元年(618年),改设灵州军事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称灵州都督府,统一指挥对突厥的军事行动。首见其名的都督为李君球,接下来有唐璿、契苾明等人。到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突厥默啜内犯,次年,武皇任命白马寺僧人薛怀义和王孝杰先后担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指挥大军征战。又到圣历三年(700年),任命姚崇为灵武道大总管。长安元年(701年),任命魏元忠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南侵。长安四年(704年),姚元之和裴思谅先后出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神龙二年(706年),以沙叱忠义任灵武军大总管。由于沙叱忠义战败,改由张仁愿(本名仁亶)担任朔方道大总管。(《新唐书》又载张为朔方道行军〈营〉大总管)至此,已先后出现灵州都督、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灵武道大总管、灵武道行军大总管、灵武军大总管和朔方道大总管等不同的称呼,可能都是朔方道大总管的异记与习呼,并没有本质区别。从张仁愿之后,担任朔方行军大总管的有:解琬、唐休璟(名唐璿,以字行)、郭元振、李迥秀、薛讷、王晙(原任朔方军副大总管)和郭元楷、薛仁贵等人。

所谓节度大使,系由大总管改称,起于边将之屯防者。唐初,戍边军事编制,大曰军,小曰守捉,其上隶属于某一道管理,朝廷派大将一人统帅,称大总管(大都督)。如果指挥权越出本道而担任某种军事行动的总指挥,则称为行军大总管。唐高宗以后,凡大总管(大都督)带有使持节头衔者,便称为节度使。但此时的节度使还不是一种官名,而仅是赋予的一种权力。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大将贺拔延嗣出任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始,才成为固定的官职。安史之乱以后,天下纷乱,中央权力大大下降,武夫掌控北方军政大权,出现方镇割据的局面,大者统治十余州,小者也有三四州。他们不要朝廷任命,父死子继,或由骄兵推举。或先称“留后”(代职),以待朝廷认可。所管辖境内的政务、军事、土地、人民和财税等均由节度使自主管理,“号令自出”。实际上每一个节度使所管辖的地区都类似一个诸侯国家、独立王国。

二、朔方节度使的设置

朔方节度使使理所设在灵州(灵武郡),其地归关内道管辖,下管九军、六城。九军是:朔方经略军、丰安军、定远军、新昌军、天柱军、宥州经略军、横塞军、天德军、天安军;六城为:中、东、西三受降城和丰宁保宁、乌延三城;还有一个新泉守捉。其兵力部署如下:丰安军驻军8000人,有军马1300匹;定远城驻军7000人,有军马3000匹;中受降城驻军6000人,有军马2000匹;东受降城驻军7000人,有军马1700匹;西受降城驻军7000人,有军马1700匹;振武军驻军9000人,有军马1600匹;经略军驻军2.07万人(驻灵武城内),有军马3000匹;新泉驻军7000人;千金堡(新堡)驻军2500人。总兵力为64700余人,战马24300余匹。正如郭子仪所说“朔方,国之北门,西御犬戎,北虞猃狁”,为天下第一军镇。(www.xing528.com)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兰池(时宁夏境内羁縻州之一)胡人康待宾聚众起义,占据长泉县(时宁夏境内所设羁縻县),攻陷“六湖州”(时安置少数民族的几个羁縻州),并与境内党项人相联合,致使灵、夏等州地方一片混乱。朔方行军大总管王晙与天兵军节度大使张说,两军共同镇压了这次起义。事变后唐廷在今宁夏开始设置朔方军节度使,领单于大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境内)和夏(今陕西靖边境内)、盐(今陕西定边与宁夏盐池交界地)、绥(今陕西绥德境内)、银(今陕西横山境内)、丰(今内蒙古五原境内)、胜(今内蒙古准噶尔境内)六州和定远(今宁夏平罗境内)、丰安(今宁夏中宁境内)二军以及东(今内蒙古托克托境内)、西(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境内)、中(今内蒙古包头境内)三受降城。

因在平定康待宾的战斗中,朔方军大总管王晙与朝廷派来助战的郭知运两人不和,造成起义军降而又反。事后追查责任,王晙受到降职处分,改任梓州(今四川三台)刺史,所以王晙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改任新设立的朔方军节度大使一职,而是由张悦首任朔方军节度大使,时间为开元十年(722年)四月。

张说(667~730年),字道济,洛阳人。唐朝名臣,中国历史上名相。他在武则天执政时,以策贤良方正对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而步入仕途。初期历任太子校书郎、凤阁舍人、黄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睿宗即位后,上升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曾帮助太子李隆基监国,故李隆基登帝(即唐玄宗)位后大受重用,升为中书令(中书令一职起源于汉武帝时,全称中书谒者令,是掌管朝廷传宣诏令、文秘、机要的核心实权人物,一般多授予心腹太监。唐朝时只有少数有文学名望和资深位显的宰相才可以兼享此荣誉职),封燕国公,各方面多有建树,政绩卓著。在文学方面也造诣很高,史书把他与大文学家苏頲并称为“燕许大手笔”。著有《张燕公集》。

张说以后,担任过朔方节度使的有:王晙、萧嵩、李浚(即肃宗李亨)、李玮(李世民孙)、牛仙客、韦光乘、王忠嗣(兼灵州都督)、张齐丘、李林甫、安思顺、郭子仪(兼灵武郡太守、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光弼、仆固怀恩等40多人(《宁夏军事志》录29人,白述礼著《大唐灵州镇将》收录72人,均不包括五代)。

朔方节度大使使理所驻灵州(灵武郡),因肃宗皇帝在此登基之故,曾一度提升为大都督府。全郡有户11450、口53163,先后领回乐、鸣沙、怀远、灵武、弘静(保静)、温池六县。境内还为安置少数民族而设置的羁縻州有:皋兰、祁连高丽、燕然、鸡鹿、鸡田、东皋兰、燕山、烛龙和“六湖州”——鲁、丽、塞、含、依、契等州。

后来,随着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膨胀,独立性越来越强,它的职权已大大超出了原先的军事范围。有些节度使除表面上还与中央维持一层君臣关系外,它所盘踞的地区实际上已成为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独立王国,史书称“藩镇”。朔方节度使地近京都,行政上隶属于关内道(相当于京畿地区),朝廷虽然不可能让它形成割据的局面,但是其权力仍然在无限扩张。后来朔方节度使又逐步兼领度支营田使、关内盐田使、六城水运使和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并领押诸藩部落使与闲厩宫苑监等各种地方行政事务。所管辖的地区也在不断扩大,一度领泾(今甘肃泾川境内)、原(今宁夏固原境内)、宁(今甘肃宁县境内)、庆(今甘肃庆阳境内)、陇(今陕西陇县境内)、鄜(今陕西富县境内)、坊(今陕西黄陵境内)、丹(今陕西宜川境内)、延(今陕西延安境内)、会(今甘肃靖远境内)、宥(今内蒙古鄂托克境内)、麟(今陕西神木境内)等12州;还兼管过河西陇右节度使、河东节度采访使、河东节度使、邠宁与鄜坊两节度使,以及西平郡(今青海乐都境内)太守、判武威郡事。朔方节度使曾佩四将军印,称朔方、灵、盐、丰、夏节度大使,权大位显,无与伦比,全国首屈一指。大将郭子仪曾给部将们说:“朔方军高天下。”对于朔方节度使如此巨大的权力和威望,史书叹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管握,自国初以来未有也。”可以说,到李唐中期以后,朝廷的命运至少有一半是掌握在朔方节度使的手中,宁夏地区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朝野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神经。由于设在今宁夏的朔方节度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与显赫地位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后世往往就以“朔方”来代称宁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