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沿黄河城市带简介

宁夏沿黄河城市带简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沿黄河城市带探源与展望中华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了一体多元、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其中黄河文明可称这一伟大文明的杰出代表。这么看来,宁夏沿黄河地带,正是古人择居的理想地方。鸽子山文化遗址,应该是宁夏沿黄第二处古人类定居点,即沿黄第二“城”、河西第一“城”。宁夏地区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不论是哪一个朝代,其筑城的区位,除了个别军事要塞以外,大多数政治、经济中心城池,依然选择在沿黄河两岸一带。

宁夏沿黄河城市带简介

宁夏沿黄河城市带探源与展望

中华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了一体多元、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其中黄河文明可称这一伟大文明的杰出代表。宁夏北部地处黄河上游,黄河从今甘宁两省区交界的黑山峡流入宁夏,流经中卫、中宁、青铜峡、吴忠、灵武、永宁、银川、贺兰、平罗、石嘴山等市县,流长397公里。沿黄县市不仅属于黄河文化带的范围,而且在历史上也为黄河文明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一、宁夏沿黄“城市带”的滥觞

世界上本来无所谓城市,当人们聚居于某一个理想的宜于生活的地方时间越来越久,随着人口的增加,功能的完善,特别是防卫设施(城墙和护城河)的出现,于是所谓的“城”(后世称城市)便出现了。中国历史文献对于“城”的出现,说法不一:《物原》载:“轩辕因造城郭、沟池、街巷。”《博物志》亦记:“禹始作城。”实际上,城池应当是私有制产生以后,伴随着国家机器出现应运而生的,大约在夏朝或夏之前就出现了“城”,现已有考古发掘证实了这一点。

原始人类在选择居住点时,一般多着眼于近山、近水的高地。因为山上有森林,山下有草原,动植物资源丰富,可以解决食源问题。同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离不开水,但同时又要防御洪水的危害,所以必须在离水不远的高地上居住才会安全。这么看来,宁夏沿黄河地带,正是古人择居的理想地方。这里西靠贺兰山,山上森林茂密,山下至黄河岸边,为多级台地。黄河东岸又是一望无垠的次森林和荒漠草原。而且黄河两岸因为河水的摆动,又形成了无数的湖沼和湿地,总体上来看,这里正是先民们劳动、生活、繁衍和方便渔猎、采集的天堂。

(一)宁夏沿黄第一“城”——水洞沟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水洞沟是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黄河东岸,西距河岸仅8公里,高出黄河水面90米,可以说是宁夏历史上沿黄地带第一个人类聚居点,在这里可以看出后世城市的影子和滥觞,从这个意义来说,水洞沟也或可称为宁夏沿黄第一“城”。考古研究发现,它距今约三万年,属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不过当时还没有出“城”的基本特征——城垣和护城河。水洞沟文化,是我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之一,也是华北旧石器文化“周口店第一点”——峙峪系列中的重要一环,而且在周围25公里的范围内,先后发现遗址13处之多,这在世界考古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更为难得的是,迄今为止,水洞沟文化还是黄河上游地区经过国家正式发掘的唯一旧石器文化遗址。近年科学家们又惊奇地发现,水洞沟文化还与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技术传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难道是说,在几万年以前,水洞沟就是横亘于中亚的东西方交流线路中的一个站点吗?就是考古学界所称的原始人类大迁徙“黄土之路”链条中的一个连接点吗?如果这种看法得到证实,那么水洞沟还是一个最早的“开放型”“城市”哩。

(二)宁夏沿黄第二“城”、河西第一“城”——鸽子

宁夏北部的先民们,在选择聚居地点时,一般都不会远离黄河。今天我们在河东岸找到了三万年前的水洞沟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同时也在河西岸找到了一万年前的鸽子山细(中)石器文化遗址。鸽子山遗址在青铜峡市蒋顶乡蒋西村西北,地处贺兰山东麓的山前台地上,距黄河约30公里。鸽子山文化遗址,应该是宁夏沿黄第二处古人类定居点,即沿黄第二“城”、河西第一“城”。它与水洞沟都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令人称奇的是,其遗址与水洞沟发现一样具有与中亚、西亚同类文化内涵的某种相互渗透的表现,这样看来,宁夏沿黄河地区远古文化的开放性、中西交流性,就不是孤证了。

(三)宁夏沿黄“城市群”的影子

黄河在宁夏平原大地上流淌,这里地势平坦,水缓支津多,湖泊串联,非常适宜人类居住,所以在沿黄河两岸成带状地分布着众多距今三五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从北向南一连串排列开。最北端有明水湖遗址,它地处贺兰山东麓、黄河西岸,在今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境东。往南,有金山林场遗址,也地处贺兰山东麓、黄河西岸,在今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再往南,比邻有贺兰口遗址。然后,继续往南,越过鸽子山,在今中卫市沙坡头区境内的黄河北岸,再次出现更为密集的一碗泉、长流水、沙坡头、荒草湖等一系列遗址。另外,黄河东岸,由北向南,则有今平罗县境内的高仁镇泉子湾遗址,今灵武市境内临河乡下桥村遗址和瓷窑堡镇、鸳鸯湖遗址,一直到今中宁县境内的新堡乡风塘子沟遗址。

从宁夏平原黄河两岸这么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区位,我们不难看到,宁夏先民聚落点依山傍水而居的基本格局。显然这也不是当时人们盲目无序的家园选择,而一定是遵循着一种适合于生存、方便于生活、有利于生产等标准的。原始人类这些落脚点的规模和稳定性都是有限的,虽然不能与后世的“城”相提并论,但是先民择居的标准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后人的造城选址条件也是有启发的,甚至可以说存在着指导意义。宁夏地区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不论是哪一个朝代,其筑城的区位,除了个别军事要塞以外,大多数政治经济中心城池,依然选择在沿黄河两岸一带。因此,我们今天依然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新、旧石器时代宁夏沿黄古人类文化遗址,就是后世和今天宁夏沿黄城市带(群)的影子。

二、宁夏沿黄城市带的变迁

宁夏北部地区,在秦朝以前是北方各游牧部落活动的大舞台,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称呼,如荤粥、鬼方、羌方、猃狁、西戎、匈奴等,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北方游牧民族一度退出,中原农耕民族开始进入,定居农业促成城镇建设,宁夏沿黄城镇也大体上在这一时期产生。

(一)秦汉间宁夏沿黄城镇带的形成

宁夏沿黄城镇带始于秦,形成于汉。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命大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北逐匈奴,又从内地迁来大批人口,“因河为塞”,沿河设立44个县城,进行屯戍。因为这一地区在京城北方的黄河段以南,故史书称其为“河南地”。河南地也就是后人所指的河套地区,今宁夏北部亦属于河套范围,是“河南地”最适宜农耕的沃区。

秦朝,河东三城始筑:

秦代今宁夏全境基本上属于北地郡管辖,郡城设在今甘肃省宁县。为了巩固北方边防,保护和管理屯垦移民,秦王朝在今宁夏北部黄河东岸首次设立了一个县城和两个军城,这就是富平县城和神泉障、浑怀障军事要塞。当时秦军的实际控制线基本上在黄河内侧,所以宁夏一城二塞也都依黄河为天堑,筑在黄河东岸。

富平县城:宁夏沿黄第一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置,距今2223年。城址在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北,地近黄河。秦朝任命北部都尉驻守富平县城。管辖范围,约相当于今吴忠市利通区、灵武市西部、中宁县黄河以南和青铜峡市峡口镇一带。

神泉障军城:大约与富平县城同期或稍早修筑,城址位于富平城附近,约在今青铜峡市峡口镇境内。

浑怀障军城:大约与神泉障同期修筑,城址位于今平罗县高仁镇附近。

汉朝,黄河两岸城市带出现:(www.xing528.com)

汉代今宁夏北部沿黄地区各县大部仍归北地郡管辖。南部六盘山地区归安定郡管辖(驻高平城,即今固原原州)。这一时期,宁夏平原的城镇已越过黄河向河西发展,沿黄城市带基本形成。

河东(南)诸城:由南向北依次有眴卷县城(今中宁宁安古城村境内,归安定郡管辖),富平县城(新城址在旧城南侧,今金积镇旧金积堡附近,归北地郡管辖),神泉障军城(北地都尉驻地),灵洲县(汉惠帝四年,即公元前191年设县,城址在今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附近的黄河洲岛上。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吴忠市利通区、灵武市和青铜峡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的河东地区),浑怀障军城(城址如秦,浑怀都尉驻地)。

河西诸城:由南向北依次有灵武县城,亦称南典农城,后又称胡城(今青铜峡邵岗西,与河东的灵洲县隔河相望。管辖范围相当于今青铜峡市大部和永宁县全境以及银川市西部地区);上河城,后又称汉城(西汉农都尉驻地,城址在灵武县城北,约今永宁县西北部,归灵武县管辖);[北]典农城,俗呼吕城,疑即古怀远县城,胡人称饮汗城,今银川市的前身,地属灵武县管辖;廉县(城址在今平罗崇岗下庙、暖泉村附近,管辖范围相当于今贺兰县西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惠农区全部和平罗县河西地区)。

(二)秦汉后宁夏沿黄城镇带的繁荣与发展

东汉三国以后,宁夏沿黄城镇带得到不断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宁夏黄河东岸又新增鸣沙州(与会州同城,在今中宁鸣沙境内)、建安县(与历城郡同城,在今平罗陶乐西南)。黄河西岸也新增宏静镇城(又名弘静、汉城、薄骨律仓城、刁公城,在今永宁望洪境内)、怀远古城(又名丽子园、饮汗城,在今银川掌政境内)。一直到盛唐时期,宁夏黄灌区的开发,重点仍在河西地区,时河东沿黄城镇基本上没有变化,而河西则又增加新城五处。它们从南向北分别是:雄州城(与昌化军、承天堡同城,在今中卫沙坡头区境内)、丰安军(今中宁石空附近)、怀远县新城(即今银川老城区,前废城称北典农城、吕城、饮汗城)、定远县城(与警州、定远军同城,在今平罗姚伏附近)、新昌军城(疑在今石嘴山惠农境内)。

有唐一代,宁夏沿黄城镇带的基本格局已大体上固定下来,后世只有局部的调整与变化,而中心城镇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大的移动。如河东的灵州城、河西的怀远城,虽然代有异名,城址基本依旧。如果说有什么重大变化的话,那么,宋代以前,今宁夏北部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一直在灵州,特别到唐代,它还是全国最大的军镇——朔方节度使的驻地,负责指挥整个北方的军事防务,相当于现代的特大军区;“安史之乱”间,唐肃宗在灵州继承皇位,又曾一度升格为大都督府,居战时陪都的地位。但是,宋代党项人建立西夏地方割据政权以后,把它的“国都”定在怀远县城,改名为兴庆府(又改名中兴府)。蒙古灭西夏,在夏故地设立行省,名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省城仍然设立在西夏故都中兴府。后又撤销省级建置,降格为府路,宁夏府路仍治中兴州。元亡明兴,明廷在北国设立九大军镇,宁夏镇也是“九边重镇”之一。清朝,改宁夏军卫为宁夏府,归甘肃省管辖,但府城仍设在宁夏镇城。中华民国时期,甘省分治,新设立宁夏省,省城还是府城。1947年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也就是说,从西夏建国开始,一直到现在,不论是改朝换代、地方建置如何变化,宁夏北部的中心城市地位,已永远定格于黄河西岸的古怀远城了。

三、“黄河金岸”——宁夏沿黄城市带(群)展望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根据宁夏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总报告》,提出建设宁夏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

现在,宁夏全区有5个地级城市,除固原市之外,其余4个城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都分布在黄河两岸,再加上6个县级城市,即灵武市、青铜峡市和中宁县、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计有10个城市构成沿黄城市带(群)。它们约占全区人口的57%,全区土地的43%,全区产业的80%,全区9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

建设“黄河金岸”,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当仁不让,担当龙头,率先发力。其中建设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是沿黄十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因为它将在大银川同城化的基础上,推进大银川—石嘴山—中卫的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综合治理和有效利用黄河资源,发展沿黄经济为核心,以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为主题,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构建沿黄“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生态景观线”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将在黄河宁夏段近400公里的河岸两侧夹河平行建设,总长度约800公里,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建成后不仅使黄河两岸的防洪(防凌)条件全面提高,还将极大加强沿河的道路交通、生态农业、湿地保护、观光旅游以及城市化进程的统筹协调发展,推动沿河区域经济与黄河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进一步提升沿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对黄河两岸的土地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适水面积和中低产田改造,及在改善土地总体质量等方面都可收到全方位的放大性效益。

建设“黄河金岸”,要实现沿黄城市带十个市镇的同城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将在交通、旅游、通信金融教育、商品流通、社保医保领域城镇同步试点,实现四市、十城综合交通体系、道路网络建设,以银川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和以四个地级市为次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可以设想,滨河大道建成以后,其作用不仅是沿黄城市带快速通道和城乡一体化便捷通道,也将成为宁夏沿黄交通“六纵六横”区域干线中路网络结构中的“六纵”之一,而且还将与国家“三纵九横”骨干路网融会连通,形成方便、快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从而全面提升宁夏在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祖国西部南北大通道中的战略地位。

建设“黄河金岸”,要求四市十城按照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扬长避短,城乡统筹,同做一篇“防护、文化、经济、旅游有机融合、特色鲜明、亮点频闪”的大文章。不言而喻,既然称为“黄河金岸”,当然还要以“黄河文化”为轴心,做足“水”文章,充分利用黄河和沿河众多的湖泊湿地,打造滨河旅游专线和滨河生态旅游文化城,把沿黄城镇打造成具有滨河水韵风格的北国水乡城市,让整个沿黄城乡变为一幅黄河风情的长廊画卷。

建设“黄河金岸”,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正在黄河东岸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一号工程”,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03年确定的大型建设项目。2008年,国家重点开发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揭牌。2009年,《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总体规划》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宁东开发区,占地3500平方公里,区域内优质煤、石灰岩白云岩煤层气矿产资源丰富,并具备规模化、高起点和现代化的开采条件,而且土地、水源、交通和劳动力等资源也有优势。所以,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宁东小镇一经崛起,很快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大型集团公司的眼球,纷纷竞相入场、投资创业,即使在今年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的严峻形势下,宁东基地在“危”中抓“机”,发展势头仍然强劲,创造了“逆势走红”的业绩。截止2009年上半年,宁东已完成投资500多亿元,建成一批煤炭电力煤化工新材料产业项目。根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总体规划》,到2020年,宁东煤炭生产能力为1.3亿吨,成为全国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火电装机容量为1600万千瓦左右,其中外送电600万千瓦,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电基地和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重要送端电源;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为2000万吨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建设全国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示范区。总投资大约为3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在经济总量上相当于“再造一个宁夏”。

无疑,宁夏“黄河金岸”沿黄城市带的建设,是一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是以建设生态文明、注重改善民生为宗旨的创新发展之路,将会收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协调,人民幸福感日益增强的绿色社会效益,让“塞上江南”再放异彩。

参考资料

1.鲁人勇、吴忠礼、徐庄著:《宁夏历史地理考》

2.《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总报告》

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总体规划》

4.《宁夏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5.《华兴时报》载《徒步“黄河金岸”系列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