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贺兰山岩画:40处,近4万幅,首个岩画保护地法规

贺兰山岩画:40处,近4万幅,首个岩画保护地法规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初步调查,宁夏岩画的分布地有40多处,计有岩画近4万幅,现已收集记录岩画资料2万余幅,其中仅贺兰山贺兰口的沟内外就分布着2318组、5679幅岩画。2002年6月开始,银川市成立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加强对岩画的管护工作。现已将岩画区内居住的农户搬迁到山下,并将贺兰口内外11.06平方公里分布岩画的地方划为保护区范围。2003年,银川市和自治区人大通过了《银川市贺兰山岩画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岩画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贺兰山岩画:40处,近4万幅,首个岩画保护地法规

初识贺兰山岩画

有人说岩画是“天书”,是古人的“石耕图”,乃先民对生产和生活的形象记录,也可以认为是先民们凿刻在石头上的史书。学者们给岩画所下的定义是:刻画在山洞的壁上或山崖上的图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造型艺术世界上第一批岩画是18世纪由欧洲考察队在南部非洲莫桑比克等地发现的,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查明有70个国家、150个地区分布有岩画。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下,成立了国际岩画研究委员会。欧洲岩画于1879年发现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中,以后又在法国、意大利有多处发现。一般是伴随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中。题材多为狩猎图像和野兽、家畜形象。我国近代首次发现的岩画是黄仲琴先生1915年在福建省华安县发现的“仙字潭”岩画,迟至1935年才公布于世,比西方晚100多年。现在,我国的岩画在新疆、内蒙古、甘肃、贵州、黑龙江和宁夏等2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县(旗)均有发现。

宁夏贺兰山岩画,于20世纪60年代被人在不经意中发现,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作了科学记录、报道。现在宁夏已有一支以许成、李祥石、贺吉德、周兴华和卫忠等为代表的专家队伍,他们对贺兰山岩画进行系统调查、整理和研究工作。

但是,实际上中国人发现并著录岩画的历史要比西方人早得多,在战国时代的《韩非子》、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著作中,都有过岩画记载。其中在《水经注》一书中还特别记载了宁夏和河套境内的岩画。据该书所述:黄河流经浑怀障(今宁夏银川东郊黄河东岸),“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在宁夏平罗境内)。注云:“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灿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又西北过朔方临戎县西。”经查证,临戎县就在今内蒙古磴口县北布隆淖村西南。书中所谓“画石山”者,就是浑怀障至临戎县之间的石崖山。它正处于今银川至磴口之间。“画石”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岩画”,所指也就是“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可见中国人发现并记录“岩画”的时间还要比西方早1200多年。

宁夏的岩画分布面积广,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状况,它包括贺兰山岩画、中卫北山大麦地岩画和河东荒漠草原岩画三大类。因为在贺兰山山脉东麓山谷岩壁和山前洪积扇台地发现的岩画最早、最多,也比较集中,内容丰富多彩,所以非专业人员一般就把宁夏岩画笼统称之为“贺兰山岩画”。据初步调查,宁夏岩画的分布地有40多处,计有岩画近4万幅,现已收集记录岩画资料2万余幅,其中仅贺兰山贺兰口的沟内外就分布着2318组、5679幅岩画。

贺兰山岩画的出现,是由贺兰山的自然生态、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等诸多条件所决定的。贺兰山山脉所处的地区,当第四纪冰川消退之后,直至石器时代到夏、商、周和秦汉时期,古气候环境总体上仍以温和湿润为主,此时的贺兰山,山上森林茂盛,山外有大片的乔灌木和辽阔的草原。黄河从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与鄂尔多斯台地之间穿流,加上河道的左右迁徙,又形成一连串的湖泊沼泽湿地,水陆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给古人类生存创造了条件。在贺兰山东麓与黄河岸边所发现的水洞沟鸽子山和暖泉等处新旧石器文化遗址就是一个证明。(www.xing528.com)

贺兰山绵延200多公里,山体东西宽15~50公里,主峰海拔3556米,一般海拔1000~2000米,绵亘于银川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既阻挡了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冷气流的南侵,又将东南季风所带来的大量水蒸气截留在银川平原上空,而且还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成为分隔朔北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一道分水岭,也是中原农耕文化区与塞外草原文化区的天然分界线。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贺兰山亘古以来就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心目中的圣山。据史载,从先秦到秦汉以后,大约有荤粥、鬼方、猃狁、戎、匈奴、突厥吐谷浑吐蕃、鲜卑、党项和蒙古等氏族和部落的游牧民族都在这里生活过,贺兰山岩画与这些民族的游猎、日常生活和历史文化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和原始艺术的杰作。

研究人员依据宁夏岩画分布的状况,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山地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中北段,多凿刻于深山腹地的崖壁上;第二种为山前草原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北段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和惠农区境内;第三种为沙漠丘陵岩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南段、中卫市北山和河东灵武市境内荒漠草原中。贺兰山岩画内容主要有:动物岩画,种类以羊、马、牛、鹿、狗以及少数禽类,以爬行动物为主;人物岩画,有全身像、人面像以及肢体和男女生殖器等图像;天体岩画,有太阳、星辰、云朵等;工具武器岩画,有弓箭盾牌、车辆等。除此而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建筑、植物、符号岩画以及时代较晚的文字题刻等。贺兰山岩画的题材,以狩猎、畜牧为主要内容,另外舞蹈祭祀、交媾、争战、械斗等也是岩画中常见的题材。贺兰山岩画的凿刻方法主要为敲凿法、磨刻法和划刻法。在贺兰山腹地,平罗县白芨沟上田村一处岩洞中,还发现用赭红色矿物颜料彩绘的岩画。关于贺兰山岩画的年代问题,现在尚无统一的结论,多数人认为可分为三期,第一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二期,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第三期,秦汉至南北朝或更晚于隋、唐、西夏和元代。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对宁夏岩画的研究、保护和开发非常重视,于1991年10月在银川召开“′91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2000年9月,“第二届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暨2000年国际岩画委员会”也在银川召开。宁夏研究人员还出版了《贺兰山岩画拓片》、《中卫岩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与北山岩画》、《贺兰山岩画拓本萃编》等多部专著和拓本。2002年6月开始,银川市成立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加强对岩画的管护工作。现已将岩画区内居住的农户搬迁到山下,并将贺兰口内外11.06平方公里分布岩画的地方划为保护区范围。2003年,银川市和自治区人大通过了《银川市贺兰山岩画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岩画保护的地方性法规。2004年,银川市地方财政投资1661.39万元,在管理区筹建5000多平方米的“岩画艺术博物馆”一座。还在科研方面,完成了岩画岩体保护及防风化处理的难题,在全国都具有开创性,为岩画保护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在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列入非正式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05年,又把贺兰山岩画与西夏王陵遗址一起“捆绑打包”,整体申遗。2006年,“宁夏贺兰山——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已被国家建设部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之中。现在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区已成为宁夏的重要人文和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贺兰山岩画数量之大、品类之多,引起中外岩画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史科技史、美术史和民族、民俗宗教、文化史,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等提供了独特的资料。伴随着对贺兰山岩画学术研究的深化和中外合作研究的加强,贺兰山岩画博大精深的内容与更深层次的内涵被逐步揭示出来,这种神秘的“天书”,古人留下的“石耕图”,必将会得到进一步诠释,慢慢让它大白于天下。宁夏贺兰山岩画的发现、研究和所做大量保护工作,对中国的岩画研究与保护以及把中国岩画推向世界,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