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闻报刊
甘肃现存最早的报刊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省当局在兰州创办的《群报辑要》,内分朝旨、奏版、通论、时事、附告各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甘肃官报局成立,隶属陕甘总督管辖,这是官方建立的最早的有近代铅印设备的出版印刷机构,初期有职工二三十人,铅印机一台,多为木刻活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始印刷《甘肃官报》,内容为官门钞、谕旨、吏政、学务、财政、商务、工政、兵政、路电等。以后学务公所创办《学务公报》,劝业道署创办《劝业公报》。这一时期,报业从业人员为官署官员。
兰州地方报的排字和印刷车间
进入民国,甘肃官报局几经变迁,1928年更名为省政府印刷局,这一时期私人也开始创建印书局,如兰州峻华印书馆;到民国后期,文化学会也创建印刷局,如西北文化建设协会在1947年创建的兰州印刷厂。
报业也在曲折中前行,1913年1月14日,甘肃都督府改《甘肃官报》为《甘肃公报》,1915年,又改为《甘肃政报》,1927年,又改为《甘肃省政府公报》,是政府政令刊物。1913年,国民党甘肃支部创办《甘肃民报》,以后改为《大河日报》,地方学人张维先生任主编,由同盟会会员、靖远人聂守仁任主笔,与此同时,省政府还创办了《兰州日报》。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后,《大河日报》遭查封,不久,《兰州日报》亦停办。而在这一时期,由省署教育科编行的《通俗日报》和《政报》仍然在发行,且延续了十三四年之久;民间报纸则有《边声周刊》、《河声日报》、《金城周报》等先后发行,大都持续一两年遂停。这些报刊因经费困难,多为不定期发行,或发行不久即行停刊。1926年,省政府编印了《新陇日报》,原来的《甘肃政报》则改为《甘肃省政府公报》。
1928年7月,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创办机关报《甘肃民国日报》,创办人是靖远人王宁一。这份报纸自创办到1937年,因国民党在甘肃的内讧不断,曾几度停刊,这种断断续续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www.xing528.com)
1931年,由省政府主办的《新陇日报》改为《西北新闻日报》,1933年9月又更名为《西北日报》。《西北日报》创刊后,对省内各报进行了整顿,将全省各城镇的报纸,一律收归《西北日报》,以建立分社的形式进行管理。《西北日报》成为甘肃最有影响的报纸,作为国民党统治下的地方政府的机关报,一直持续到新中国建立。甘肃日报社现在的社址就是原《西北日报》的旧址。这时,民间则有《中心报》、《建国周报》等不定期报刊。一些机关报也依各自的情况发行,多为不定期。需要提及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庆阳创办了《陇东日报》(油印版),该报积极宣传抗战建国主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除了《西北日报》和《甘肃民国日报》是有影响的报纸,还有一份国民党军方创办的《扫荡报》,也较有影响。该报于1932年6月创刊于江西南昌,众所周知,其被定名为“扫荡”的含义。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名为《和平日报》。1946年11月,该报在兰州建立了分社。1949年8月1日起,它又重新打出了“扫荡”的报名。该报副刊花样多,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在兰州持续了两年。
天水、平凉、河西等地的军阀和国民党支部也创办了几份报纸。1922年3月,孔繁锦坐镇陇南时,地方知识分子在征得孔繁锦同意后,筹集资金,创办了《陇南觉民报》,一年后更名为《陇南醒强周报》。1928年,国民党天水县支部创办《陇南民声日报》,1935年易名为《陇南日报》。1939年,国民党天水县支部三青团创办机关报《秦报》。另外,1933年到1935年胡宗南驻防天水,曾创办《陇南民声报》。1930年,陇东军阀陈珪璋在平凉创办《陇东日报》(铅字印刷),以后改为《新陇日报》,1936年改为《人民日报》,1937年又恢复为《新陇日报》,1938年被《西北日报》改组,成为《西北日报》的分社,1941年,又恢复改为《陇东日报》。20世纪30年代初,河西有国民党武威县支部创办《五凉之声》和暂编骑2师政训处编印的《河西周报》。1936年,军阀马步青又创办了《河西日报》。
甘肃的新闻广播事业出现得略晚,1937年,国民政府将兰州划分为8个广播区之一,开始筹建甘肃广播电台,1941年竣工,1944年7月9日甘肃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该电台规模很小,到解放时只有3部小功率发射机,覆盖范围仅限于兰州市城区附近。1947年,电台改名为兰州广播电台。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在军管会的领导下,修复了一部100瓦的中波发射机和其他配备设备,于1949年9月7日以“兰州人民广播电台”呼声第一次播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